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科研>
阅读文章

课题申报资料24:辽阳市第十二中学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10-29 11:24:09

中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三、子课题研究方案

     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实验研究目标、任务、重点和研究方法、预计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负责人及参加者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研究计划(按年度)和措施。(字数在4000字以内。)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具体阐释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中学生涉世未深,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审美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有的甚至还有缺陷,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法国美学家卢梭说:“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由此可见,美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全面发展的人材,就要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积极探索实施美育的新途径,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将语文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美育因素渗透到教学中,对美育渗透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拓宽了美育的途径,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达到构建和谐课堂目的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育”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17—18世纪)的剧作家、美术家、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先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  

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把“乐”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孔子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乐”看作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荀子发展了孔子的乐教理论,对音乐教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他充分肯定了音乐的重大作用。  

在我国近代史上,教育家蔡元培更是美育的倡导者。他任教育总长时,提出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四育并行的方针。他曾经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由此可见,不论是古代教育家,还是近代教育家,他们都十分重视美育,美育在教育中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近代著名美育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各学科无不于智育中,含有美育之元素。”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各种艺术手段,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及创造美的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理、净化情感、开发智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渗透美育,是将各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美育因素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拓宽美育的途径,也能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效果。

实践研究,是一种人类行为,不但是一种有意识、思想参与于其中的行为过程,而且也是贯穿着目的性的行为过程。

三、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新突破)

研究本课题,目的是通过学习并借鉴当前最前沿的美育理论,探索怎么样在中语文课堂渗透美育教育,找到美育教育与语文课堂的契合点,探索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规律,提升中学语文课堂的品味,丰富语文课的人文情怀,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新的语文课堂模式。

  

四、研究目标和任务

发挥学科整合功能,探索学科渗透美育,实施美育新途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具有将教育方针中的美育地位变为可实际落实的教学行为的重大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中学审美化语文教学论的空白;在实践上,力图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帮助语文教师在新的视野下理解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为他们全新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视角、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把一般教学(认知)过程转化成为审美(欣赏)过程,还教学以美,寓教学于美,用教学促美。

为此设计了六大基本要素:即语文课程的审美化、教学内容的审美化、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教育结构的审美化、语文活动的审美化(具体内容略)、语文训练的审美化,这些基本要素构成了审美化语文教学的支撑点,建构了审美语文教学活动的结构方式、实践体系及策略体系。

五、研究思路(结合学校实际或学科特点)

整体思路
1学阶段审美教育的目标设定。
2、研究在各科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美育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具体实施

1.优化课堂结构,把审美教育经常化。   

2.课内文学作品鉴赏课模式

3.读书交流会活动感悟美。

4.综合性学习活动渗透美育。

5.作文活动课中创造美。

五种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本实验坚持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循序渐进的方法,及时对整个实施的进程进行调控,保证研究始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主体性原则

当今素质教育是发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法创造民主的、和谐的、合作的,师生情感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即是寓教于美,寓学于情,“美”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们对自己创造才能感受到惊奇、自豪和快乐。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在着重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美的因素及创设美的情境,使深奥的内容通俗化,由抽象变具体,由无味变趣味,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的“美”的环境和精神状态之中,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4、 开放性原则

树立大语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思维必须向教学系统开放,要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学生的思维也要主动开放,扩大信息渠道,师生共同开放、共同提高。

5、 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不同年级(高中)对审美能力的不同要求 ,把学科内容分成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编成一套严密的渐次加深的问题框架(即程序),按序面对学生,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达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六、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包括调查、观察、测量、访谈等等,增强学科教学的美育意识,了解学生的审美基础。

2行动研究法:

①挖掘学科教学的美育资源,选择恰当适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素养。

②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调整研究计划,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

③通过学科教学,探索精神文化的形成途径,提升师生的文化品质。

3实验研究法充分开掘语言材料中的美育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结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实验.

4.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归纳和总结本课题在语文课堂的各个年级、各个环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七、负责人及参加者研究水平

负责人及参加者曾完成重要研究课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刘勤老师是我市教育科研所所长,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曾多次主持和承担过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是市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其余人员分别撰写过论文并获省论文一等奖。

八、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2012.6

组建课题组,人员培训;制定研讨研究方案,实施细则。

2、实施阶段:遵循研究方案,深入研究,资料积累。(2012.7---2013.2)

3、总结阶段: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013.3---2013.6)

    四、预期研究成果(二0一一年至二0一四年)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2.6

立项申请

开题报告

刘伟婷

2

2012.72013. 2

优化课堂结构

论文

白志超

3

2013.32013.5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课探索

教学案例

刘超

4

2013.6

结题总结

结题报告

刘伟婷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2.7

教育论文《语文学科中渗透美育》

论文

徐广全

2

2013.32013.4.

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美育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徐广全

3

2013.5---2013.6

作文课渗透美育探索

论文与案例

刘伟婷

4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