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科研>
阅读文章

重庆市合川区久长街小学课题组科研报告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10-02 12:06:26

“以构建美育化优质课堂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重庆市合川区久长街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人才培养的主体就是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科技产业化的复合人才群体,这就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述: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审美发展为根本目标,它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因此,加强艺术教育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当今教育把注意的焦点指向了艺术教育,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在传统教育中被忽视的六种智能,均可以在艺术教育中得开发和锻炼。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郑小筠也曾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针对专业艺术人才的教育,更应当成为提高包括德育和智育在内的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艺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利于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新课程改革同行。 这意味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应该发生在艺术教育领域。

现在,艺术教育基本上沿用西方传入的艺术教育传统模式,迄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需要尽快改进才能有利于发展我国的艺术,跟上国际发展水平。此外,艺术教育基本上以传统艺术为主体内容,而跟当代艺术生活(现代艺术、流行艺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容易导致艺术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脱节。西南师范大学赵伶俐教授对“大美育”的实施进行了研究;市外许多学者对艺术学科教学、艺术教育综合化、艺术课外活动、艺术与其他学科间渗透等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如何利用城市学校教育的资源对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验研究相对薄弱。艺术教育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是时代对艺术研究提出的新课题。

目前,人们对艺术与文化、情感、科学,艺术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艺术教育以单一学科教育为主,强调技能技巧的培养,忽视受教育者的兴趣,缺乏艺术氛围的渲染。因此,即便是美的教育,也成了苦的体验。特别是我校地处城中心,这里也是经济、教育的中心,家长的育人意识较强,望子成龙心切。据调查有80%左右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门特长,于是,许多家长花掉大量的精力去让孩子学舞蹈、器乐、美术、语言艺术等,以求孩子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所建树。但最终大多数人因缺乏艺术氛围而半途而废。学校的艺术课程比较单调,无法满足孩子审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城市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就显得极为必要。我校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单位”“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园”,在艺术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我校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我们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总课题承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中心)之专项课题《运用现代教学技艺构建美育化的优质课堂》的子课题“构建美育化的优质课堂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也是为了重建学校课程文化特色,将学校近年来在学校美育上取得的一些成绩作进一步的总结与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学校形象办学的特色。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明确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堂,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人都爱美、追求美、渴望美,这是人的天性。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培养人的教育当然应当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各项教育工作都能与美的感受相结合,如果我们的思想教育,知识学习,课堂教学都能寓于美的享受之中,那末,我们就是找到了一种符合人性的最适合人的教育方式。这样,学生就会在精神愉悦中、在审美享受中接受教育;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索研究,其本身就含有着美。”前苏联的美学家叶果洛夫指出:“在科学论断中也有令人折服的美。”物理学家狄拉克在评价爱因斯坦相对论时说:“信仰这个理论的真正理由,就在于这个理论本质上的美。”以上这些论述向我们深刻地说明了科学理论不仅是有美可言的,而且它蕴含的审美因素也是丰富的,审美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所谓“优质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是指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审美能力,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三、研究目标和任务

1、运用现代教学技艺构建美育化的优质课堂

2、改革艺术教育课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艺术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3、培养小学生艺术特长,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通过实施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5、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培养出一批踏踏实实搞科研的教师,切实培养教师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

 

四、研究的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艺术教育的研究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既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又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2.开放性原则   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选择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随机的游戏或比赛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艺术。

3.科学性原则   艺术教育的内容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和途径,使其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的讲授必须严格地符合科学的结论,不能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艺术教育活动。从艺术教育内容和目标都是分层次有计划来安排的,即使是每一门课、每一个专题、每一项实践活动,也都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进行,做到连贯、完整、系统,使其具有科学性。

4.注重差异性原则  艺术教育的研究注重在学生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富有个性或独特的表现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艺术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研究实践,充分挖掘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在实践中进一步实施、完善,建构艺术教育的新模式。

 

五.课题研究方法

方法:1、调查法 2.自然实验法 3.个案研究法 4.文献法

首先.编制问卷,对城市小学生审美意识、能力等艺术素养、学生成绩等智力因素现状进行前测。然后开展实验研究:(1)“六结合”的研究。将艺术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按照艺术教育从普及到提高,从整体到个体的发展思路,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做好六结合:艺术教育课程的整合;艺术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艺术教育与学校环境建设相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家庭相结合。(2)课程设置及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在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基础上,加强艺术类课程内容改革,充分挖掘城市艺术教育资源(学校、社区、家庭),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改革教学内容。使之更有利于城市小学生艺术素质的发展。(3)构建小学艺术教育模式研究。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研究,构建新型的小学艺术教育模式。 “先一步、高一层、促改革、求发展”,开拓城市小学生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并且,对城市小学生审美意识、能力等艺术素养、学生成绩等智力因素现状进行后测。然后开展教师培训,通过专家报告、外出考察、互动反思、个案研讨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学习,还制定“课程专家阶段指导制”“学科专家月跟踪制”“实验教师周研讨制”,加强课题过程的督导与检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选取典型个案研究对在艺术方面有潜能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形成对学生个性化指导案例。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加强艺术课程整合,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促进小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

1)艺术课程内部的整合:在音乐课程中,将日常音乐教学与多种器乐、舞蹈教学等有机结合;在美术教学中,将书法、动画创作、手工制作、电脑绘画等有机融入其中。

2)加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充分利用各艺术学科中教学资源的结合点

2、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能力。

1)组建各种艺术教育活动兴趣小组

2)定期在校内开展“我是小小艺术家”展示、竞选活动。

3)举行每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充分展示活动成果,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的兴趣。

4)充分发挥家长的艺术才能,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在“亲子系列活动”中利用家长影响孩子……

5)加强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结合,充分利用广场、文化宣传场所、各种社会活动等城市资源,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张扬他们的个性,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感受艺术教育的魅力。

6)与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联合开辟艺术教育展示专题栏目,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家长、社会对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

3、加强艺术学科和非艺术学科的连接与沟通,让艺术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1)把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本的美育观念融入教育过程。把艺术教育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教育全过程,克服当前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的弊端,实现教学方法改革朝着人文化,生活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2)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普通教育把美的规律贯穿到德育、智育和体育中,使科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生动的想象,把师生之间单方面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等。审美教育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相互补充和配合,造就一代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审美趣味和道德修养以及有多种爱好和广泛知识的新人。

3)学校中各类学科的课程教学,不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的课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传授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4、加强艺术手段与科技手段的结合,对自然、环境、生命科学等内容进行艺术创造和表现,促进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连接与互动。

1)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并了解某些科学家的艺术素养对科学成就的联系,了解文化历史等;

2   科技手段欣赏乐器演奏、摄影的图片、服装设计、舞台设计、石头雕塑、建筑风格等,让它们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3)尝试运用媒体制作简单的道具、制作动画,进行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舞台布景等。

5、充分挖掘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大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挖掘现有艺术教师、有一定才艺的教师、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艺术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2)与社区艺术教育人才及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建立广泛的联系,积极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利用市内图书馆和学校的文艺书籍、音像资料、杂志报刊等,不断积累综合艺术教育的资料,建立艺术教学模式库。

3)利用学校校园环境、教室、走廊布置及校内文化活动设施、乐器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七、研究的成效

1、运用现代教学技艺构建美育化的优质课堂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无论是在我校20145月举行的合川区“运用现代教学技艺构建美育化的优质课观摩会”,还是参加总课题组举行的录像课评比活动,或是我校各实验教师的常态课,都能感受到我们的课题研究给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加强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培养特色教师上做文章,在“教的技艺”和“学法指导技艺”上下功夫。特别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准确,能灵活运用“动态生成资源”,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语言把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常态课打造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普遍得到提高。

(二)深化了课堂教学技艺。课题研究的成果表明,“教学技艺”是对教学技能、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的统称。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教师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素养和教学潜质,也是教师必需、应该和可能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评价指标。其具体研究内容为: 1. 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过程:课前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艺;课堂实施教学的技艺;课后了解学生、辅导学习的技艺等。 2. 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导课的技艺;引导新知识学习的技艺;运用“动态生成资源”的技艺;拓展知识引伸教学的技艺;布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的技艺;引导课外学习、作业的技艺等。3. 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中的过程:提问的技艺、讲解的技艺、阅读的技艺、写字的教学技艺、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的技艺、对话互动的技艺、板书的技艺以及其他教学手段﹙物质化的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的技艺等。还把教学技艺初步分为三种类型:1. 基本功:一是教学语言(含标准语言、肢体语言、幽默语言和艺术语言);二是教师形象(含教师的发型、衣着颜色的搭配、整体整洁程度和教态等)。2. 教育技术:一是教学技术(含板书、简笔画、教学设计等);二是计算机合理应用(含教学资源的搜集、教学课件的科学制作、课堂教学电教产品的合理运用等)。 3. 教学方法:一是教学风格(含气质修养、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等);二是教学艺术(含课堂教学生成的处理、先进生与学困生的教学技巧、教学重难点的化繁为简手段等)。)

(三)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根据分类有意识地挖掘自身潜力,在课外研修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课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巧,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艺,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水平,为逐步形成各自特色的教学风格奠定了基础。杨小超撰写的《我们的田野》、《地有多厚 天有多高》,周永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颐和园的长廊》,熊伟的《窗口》叶玲《军营的一天》,李迎春《唯一的听众》获得总课题组教学设计一等奖、熊伟的《小小手》,雷莲的《不易而飞的水》获得总课题组全国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张珊撰写的“让孩子们快乐学拼音—《ie iu》”获得教学反思一等奖。刘德会撰写的主题活动方案《让留守孩子也阳光》,杨世成的说课案《认识周长》,张珊的实验课录象课《有趣的成语》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张珊的主题班会录象课《留守花朵展笑颜》获得二等奖。

2、延伸美育化优质课堂,构建小学生艺术教育新模式

通过三年的研究,结合我校多年的办学特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把久小建设成为有特色的学校,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力图全面铺开,深入到我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艺术教育工作带动全校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我们的艺术教育新模式,全面提高我校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音乐,美术相互渗透

艺术教育课程整合研究  

                                开发艺术教育课程教材

                                     体育教学内容渗透

艺术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研究

小学生艺术教育新模式

文本框: 小学生艺术教育新模式                          教学方式

                                             学校:艺术节、竞选、小能人、直播等

校内   班级:主题活动、黑板报、手抄报等

艺术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研究         个人:选择兴趣小组 参加各种比赛等

校外:社区 各种会议开幕 演讲 各级比赛

                         音乐抒情助阅读

                                    美术描绘助理解

艺术教育与智育相结合研究

角色表演助体验

                               生活情景助探究

                                  借助音乐了解动植物

         艺术教育与自然科学、劳动相结合研究   借助图画描绘大自然

                                      借助图象进行创作 、设计

(一)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课程的整合研究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的整合,即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我们所讲的整合是指狭义上的整合,这种整合思想把各学科课程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作为个体的人,并不是单学科的人,而是一个综合体。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就艺术课程而言,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正是基于上述理论,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将学科学习任务融入艺术课程,把艺术学习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1、调查分析,理请思路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了解学生对艺术课程的认识、兴趣、基础知识等基本情况,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并拟订了“小学生艺术素养现状调查”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表2

      

喜欢音乐、美术课程

参与乐器、唱歌、美术、舞蹈培训

课外喜欢演奏乐器、唱歌、欣赏乐曲等

比赛获奖

4.369

47

11

18

5

4.466

50

13

22

7

 

结果显示,许多同学对艺术课程有着较厚的兴趣,关注有音乐、美术有关的活动,喜欢观看与音乐美术有关的活动,欣赏美术作品与乐曲,喜欢谈论影视、娱乐明星及名人名画等。有近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业余艺术培训班,能进行简单的主题绘画创作,但学生对经典的美术作品了解甚少,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也不甚了解,对艺术作品的范畴理解狭窄,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存在这种认识的学生占调查中人数的百分之八十。课余参加唱歌、乐器演奏的占18%;有唱歌或乐器演奏愿望的占30%,喜欢参加音乐课上的活动、学校课外的音乐活动、校外的音乐活动、娱乐性的音乐活动的占25%,有1.6%的学生曾经在美术、音乐比赛中获奖。

2、开发校本课程,适合学生艺术潜能开展

音乐、美术同属艺术学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视(听)觉不能穷尽的审美享受可以通过听(视)觉的联想而获得美感。但没有现成的操作方案。为了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加强听的感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增强表现效果,如引导学生在美术课上欣赏《义勇军进行曲》,学生很快能联想到我国的运动员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奖的场面,以及他们拼搏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欣赏大提琴、小提琴的演奏曲,感受绘画中线条的粗细、曲直变化,欣赏竹笛清脆的声音,感受色彩的明亮,通过对节奏强烈的乐曲的欣赏感受色彩、线条对比的强烈关系等。通过一些优秀儿童歌曲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把握音乐节奏;根据钢琴曲《海》展开想象,进行绘画创作,根据校歌《久小,我们成长的摇篮》勾画快乐的校园生活,增加对歌词所表达的感情的感悟......音乐与美术课程有机结合,能有效的扩展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表现欲望,增强绘画表现的效果。

3、利用校内外的人文资源

我校地处合阳城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有着丰富的人文艺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增加学生的艺术感受,丰富教学内容,如:组织学生到文化馆观看区里举办的各种美术、书法展出,到画廊里观看画家作品,邀请本地有名的书画家到学校举办讲座,进行现场演示。积极组织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鼓励学生观看广场文艺演出,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及“十佳小歌手”、“小小音乐家”的评选。布置好学校的书画长廊、音乐之窗,及时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及参加各种活动的图片,定期更换教学楼过道上的装饰画,营造校内良好的艺术氛围。组织学生参加“我为校园添色彩”等活动,指导学生为校园的美化、绿化进行设计,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并取得好的效果。

4、建立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也可称为“艺术成长记录袋”,是一种记录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袋。基本内容包括四项:作品、过程资料、个人获奖情况、评价资料。作品就是学生创作过程中的美术作品、喜欢的音乐作品,包括具有代表意义的草图、练习资料,最后的成品等。过程资料主要记录学生创作的过程,如参加绘画练习或参加比赛的照片、唱歌的录音带,自己的收获、活动过程的总结等,通过阅读档案夹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及自己艺术成长过程中的快乐。

(二)艺术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研究

我们把艺术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是希望艺术教育帮助提高体质、体能的水平和技艺。营造快乐体育的氛围,让学生享受快乐体育的乐趣。体育的技艺是多种因素协调配合的结果。协调原则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美的形象,通过优美的动作,灵巧舒展的身姿,达到动作美、节奏美、结构美、造型美、和谐美的要求。如果缺乏美的修养,就很难达到上述美。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跑、队列队形的变化、各种跳跃练习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行走、坐、站立、跑、跳的姿势,通过自编的韵律操、游戏、多种形式的跳绳、多种富于变化的图形跑、竹竿舞等培养学生的协调性,使学生一举一动都洋溢着一种美感,显示出一种教养、一种精神的力量。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促使艺术化的体育教育活动关系从体态、动作、行为、举止方面做到自由和谐,身体自由均衡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或游戏如队列队形、运动会、韵律操等,使学生具有健美的体型、审美能力,有助于身体既健康又健美,让艺术教育通过体育得到潜移默化。

我们特别注重音乐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在队列队形、韵律操训练中,用音乐替代了单调无味的口令、信号。同学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伴奏下完成枯燥无味的操练。也注意图形与色彩的搭配。我们常用各种颜色的球进行游戏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用各种颜色的器材划场地,使场地显得明朗和富有立体感。我们设计各种游戏或训练的图案,学生总能产生强烈的锻炼欲望。

(三)艺术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的研究

艺术教育含有道德教育内容,还提供审美情感,因而对客观和达成道德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在学校大队部、德育处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渗透艺术教育,艺术之花在各处绽放。

1)首先拟订了三条德育工作主线即营造“艺术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的工作思路。在德育教育中渗透艺术教育,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穿透性,能促进行为道德素质形成的质量。因为一个审美的人,在令人沉醉、令人激动、令人神往的美面前,是不需要通过语言来描绘的。例如,我们要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生活的教育,我们带领学生春、秋游,到公园、滨江路,到野外接触美丽的大自然,面对家乡的锦绣大地,面对令人神往的祖国山河美,那种爱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带领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面对革命先辈、志士仁人的种种催人泪下的悲壮美、崇高美,在学生心理油然而生的激动、仰慕、崇敬的情感体验,艺术教育重在“以情动人”,引导人们去追求美、厌恶丑,从而趋向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高尚。

3)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大量书籍,如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唐诗宋词、千古名篇、现代美文、中外科普读物、中外名人传记、中外寓言故事及各种有意的报刊、杂志等,通过“好书推荐会”、“美文欣赏”、“学生成长故事交流会”等形式,从书中获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理想,感受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美,营造校园浓浓的读书氛围。并通过“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收获”等形式,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得到一次洗礼,养成文明习惯,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

4)以艺术形式如:美术、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生动活泼,而且能从意识层面进入无意识层面,润物细无声,烙印深刻,终身不忘。

学校大队部、德育处结合课题研究在校内给学生搭建许多平台。如:一年一度的学校大队部的竞选;一年一次的学校艺术节 ;每年一次的学生“我能行”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每期一次的班级手抄报或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每月一次的黑板报评比,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每周一次的中队活动,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的“每周一歌”,利用校园中控室进行的一月一次的学生才艺直播......德育处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努力为学生寻找校外锻炼与活动的机会:到敬老院慰问演出,管乐团参加合川区篮球、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团代会献词及区文化馆组织的各种表演、比赛、演讲活动等,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表现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四)艺术教育与智育相结合的研究

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它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内摄取、加工、储存大量信息,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提出了很高要求。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愉快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而痛苦、惧怕和愤怒等情绪不利于该活动;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而艺术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这种美感必然有利于他们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产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1) 我们把艺术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有明显的效果。以四年级四班为例对学生进行了实验。要求教师必须用美的现代化手段把知识“装扮”起来,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审美化。艺术教育渗透语文、数学教学中,创设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在使用美观、形象的课件、美的板书、美的语言艺术、美的图形设计...... 使数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生动的想象;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美同样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它增添了教学情趣,让孩子们在愉悦中体验思维的乐趣,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以牢固掌握知识。(2)我们把艺术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的抒情性最突出。学习阅读课文时,适当地借助音乐,让音乐带动学生的情感走进美妙的境地,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教学〈月光曲〉时,让学生欣赏钢琴曲〈月光曲〉让感受音乐的节奏或轻柔舒缓或高亢起伏,结合课文理解他创作的意境,学生会有更深的体验,更好的理解。借助绘画再现情景。依据课文内容画出图画,使课文内具体化、形象化,会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阅读说明文〈鲸〉后,让学生画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不一样的特点,画鲸睡觉时候的样子,学生会饶有兴趣并很快掌握这些知识。借助适当的表演深化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惟妙惟肖的角色表演赋予课堂以生命与活力,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了艺术教育的装扮,课堂教学寓教于乐,生动活泼,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证智力教育的任务愉快完成。经过实验,实验班学生在课中思维特别活跃,积极性特别高,并有不少思维的创造。在公开课或示范课中表现特别突出,学生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成绩在全年级都名列前茅。

(五)艺术教育与科学、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学校中各类学科的课程教学,不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的课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传授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在自然科学与劳动教学中,我们打破了单一学科教学,将艺术教育渗透其中。如:教学《蚂蚁》,观察了它的外部特征后,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蚂蚁王国》主题歌,学生边唱边做动作,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变枯燥的知识传授为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教学《昆虫》《夏天》《秋天》等教材,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外形,用水彩笔给小草、树叶涂上与季节相符合的颜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悟。制作《叶画》时,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思精美的图案并配上美妙的文字。尝试制作简单的标本、小制作、小发明,进行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舞台布景等。我们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并尝试创作美。促进科学素养、劳动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观。

3、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了创新合作意识

1)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教育在师生心中扎更根,校园里形成“科科渗透艺术教育,处处盛开艺术之花,人人接受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色彩、是音乐、是舞蹈、是创作;艺术在我们心中,它是协调、是激动、是享受、是第六感;艺术在无限的空间上,它是个性、是交流、是未来!艺术教育增强了学生审美意识。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鉴赏,往往使人赞叹不已、荡气回肠,凭添无限的民族自豪之情和振奋之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审美的追求和创作热情。艺术教育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他们欣赏美有自己的认识,表现美有自己的方式,创作美有自己的构想。每当自己创作了优秀的美术或科技或舞蹈作品,自己心理无不充满自豪感。每当我们聆听欢快、悦耳、充满生机的乐曲,还是放声歌唱一曲尽情的心声,或是观看、参与盛装的节日舞蹈,在对这些美好事物的亲身感受中,学生身心愉悦,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舞蹈和体操等表演活动,锻炼和加强学生身体的健美协调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造就乐观豁达的性格,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生活。近三年来,美术教师杨汝鸿、熊伟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儿童画比赛获各种奖150余人,其中获国际金银铜奖约40余枚。201212月,我校学生创作的《粒粒皆辛苦》、《我家的奶牛场》、《开火车》等八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又在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展出,在区文化委员会的宣传橱窗先后为徐蓓、黄宏蓝、胡亚馨举办个人素描作品展,开创我区为学生举办个人画展之先河,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实验的开展为我校美术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音乐名师杨小超负责拍摄的《校歌MTV》获得重庆市首届校园歌曲MTV大赛银奖和最佳画面奖;学校开展的“传音乐魅力,展特色风采”大型文艺晚会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学校开展 的“庆六一学生才艺展演”影响广泛。三年里,我校学生参加合川区小音乐家命名大赛,杨清清等16位同学获得“合川区小音乐家称号”,在该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声乐金奖5个,银奖8个;器乐金奖6个,银奖12个。在合川区首届校园歌手大赛中,获得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1个。在合川区第二届校园歌手大赛中,获得银奖1个,铜奖1个,二等奖5个。参加重庆市2013年青少年电子琴大赛,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2012年和2013年,学校管乐团学员通过重庆市音乐考级获得中高级等级证书6个,钢琴获得全国考级中高级等级证书32个,电子琴获得全国考级中高级等级84个。学生在合川区篮球运动会上获得第一名,田径获第二名。学生参加合川区“航模比赛”获得二等奖。学生在重庆、合川参加演讲13人次获得一、二名。

2)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选定实验班班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在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舞蹈、演唱等方面对他们实施艺术教育,我们发现这个班学生表现特别突出。班上同学多次参加示范课、赛课、公开课获得好评。有4人参加了学校管乐团,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3人为学校大队部成员,其中一位为大队长,经常主持全校性的日常活动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有12人参加了电子琴考级,通过五级以上的等级;学生参加国际国内书画比赛有9人次获得国际级金奖;班上还有1位同学为合川区“十佳小歌手”。全班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队列队形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均表现出色,获得了一等奖。学生逐步懂得用眼敏锐观察事物,用耳去感受事物,用心体会事物,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事物,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事物,用创新的意识去表现事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特别活跃,艺术教育把学生的眼睛和耳朵的潜能唤醒、点燃、开发、发展,使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起到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

3)艺术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艺术教育课程是最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的课程之一。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任何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艺术教育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艺术学习氛围,展现个性的民主。孩子们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用不同的材料、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活动。比如:在美术创作课上,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画笔、颜料或橡皮泥、树叶、木板、羽毛等各种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自由地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独特理解。正是在这种尊重个性的艺术学习气氛中,孩子的创造潜能得到极大开发,学生们的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但艺术课程并不只是单纯注重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还强调学生间的合作。比如:在合唱团的演唱、管乐团演奏和歌舞表演等艺术活动中就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智慧,感受集体力量的激情和震撼。在这些艺术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懂得,合作就象一首美妙的乐曲中每一个音符都相互关连、密不可分,只有音符间密切合作,才能奏出完美的乐曲。许多艺术作品的成功展现都是学生合作的结果。他们在艺术活动实践中深深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意义。

4、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培养了一批研究队伍。在研究中,老师们通过自学、听讲座、同伴互助,明白了研究的实际意义,参与了研究的全过程,明白了理论学习的指导意义,懂得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资料。20127月,实验教师陈卓撰写的论文《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余晓彬撰写的论文《关注“三线”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杨小超撰写的论文《新课改下发展我市农村音乐教育之我见》、杨世成撰写的论文《探索小学数学减负的“效”与“度”》、杨儒鸿《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欣赏美的能力》还获得国家级美育课题论文比赛一等奖。庞清华撰写的论文《孩子民族器乐的启蒙培养》获得二等奖。201312月,陈卓撰写的论文《推进学校艺术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杨小超《小学音乐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浅谈学校如何培养名师》,李亮《营造“诗意”语文的美育教育》,周永红《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杨儒鸿《发挥美术课的美育功能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杨世成《关注小组学习 打造小学数学卓越课堂》,康平撰《浅谈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美育》刘红撰《营造师与生的和谐美》,石青君《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有成效》,朱兵《培养学生美术兴趣 激发审美创造欲望》,杨应魁撰《谈谈当今学生的写字》,刘德会撰《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雷莲《浅谈小学科学中的美育渗透》,易安君《小学英语教学中美育渗透之我见》均获得全国美育课题论文比赛一等奖。石青君撰写的论文《在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李迎春《让艺术滋润语文课堂》,雷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徐俊芳《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张丽撰《美育中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获得全国美育论文比赛二等奖。课题研究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方案8篇,过程总结30余篇,经验论文、个案40余篇及艺术教育校本教材4册、教学及活动录象带6盒,活动图片五本。参与研究的老师在研究中不断参与课的研究与训练方案的实施,业务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年轻实验老师李秀梅、熊伟、张田、张珊4人参加合川区中青年教师赛课均获得一等奖,实验老师余小彬、杨小超、刘红、康平、魏静、邓建安指导老师周燕华、雷敏、杨红兵、李倩4人参加合川区中青年教师赛课均获得一等奖。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比赛的人数越来越多,取得的效果及成绩越来越好。

5、办学特色得到社会认可

近三年学校被合川区委宣传部、教委等部门评为音乐、美术特色单位,组织学生参加合川少儿书画现场赛,连续获得组织工作奖,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先进单位;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合川区小音乐家命名大赛组织工作奖;学校获得合川区第九届中青年教师音乐美术赛课活动组织工作奖。还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评为首批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

七、研究反思:

1、开展“以构建美育化优质课堂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以来,201279日至12日,学校校长陈卓、副校长余晓彬、杨世成、杨小超,美术特级老师杨儒鸿5位实验教师在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大厦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美育类专项课题培训获结业证书。但参与实验研究的很多老师,缺乏理论指导,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一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根本理念还没有改变,认为对构建美育化优质课堂教学要求过高,上一堂课准备时间太多,过于麻烦。有时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也没能持久坚持。因此,今后还得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

2、目前,学校场地狭窄,经费十分有限,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以及学校艺术校园环境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总之,我们要继续打造优质课堂,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我校特色,无论困难有多大,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