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苏培:苏培文艺美学研究有待突破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7-06-02 14:25:48
文艺美学研究有待突破
2017年05月12日 07: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苏培字号

文艺美学作为我国原创性的交叉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度飞速发展,成为文艺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总体来讲,近年来其发展状况却略显滞后。近日,本报记者就文艺美学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采访了有关学者。

丰富对文艺美学的理解

文艺美学以文艺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在美学、文艺学的交叉融合中,对文学艺术做综合研究。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告诉记者,文艺美学创生于中外美学、文艺学长期发展的学术理论背景之上。就西方而言,艺术哲学化是西方现当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趋向,而回归艺术本身又是西方当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转向;就中国而言,文艺美学是对以往美学研究中专注于美的本质一类形而上问题而疏离艺术实践的反拨。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表示,一直以来,当学者力图把文艺美学当作一门新的学科来建构时,常常只是从现象分析和理论独立的愿望出发,直观假定了其与美学、文学艺术理论的不同身份,混淆了“研究路径的选择性确立”和“研究对象的学科确定”这两个问题。如此,文艺美学则很难解决其自身的学科“不确定性”。

王德胜认为,在更大程度上,文艺美学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可能的学理方式”,也就是一种在理论层面直接指向文学艺术审美问题的特定研究路径及其形态。这样理解文艺美学,比从“学科”意义上来定义文艺美学,可能更符合其作为一种研究路径选择的特殊性,也是其区别于一般美学、文艺理论的特殊意义所在。

建构文艺美学“中国话语”

文艺美学在其早期发展中,侧重于对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不少论著仍然以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为中心。谭好哲表示,近来,文艺美学研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理论动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中外美学、文艺学的比较中,揭示与阐发中华美学精神,以及当代文艺美学建设的传统民族资源;二是紧扣当代审美文化的现实语境,进一步转向当代艺术具体实践,特别是大众流行艺术的理论研究与批评性介入;三是在当代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总体现实需要中,关注艺术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问题并进行理论阐发。

王德胜认为,文艺美学研究的重点主要不在于它“是什么”,而是它“如何做”。通过建构具体现象、具体问题的审美研究形态,文艺美学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具体研究”范式。这一点对于现在的中国美学来说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课题。如何能够将文学艺术的审美问题具体化为理论的考察对象、直面当下具体的艺术事实,仍然是文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当下的日常生活语境中,艺术本身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王德胜表示,如何从艺术活动与日常活动的现实关系方面来具体理解当代艺术的美学追求,是文艺美学研究体现自身理论追问能力的重要方面。再者,由于当代传播制度、传播活动对艺术有着直接而又具体的影响,如何把艺术审美问题与整个文化传播制度的改进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分析,这是当前文艺美学在理论上真正体现自身现实价值的重要问题。

另外,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一直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资源,如何发现、获取并转换性地利用这些已有资源,从而丰富和提升文艺美学的“中国话语”建构能力,也是当前文艺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理论研究的“当下性”

文艺美学仍然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谭好哲告诉记者,文艺美学在已取得的成绩之外,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论著有把文艺美学做成纯知识系统的倾向,对文艺审美的价值取向与理论建构重视不够;二是在文艺美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缺乏对其内在逻辑构成的深入的理论思考,欠缺介入现实文艺审美实践的能力和从中提炼概念范畴、理论话语的能力;三是亟须提升将中国文艺美学成果转化为世界性理论话语的能力和信心。

对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文学艺术现象关注不足、不及时,使得文艺美学研究缺少与当下现实的具体贴近,从而局限了文艺美学研究的实际理论效力。在王德胜看来,对于当前的文艺美学研究来讲,理论研究的“当下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志荣表示,随着美学学科的与时俱进,美学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宽,生态、文化等逐步进入美学研究的视野,但文艺美学的功能与领域依然是不可取代的,而且为其他领域的美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方面的借鉴。

记者 苏培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