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科研>
阅读文章

“ 仁爱文化”润泽下的美育化课堂建构——美育课题中期报告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4-01-08 20:22:00
 

【课题研究】               

仁爱文化”润泽下的美育化课堂建构

——美育课题中期报告

 

                                                                           上海市普陀区树德小学 

    

一、课题开展背景

“仁” 是东方文化爱的符号, “仁爱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仁者人也”,第二,“仁者爱人”, 第三,推己及人,“泛爱从而亲仁” 推而广之,

树德小学在“树德砺志  快乐成长”办学理念引领下,把“仁爱文化”思想进一步推向课堂教学,决定结合我校实际,搭乘教育部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总课题之东风,发挥我校已有的课堂优势,开展《“仁爱文化”润泽下的生态课堂案例群研究》,为我校课堂改革和深化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二、课题核心概念

仁爱文化

“仁”来自于孔子等圣贤思想,本课题所体现的“仁爱文化”,是指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相互“理解、沟通和关爱”,力求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场。

美育化课堂:

美育化课堂是充满优质教学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师生和谐互动地、民主合作、开放多元、探究体验、个性创造地从事各种教育学习活动的课堂。师生互生互长,实现共同进步。

“仁爱文化”润泽下的美育化课堂:

指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能够运用优质教学技艺发挥教师的教学才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相互“理解、沟通和关爱”,力求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场。构成教学最高境界的快乐课堂。它是整个优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单位和支点。

三、课题开展情况

(一)学习交流  形成共同的课堂愿景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创建美育化课堂进程中,学校首先注重的就是立足根本,创设多样化的学习交流平台,细细品悟“仁爱”文化,寻找美育化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我们细细品读《大学》、《中庸》、和《论语》。先哲的话语犹如一剂冷凝剂,让我们暂时停下匆匆前行的步伐,静静思考人生的内涵:拥有光明的品德,懂得自我修身,成己成物,自立立人,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而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自身成人、还要及物及人,培养更多成人的学生。《论语》中大量的教育名典引领老师们懂得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懂得因材施教、懂得学思结合、懂得不愤不启、举一反三的教育思想。

(二)上下求索  琢磨美育化课堂的实践模式

1、求索学生学习规律

美育化课堂的第一要素就要求教师将目光关注于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独有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认知起点和认知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场所。

数学教科组迈出了解读学生的第一步。原来,当我们将眼光从自己对教材一厢情愿的解读转向学生的认知起点、当教师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孩子们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哪怕学习的过程有些艰辛,孩子们依然体会到从无到有的学习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培养人的课堂,才是符合仁爱精神的课堂,才能润泽到孩子的心灵。

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是美育化课堂构建的起点。

2、求索课堂教学之道

美育化课堂教学之道究竟是什么?是学校在本次课题实施过程中一直要求大家去思索的问题。 “君子就有道而正焉”,我们只有找到课堂教学正确的“道”,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老师们展开了一轮轮的研讨,语文组的老师们反复学习课程标准,捧起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到底如何教》,思索着语文教学之根本:是教教材还是教语文,是教文本还是教文化?数学老师们也在思索:数学课除了教技能,还能传递给学生的是什么?去掉了加减乘除,学生最终走出课堂积淀在头脑中的数学应该是什么?英语组的老师说:英语课学习ABC,但更应该学习的是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培养生活中应用英语的能力,领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也纷纷加入了思索的队伍…

     举一隅而反三隅,各学科的老师们纷纷寻找到了自身学科之道:教会知识,还教会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知识,还要教会同学间互相合作的意识;教会知识,更要教会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尊重…

   

(三)回顾反思  提升美育化课堂内涵

在开展多轮的美育化课堂实践研修后,学校组织老师们进行了多轮讨论,终于梳理、归纳出“仁爱文化下美育化课堂” 的基本内涵为:“三观”、“四性”、“四个关键词”、“五个度”。

“三观”指:生命观、差异观、发展观。

孔子教人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着不同的思想、智力、才华,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质, 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教学,从生命的高度看待课堂教学,坚信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师生在理想的课堂中将获得生命原生的幸福、充实、宁静与喜悦。

“四性”指: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悟性。

优质的美育化课堂应当强调尊重学生的天性、根据不同学生差异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元化形式启迪学生领回,引导孩子自主领悟知识,感受文化的、美的熏陶。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路程必然是艰辛的,然而当教师们从学生个体出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设计出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孩子们将在学习中感悟成长与习得的快乐。

“四个关键词”指:尊重、激发、优美、有效

从尊重出发,注重激发孩子的悟性与灵性,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让美育化课堂成为有效学习的场所。

“五个度”指:整合度、参与度、亲合度、练习度、达成度。

五个度是课堂观测的落脚点,整合度指将知识与文化意识相融合;参与度指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亲合度指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课堂气氛的融洽与安全;练习度与达成度指向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四、课题后续研究

   课题自开题至今将近两年时间,树德老师在“仁爱文化”引领下不断精雕细磨,探索美育化课堂建构,获得丰硕的成果,两年来,教师们研课近500节,在每月一研平台上研课20节,在各类区级展示平台亮相10余次,每年发表论文30余篇,获奖14篇。一路走来,我们且行且思,也有一些疑问不断困惑着我们,下阶段工作中我们将着力解决以下这些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利有弊,如何在本道统一的基础上探索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形态,是学校后续着重研究之基点。

2、美育化课堂构建中,课堂的实施者教师是成败的关键。教师的美育化课堂实施能力提升是研究的另一方向。

古老的“仁爱文化”就像在昏暗的夜晚中轻挂着的一轮清澈的明月,淡淡地散发着皎洁的光,打破夜的黑,温润地照到我们心里去,我们品读之、慎思之,明辨之,通过它的引领,通过美育化课堂的求索,引领师生跟崇高的精神和心灵对话,滋养师生的灵性,培育师生的理想!

                                                        2013.12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