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科研>
阅读文章

和谐教育在学校德、美工作中的实践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4-01-14 22:59:29


                                    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    马艳

 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长达一个甲子的教育实践,德育、智育、体育的鉴定很清楚,已经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实施体系,而美育如何鉴定,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人们对美育这个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又称艺术教育,即:包括音乐、美术、戏剧等。广义的教育,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持广义教育观点的人们认为美育不仅要以艺术教育为主,而且要渗透到心理教育、伦理教育及各门学科中去,借助社会生活、大自然中许多现实的美的形象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我比较赞同学校的美育教育应立足于广义之概念进行实践,美育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有德性的思维习惯与生活习惯。在有较强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懂得自我矫正、自我调控。

和谐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已有的文献表明,和谐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指健美体格和高尚道德的结合。只有实现了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和自由发展,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和谐、自由、全面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同理,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类和谐相处,这就需要和谐教育的引领。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也认为,国际社会已进入一个全球性的战国时代,世界上各种文化都在接触和交流,各种文化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教育过程中,和谐的实质是人的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动态发展的机制和状态。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同时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超我四个层面的和谐。那么,应时代需要产生的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要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建和谐尚美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其外延是创造和美的教育氛围,表现为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其内涵是以和谐个性为目的的和谐育人,表现为创新教育和思政教育。由此可见,和谐教育在德育、美育之中兼收并蓄,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学校承担着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育人先育德,德行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德行来自于健全的审美能力,审视能力。我们学校秉承七十多年“注重实践,全面育人”的教育传统,遵循“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和谐教育在德育、美育工作管理中的实效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确立了“整合教育资源,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良好行为,促进全面发展”美、德工作新思路,围绕“一个目标、一支队伍、一个校园、一项训练、三个结合”,全力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营造和谐尚美的育人氛围,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谱写出新时期育人新篇。

一、以“和谐教育”为理念,构建以德立校、以美塑人的总体工作目标和体系。

学校根据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教育的重要宗旨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待于一种和谐的教育来实现”教育思想,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要贴近生活的特点,确立了“整合资源,培养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美工作新思路。我们的宗旨是:让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我们的具体内容是:以“整合有效教育资源”为切入点,努力构建和谐尚美的校园人文环境,让德、美回归生活,追求道德教育的人文化、自主化、生活化、自然化,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最终为学生的自我启迪、自我生成、自我发展提供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境界和符合学生自我需求的学习生活方式,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道德行为基础。

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学校将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美德行为具化为“五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智能目标则为“激发创造志趣,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为要求,从而使以德育为首的“五育”目标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学校管理到班级管理,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校内到校外,从师生关系到亲子关系诸方面,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构建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文化,创设和爱的师生关系。

育德、育美要育心,我们提出以文化涵养师德的举措,重点从教师的思想进步与职业人品、礼仪与风貌、教育语言与行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来建设服务型的教师队伍。把师德教育与德育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全面建立“人人都是德美之人,事事都是德美途径”机制。拟订了《新村实验小学教师与学生沟通十四条》、《新村实验小学与家长沟通六注意》等德育工作指导性意见。帮助教师们梳理出了“五大教育契机”:当学生出错时,当学生成功时,当学生成绩下降时,当学生家庭有困难时,当学生参加活动时。提出了抓住五大教育契机实施德育时应该把握的四个原则:“激励、民主、内化、协同”,采用把良好行为养成教育、意志力教育、礼貌教育、友善教育等自觉渗透到课堂教学、教育活动之中的自然育人方式。学校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及时将教师中好经验转化成全校教育效果。每学年开展一次“我最喜欢的好老师”调查问卷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教育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年级组评选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教师评选活动。

    三、因地制宜,精心策划,努力营造“洁、美、雅”的和美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于人德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暗示作用,能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和环境育人的要求,突出“洁、美、雅”特色,努力为孩子创设充满童真、童趣、童韵的校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品德的养成。对此,学校针对校地狭窄,学生多,活动场地面积较少的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环境。

一是突出一个“洁”字,给人以清爽之美,行为之美的体验。

二是突出一个“美”字,我们通过“见缝插针,平面绿化;利用空间,立体绿化;盆栽点缀,廊道绿化”的做法,让多彩的春天永驻校园。

三是突出一个“雅”字。通过主题环境设计,使校园环境充满了艺术气息:大操场突出“永恒的春天”主题;第一教学楼主楼道图文结合的大幅画框突出“五学会”自主发展主题;从一楼到六楼分别突出“走进科学”、“认识新村”、“灿烂的古代文化”、“走进艺术”、“成长中的红领巾”、“心中的英雄”、“我的得意作品”等不同的主题。每层楼的开关都装饰了富有童趣的卡通图画。富有个性的特色教室常常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温暖,成功喜悦。精美的装饰,亮丽的色彩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有着浓郁艺术氛围的大课堂,让流连其中的学生约束自我,崇尚美好。

优美洁净的校园净化着学生们的心灵,实实在在的养成训练磨练着孩子们的意志,身边的榜样激励着学生们学会发现美、保护美、创造美。良好的校园环境与人文氛围,成为育人的又一有效途径。

四、坚持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旨的养成教育,营造和暖的人文氛围。

人走得再远,也走不出自己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养的行为方式。和谐教

育就是要把德美的要求变成自觉行为,这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养成教育。

1、实施两级管理,落实育人职责。

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都是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的。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养成教育,在不断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同时,坚持开展以“三创促一创”为主要内容的德美实践活动,即:通过争做文明学生、争创特色中队或文明班级,争创文明礼仪年级等三个层面的创建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为确保以良好习惯培养为主旨的养成教育的持久与落实,学校建立、完善了校、班两级管理机制。从学校管理层面上,建立常规性的教育活动制度,例如:以课间活动、课堂常规、集体朝会、清洁卫生、两操、午餐等六个方面为重点,开展每日评比活动;认真落实升国旗制度,劳动制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传统节日、开学典礼和散学等教育制度等。从班级管理层面,主要是加强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训练、培养,建立了争星、争花、我真棒等富有特色的班级评价制度,从而使以良好道德品质为核心的养成教育层次分明,责任落实。

2、制订行为守则,促进习惯养成。

为使养成教育工作得到落实,使养成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更科学、更规范、更富有激励性。学校开设了《美行、美语》课程,自编了《我美,我成长》的校本教材,拟定了《新村实验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守则》,分年级制定了养成教育目标,按照“学习、纪律、卫生、礼貌、劳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各年级各班依据统一要求,结合班级实际,落实每月一重训项目,每周一小目标。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在学校、在家、在社区等分层次设定目标,进行自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同时,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确定近期、远期目标,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老师、同学和家长评价反馈和自己的反思中,再确立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达到需要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了正强化的作用。

3、突出主题教育,丰富情感体验。

围绕“爱的教育”,根据不同年级段的特点,学校拟定了突出主题,分层指导,细化标准的工作方法。低年级(12年级)重点是爱学校、爱学习,强化良好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中年级(34年级)重点是关爱他人,让学生学会关注别人需求,培养关心同伴、尊重长辈的习惯。高年级(56年级)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公民道德主题,了解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强化责任意识。我们坚持以“五爱”为核心,以小公民道德建设的“五小”教育活动为载体,按照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受到深化道德情感的体验,受到深刻地感染和教育。

五、实施“三结合”,创设和健的大育人环境。

1、富有实效的课程与科研育德美。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渠道。按《新课程标准》开足三类课程,教导处有专人检查三类课程实施情况。在三类课程管理中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交流,规范的管理使三类课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艺术课常态化,品德课活动化、学科课专业化、朝会课序列化,班队会自主化。多层面的课程为学生德美实践提供了机会,促进学生将认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同时,在《新村实验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新村实验小学优质课评选办法》中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规定老师在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培优补差等教学过程中蕴涵鲜明的德美育人思想,育人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良好习惯的感染,从而为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我们以科研深化工作,《思品与生活活动化有效研究》把游戏活动带进课堂,使学生在重温生活实景的学习氛围中明礼;《让心理健康走进家庭》、《以优良的校园文化促进小学生习惯与人格的健康发展研究》、《“2+2”工程视角下的美术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等全国、市级子课题进一步拓展、丰富了学校德美工作途径,使学校德美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

2、丰富主题活动,注重自我审视,力求突出特色。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少先队管理机制,促进了少先队组织阵地化、制度化建设。“雏鹰争章”教育活动、“手拉手”活动、“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活动、大中队主题队会竞赛等规范而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也为学生们搭建了成长平台。

2)、创建特色中队活动激发自我教育热情。为使班级管理更富有人文和谐色彩,使全校德

育工作富有生机活力,充满时代特点,少先队大队部积极开展创建特色中队活动。鼓励各班立足自身实际,结合“五小”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确定近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形成富有时代特点,融合独特的班级管理理念以及能反映班级风貌的管理模式。

3)、小主人社团活动树立了自主发展的信心。

在少先队大队的倡导下,学生们组织了小白鸽舞蹈队、百灵鸟合唱团、网页设计制作室等10个艺术教育社团。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良好行为准则。大队部坚持以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如:在喜迎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大队部承办了重庆市“喜迎亚太市长峰会会,做文明小市民”主题集会,在各中队中开展《给市长伯伯写一封信》活动,市长的回信给学生们以极大鼓舞,他们关心家乡的热情更加高涨。

3、家校携手,共谱育人新曲。

从健全制度和加强管理两方面入手,不断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积极作用。每年1次家

庭教育报告会,我们分别邀请知心姐姐家庭教育报告团做《关注孩子心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报告,邀请知名教育家关鸿羽教授做《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六一”儿童节,表彰100名优秀家长;每年举行一次家庭育子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年举行23次家长委员会,这“四个一”在家校之间搭建了信任之桥,建立了互助之路,推动德美家庭发展,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健全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4、挖掘社区德育资源,增强和协的社会实践体验。

学校以联谊活动为依托,努力开展与周边单位共建工作,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育人资源挖掘社区潜在教育因素,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沁源蛋糕厂、敬老院、野水沟社区都成为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极大地丰富德美内容,促进学生们成为生活中善美使者。

 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创设和谐尚美的育人环境,培养良好习惯,学校德、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少先队大队部连续2次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次被评为重庆市红旗大队,4次被评为江北区十佳大队;1个小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假日文明小队,1个中队被评为重庆市小能手特色中队;1名学生获得全国宋庆龄基金奖,2名学生被评为“重庆市十佳少先队员”,5名学生被评为“江北区十佳少先队员”,512名学生获得全国、市、区级以上竞赛奖。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更加人文,校园中的文明之风更盛,进取之意更加强,校园文化更加浓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将坚持“在和谐尚美的氛围中育人,在德美实践活动中内化”的和谐教育工作思路,使三结合德、美育人网络更加紧密,探索出更多更实在的综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更多的体验中感悟,内化为思想与品质,养成良好习惯,努力使我校的德育、美育工作达到更高的境界,促进师生共同、全面的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