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科研>
阅读文章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创新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1-04-08 09:40:37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第二高级中学:李林凤

: 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着教材固化、学生不重视等各种困境,而解决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具体来说,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可以从明确教学原则、扩展教学视野、实现多元化教学形式等方面来进行。本文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美术教学创新的对策作了分析,阐述了美育功能与审美视野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学现状 创新

由蔡元培先生倡导后,学校逐步将美术教育作为开展“美育”的重要阵地,力图通过美术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操,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旨趣。

高中美术教育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素质教育改革如一缕春风,吹淡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硬性、呆板的气息,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稍有起色,但前景不甚明朗,依旧存在难以根除的“残留症结”,制约了高中美术课程的发展步伐。总的来说,高中美术教学工作处于一条向前迈进的道路上,但路途中无处不在的阻碍,使得教学工作的面临着重重考验。

一、现状分析

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现状,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唯有从现状出发,才能发现问题找出方向。具体来说,高中美术课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美术教学的课程目标如何落实于课堂?如何与其他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尚未能得出一个清晰的答案。在高考压力下,很多学校都将主要精力放置在备考科目上,而忽视了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学校对美术课程的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画笔、画板、颜料等基本作画工具短缺,这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难题。不少学生都将美术课视为一门“放松课”,对美术的认识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而未能深入到这种艺术形式的内涵之中。由于各方都没有给予美术课程足够的重视,美术教学工作极易陷入“形式化”的怪圈,难以彰显其教育职能。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艺术是一块没有疆域的畅想世界,任何限制都会使得艺术本身丧失纯粹性。然而,高中美术教学却总是受到教材的束缚,成为“照本宣科”的典范。教材成为模仿的“范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之中。事实上,高中美术教材的更新速度十分缓慢,未能囊括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内容,很容易与学生的接受心态相偏离。再加上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探究精神,美术教学形式往往遵循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一对多”的格局,这样就造成了高中美术教学工作“一潭死水”的困境。

(三)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师生之间的交流并非“灌输知识”的过程。一味地将教学内容“填鸭式”地传授给学生,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甚至还有可能触发他们的消极抵触心理。高中美术课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为缺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美术教学便成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向行为,其教学成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当教师成为教学互动中的主导角色,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便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教师不能切实地了解到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心理状态,所规划出的教学设计自然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值,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对策

针对种种现实问题,高中美术课程亟待找寻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创新是一切事物谋求发展的动力,是扭转颓势、奔向未来的一条“康庄大道”。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若想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就必须要用创新性的思维来规划对策,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调动起一切协调因素,让美术课程得以继续扬帆前行。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创新行径,以期能促动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发展。

(一)重申美术教育的美育职能,明确教学原则

观念总是要走在行动的前一步,成为行动的“灯塔”。让高中美术课程置于混沌之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学校乃至社会对美术教育职能认知不清,以至于未能发扬出美术课程的教学意义。事实上,美术课程不仅仅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美术基础知识技能,还要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美、接近美、认识美,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素质。高中阶段正是心智发育的重要时期,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心灵引导,必然会给他们一生带来积极的影响。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们可以在美术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中尽情驰骋,恣意迸发出自身的灵感与想象,缓解心理压力,达到一种身心和谐的境地。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

明确了高中美术教学的方向之后,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出“美育”这一核心目标。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将“美育”精神纳入到各项基本教学进程之中,彰显出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基本原则的指引下,高中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学生群体特征等现实因素,一步步规划教学流程,致力于创建一个宽松有度、和谐有序的美术学习氛围。此外,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大对高中美术课程的关注力度,为美术教学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供给,加快培养一支专业的美术教育人才队伍,力图让高中美术教学达到软、硬件兼修的良好状态。

(二)扩展教学视野,重视美术鉴赏教学

高中美术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之中,而要扩展到更为宽广的区域。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将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美术成果容纳到教学内容当中来,不断丰富美术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美术教学需要达到“激趣”的目的,即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真正让学生调动起兴趣,首先就必须要让教学内容变得有趣。也就是说,高中美术课程需要冲破教材所制造出的藩篱,不断吸纳时新性的、易被感知的、冲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追随教学进程,一步步抵达深邃的美术艺术世界。

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千万不可忽视鉴赏教学这一部分。鉴赏是发现美的一扇“窗口”,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们的审美心态和价值取向。因此,高中美术课程应当重视鉴赏教学,多给予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规划出一定时间,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评论。如展现伦勃朗画派的一些作品,就可以在鉴赏过程中认识这个画派的特点,达到升华理论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鉴赏活动,如带领同学们参加美术展、博物馆,亲身地感知到美术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因子,增加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与激情。所以,无论是日常的美术教学还是鉴赏教学,教师都应当破除美术世界的壁垒,让学生可以徜徉于其中,自由地发扬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三) 凸显学生主体性,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事业也在时代因素的促动下,不断地向前迈进。在此形势下,高中美术教学工作需要打破传统教学范式的“坚冰”,实现师生之间和谐、灵活的互动关系。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沦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遏制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美术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凸显出来,让他们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成为一名积极的“引导者”,负责将学生的思维与实践向着一个纵深的方向延伸,给予他们充足的创造空间。

让学生真正走向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位置,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断尝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师生之间知识纽带不能够局限于“单向、线性”的模式,而要实现交互性融合,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灵活,让两者的情感纽带更为坚韧。在科技力量日益磅礴的今天,教师可以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入到课堂之中来,成为美术教学的辅助力量。通过网络技术这一载体,教师可以多角度地展现某一建筑的全貌,也可以通过细节的定格与放大,充分地鉴赏某一绘画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兴趣小组、课外写生等形式,让学生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导权,可以大胆地表达看法,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诸如此类的美术教学形式,学生将走出不对等的被动位置,成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显著的因素。

三、继承传统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一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教育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就是要充分运用分层教学。美术教学也是如此。

每一位学生的美术素养、兴趣特征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他们视为独特的、区别性的个体。美术教学不能强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因为“整齐划一”,正是对学生个体性的漠视。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激情都会逐渐泯灭。教师要秉持“因材施教”的方针,致力于开掘每一位学生的美术潜能,让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尝试“分层式”教学法,即对学生群体实施层次化的培养。根据学生们的美术素养水平、学习兴趣程度,将班级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优良、中等、偏差三个学习级别。对于那些兴趣不高、基础较差的C生,教师应以基础性练习为主,旨在激起他们的美术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中等层次的B生,教师需要开掘他们的美术潜能,力图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之余,还能进行延伸性的探究学习对于能力出众、兴趣浓厚的A生,教师应加大练习难度,带领他们深入到美术的更高层次,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美术才能的舞台。当然,A、B、C这样的分层不能直观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是要隐性地反映在教学设计中,以防对学生们的自尊心产生不良影响。

赫伯特·斯宾塞说:“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会失掉一半”艺术赐予人类丰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不仅仅带给我们感官上的愉悦,而且潜移默化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促成身心和谐。美术依靠线条、色彩、明暗等各种因素创造出一个内涵深厚、外延丰富的视觉艺术世界,其社会意义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卢毅斌.高中美术教学“三基本”[J].广东教育·教研版.2019(1)

[2]林晓.让高中美术教学活起来[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7(5)

[3]赵俊民.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运用[J].中国校验交流.2017(6)

[4]杨苗苗.高中美术基础教育点滴[J].跨世纪.2019(3)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