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刘可钦:教育其实很美,什么才是教育的美?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2-05-12 23:05:39

不管是做教师还是校长,只要做教育,如果没有审美的眼光和对美的敏感,是做不出味道来的。这样做教育不会真正成功,这样做教师也难以找到职业的幸福感,更不会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其实,很难找出一把尺子来衡量事物的美。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又能切实地感受到“这样做,很好,很美”。虽然没有统一的尺度去衡量一件事的“美感指数”,但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却又可以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同一件事。大凡真实的、友善的、愉悦的行为,都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做教育也是如此。

教育者应有的耐心不能丢失

在居家过日子的状态中,我们很难体会到美好、美丽或者说美满。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不行、太多的不能、太多的不好。这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的屏障,慢慢地,“美”居然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

我们希望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可是当学生要表达“不一样”时,我们内心又冒出很多担忧。

我们往往期望学生能够多一些自主的行为,可是当学生因经验受限,玩心太大偏离教学目标时,我们又会本能地将他们收在笼中,小心喂养。

我们往往会感动于学生的率真和童趣带来的惊喜,却无法容忍学生的反复,甚至会失去做教育者应有的耐心。

我们往往会为那些聪明的、守规矩的、“优秀的”学生自豪不已,但却无法从容面对那些木讷的、内向的、“不听话”的学生,有时甚至会抱怨:“我们班要是没有×××,那该多好啊!”

我们往往在羡慕那些好教师、好学生,而忘记了我们自己应该成为“好教师”,我们自己也有培育“好学生”的责任。我们没有明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迟钝”“偏离”“反复”“不听话”,像“聪明”“专注”“一贯”“懂事”一样,都是正常的。恰恰是它们的并存,才构成了丰富的教育过程,使人们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教育方法。只有认识到这些,我们才会创作出一幅成长的教育山水画卷。

重新审视教育的功能

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教师不是裁判员,而是教练员”这句话。做教师是如此,做校长也应如此。

美和完美是两个概念。美在生活中,完美在理想中;美在过程里,完美在目标里。发现美和欣赏美是作为一种心态存在于当下,而追求完美只能作为一个人的理想而存在。

对个体而言,我们不能保证他的每一个生长节点都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不是一个完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有闪光、动人的瞬间。教育就是要善于抓住一个人在某个瞬间的好行为、好想法,在发现中肯定,在肯定中激励,在激励中传播,在传播中影响每一个人。让这些行为慢慢地由偶然变成稳定,由一个人的行为变成群体的共识,并逐渐成为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追求。

发现、培育、传播好的行为,造就好的行为,这才是教育的魅力。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再从容一些,不必苛求“立即见效”;我们应该再包容一些,不该苛求“都一样”;我们还应该再耐心一些,无须因为“此时与彼时”的差异而烦恼。不能用瞬间高峰的状态去要求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时刻,也不能用偶然的低谷状态去作出结论性的判断,更不能用特殊情境下英雄般惊天动地的行为,去苛求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底线与峰巅之间生活。教育,就是要不断提高这个区间的均值水平。

教育就是教人求美

做了多年的教育之后,才体会出“教育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真正含义。

“求”不是简单地从A点出发就一定能够顺利到达B点.因为,从此岸到彼岸的旅途中,不仅存在多种途径,而且每一条途径中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人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

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理性、感性、悟性三者并用。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实与逻辑是否符合客观真理,然后才能“晓之以理”;感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审视感觉与形象是否带来了美感,这样才能“动之以情”;而悟性,指的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换位思考,是共同担当,是“抚之于心”。

唯有真、善、美、爱协同并重,才能最终实现“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

追求完美,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典型心态,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只有追求完美,才能产生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追求完美的理想与标准,同时又不要一味苛求身边的人们必须完美,这样就有了一个富有张力的调整空间,一个适宜生长的土壤。

所以,美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在寻找、发现个体的闪光点中体验到美,播散美的种子,并精心呵护、培育,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学习并享受着成长之美,正所谓教学相长。

大美至真、至纯、至简,就在每一天、每一刻。

回望几十年的教育生涯,最想向老师和校长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教育真的很美!

(作者| 刘可钦,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