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成康:传统文化观照下的淄博中小学美育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添加时间:2017-04-01 15:07:40

“当代美育与传统文化高端理论研讨会”专家观点荟萃——

泱泱齐风 大美淄博

——传统文化观照下的淄博中小学美育

(淄博市教育局  成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美的元素,是中小学美育的重要源泉和载体。同时,美育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在推进美育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将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美育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成为全市中小学美育的源头活水,成为淄博美育的文化基因,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学校美育的发展,提升淄博学校美育的品位。

一、把握传统文化精髓,构建大美育格局

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其特点务实包容、开放多元,是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渊源之一。在这一精神的观照下,淄博从推进学校美育伊始,就提出了“大美育”格局的概念。从2013年出台《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美育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大美育”格局的构想,到如今初步构建起淄博特色的“大美育”格局,其间无论是艺术课程的提升,还是学科渗透的强化,乃至美育资源的统筹,都浸透着务实包容的精神、和合共生的智慧。在目标上,“大美育”强调德智体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强调将审美情趣放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整体体系中思考、建构;在推进策略上,“大美育”强调校内和校外的整合、学校和家庭的整合、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在实施路径上,“大美育”强调课程渗透、活动引导、环境熏染等多措并举;在学科建设上,“大美育”强调全员育美、全科育美、全学段育美;同时,“大美育”继承和发扬齐文化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强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看待美育,放长眼光,不急功近利,不操之过切。应该说,淄博“大美育”格局的提出和构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与传承,是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美育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

二、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内涵,充实美育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将这些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从尘封的历史中挖掘出来,对充实学校美育内容、丰富学校美育途径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各地民风民俗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资源中,也隐藏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千年以来,淄博大地逐渐形成以齐文化为统领,兼蓄孝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渔洋文化等区域文化内容丰富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学校美育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五老志愿者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送影进校”等方式,通过选修课、校本课、专题课、学生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主题教育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民俗文化,观赏民间文化艺术,帮助学生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在活动中,五音戏、聊斋俚曲、临淄八仙戏、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周村芯子、阁子里芯子、商家大鼓、磁村花鼓、鹧鸪戏、刻瓷、民间剪纸等一批文化遗产走进校园,齐长城研究、孟姜女传说、蹴鞠、陶瓷烧制、内画、花灯、琉璃制作等成为学生的美育内容,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美的体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近60%的学校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53.8%的学校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校本课,61%的学校组建了传统文化相关社团,80%的学校开发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美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来源,成为学校美育的亮丽风景线。

三、借助历史文化遗址与民风民俗,拓展美育场所

“大美育”格局下的美育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限制于校园,而是拓展到了校园外,深入民间,走向了社会。从2014年起,我市着手开展校外美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校外美育实践活动,学校和社会携手,引导学生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迄今为止,我市已遴选推荐三批近百个校外美育基地,其中不乏承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基地。如太河齐山风景区,将齐文化作为风景区主题文化,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学齐国成语,听公子小白故事,沐浴齐风韶韵;在博山赵执信纪念馆,既有山岩重叠、泉水绕屋的自然风光之美,更有三百年沧桑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学生可以在赵执信的故事中走进历史,在赵执信的诗词中追逐时光;在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欣赏古车制作工艺之美;在马踏湖风景区,畅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之威;在王士祯纪念馆,感悟王渔洋的廉政之美;在淄川蒲松龄纪念馆,共话“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的写意;在博山陶瓷琉璃艺术馆,体验陶琉之乡的厚重与悠长;在周村古商城,追寻旱码头“大街不大,日进斗金”的昔日繁华;……在带领学生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广大教师注重文化教育与美育相结合,让我市历史文化景观在彰显史学价值的同时,也彰显出其美育价值,成为中小学美育的特色教材,让学校美育更接地气、更富特色。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美育活动

校园美育活动是中小学美育的重要形式,为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在学校美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构建“大美育”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美育活动有机结合,传统文化在美育活动开展中得以承继、弘扬,美育活动在传统文化浸润下得以提高、升华。

我市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到今年已是第十九届。在每年的“百灵”艺术节中,彰显传统文化内容的节目都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更是增加了戏剧类、篆刻书法类比赛和展演,加大传统文化弘扬力度。在今年的“百灵”艺术节方案中,更是旗帜鲜明提出“以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重点”,“ 以“传承·美”为主题,引导全市中小学在艺术节各项活动中展现、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浸润学生心田”。在“百灵”艺术节的引领下,各区县、各学校每年都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作为展现艺术教育成果、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舞台。2016年,我市张店区、临淄区、高新区举办的校园艺术节登上山东教育电视台,通过卫视向全国展播。各级校园艺术节的举办也带动、培植了一批传统文化精品艺术作品,在全省、全国屡获大奖。在2016年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比赛中,我市获奖率和获奖总数都居前列。获奖节目中,既有聊斋俚曲,也有山东吕剧;既有原汁原味的呈现,也有增添地域时代元素的改编;既有学校的一力承担,也有与社会力量的协力合作。

书法既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又属于美育范畴。我市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印发意见,组织比赛,积极推进。2016年,成立柳泉书法院,并在各区县建立分院,为全市书法教师搭建了高水平的学习平台、沟通交流平台,着力打造“柳泉杯”书法大赛活动品牌,收到良好效果。

五、以传统文化为引,构建大美教育

“美育融德育为心灵之美,美育融智育为灵秀之美,美育融体育为健壮之美。”大美育格局下的淄博美育不是孤独上路,以传统文化为引,我们着力构建德、智、体、美互为支撑的大美教育。

体育和美育同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担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同时,体育也有着其重要的美学价值,其对人体美、心灵美、自然美、技术美、艺术创造美的综合表现,构成了其美育的主要内容。淄博是世界足球运动的起源地,孕育了中国古代的足球文化——蹴鞠文化。从弘扬蹴鞠文化出发,我市着力打造“起源地 一体化”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全国校园足球试验区落户我市,三级联赛日臻完善,足球特色学校如雨后春笋,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赛事中我市学校不断斩金夺银,成绩斐然。古代蹴鞠与现代足球的握手,让校园足球成为淄博教育又一张亮丽名片,让学生有机会循着先辈足迹,体验蹴鞠之魅、运动之美。

美育与德育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两者密不可分,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管仲的“人与天调”、慎到的“因天道”,将人与自然视为彼此制约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倡导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齐国曾专门设置了“正”、“虞师”等官吏,专门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古代的生存智慧化为今天的教育实践,我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主题教育活动,推进生态淄博建设。从“文明过节我承诺”活动到环保主题植绿护绿行动,从勤俭节约“光盘行动”到几十万师生在线参与的节水教育活动,学生在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体验和谐之美、诚信之美、自然之美。

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高等学府。平等、自由、开放的学术风气,稷下先生之间“期会于稷下”时的相互辩驳,《弟子职》对稷下学士课后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要求,“胜者不失其守,不胜者得其所求”的良好氛围,都成为历史留给淄博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这一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淄博中小学课堂是美的。我市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全市范围内构建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课程体系,打造生本生态高效课堂,推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努力让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的精神享受。自由奔放的稷下学风让师生的相遇更加美好,让十二年基础教育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加美丽。

传统文化与美育的融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与美育的对话,让我们的学生有机会体悟传统之美、文化之美、民族之美,让学生能更好地站在民族的视角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绚烂地绽放。这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期许!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路更长,我们的努力没有止境。我们将继续上下求索,谱写传统文化与美育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