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试论如何在礼仪教学中实践美育教育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7-01-19 10:52:23

试论如何在礼仪教学中实践美育教育

杨荣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摘要:礼仪美育教育,在于以美育为中介,将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在内的审美世界与作为审美者的学生联系起来,转化为内在的精神文明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科融合、渗透普及、优化环境、制订规范、行为实践等方式,并注意实施途径和策略,以实现礼仪美育教育的结合。

关键词:礼仪美育教育 学科融合 环境 规范 多种形式

美育,是运用美学基本原理从事教育实践,通过构建教育者与美的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来诱引前者的美感反应趋向,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活动。礼仪,则基于“情动于衷而形诸于外”原理,通过外在的仪式体现内在的有序情感,以实现律己敬人、有效交往的目的。在礼仪目的实现过程中,礼仪施行者以其自身妆容、服饰、肢体语言、日常行为等方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外在形象,体现出内在的知书达理涵养和素质,从而和美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因此,礼仪美育教育,关键在于以美育为中介,将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与礼仪教育受众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规范言行,美好其心、文雅其行,从而建立内心的秩序,提高自己的礼仪风范水准。

那么,如何在礼仪教育教学中实践美的教育?我们认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一、优化礼仪教学的美育环境,制定文明礼仪规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一个好的求学环境,不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促进作用明显,也因其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从而对礼仪规范的养成不可或缺。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实验表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精神风貌呈现何种状态至关重要。师生关系融洽,能使学生舒畅的心情发于内而形于外,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在学习中易于接受教学知识,在生活中乐于遵守行为规范,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其次,要美化校园环境。优雅美丽的校园环境,各类高质量的书籍,各种有品位的文化艺术鉴赏和社团活动,相应的硬件设施,如浴室、卫生间、上下楼梯处安装的镜子,张贴的“轻声慢步靠右走”、“请勿践踏”等提示语,可让师生时时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美化言行的目的。再次,要狠抓养成教育。礼仪是讲究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行为实践,礼仪教学从遵规守矩做起是应有之义。因此,礼仪教育教学要制定文明礼仪规范,让学生按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使礼仪素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相谐相美、如沐春风的与人相处之道。

二、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促使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礼仪教学作为一种行为实践科目,其践行效果的大小,关键在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在礼仪规范的熏陶养成中,注入美的因子,渗透进学生的内心,通过美的言行举止,体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那么,如何实现礼仪教育和美育的结合?我们认为,除了需要有良好的美育教育氛围之外,切合实际的教材教具、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也必不可少。首先,大量要开展审美教育活动,作为礼仪培育的先导。我国的教育实际是,部分学校偏重应试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有所欠缺,美育教育相当程度上付诸阙如,鉴于这种现状,在开展礼仪培育之前,有必要开展审美教育,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文化鉴赏、诗词创作、书画音乐欣赏等等活动,为礼仪教育培育基础、创设氛围。其次,深入开展礼仪培训。礼仪包括穿着、交往、沟通等方面内容,在政务、商务服务、社交、涉外等领域应用甚广,对于即将走进职场的准职业人尤为重要。通过政务、商务服务、社交方面一言一行、一规一矩的礼仪培训,促使学生由内而外,将理性优雅的言谈举止、仪态情商等审美底蕴通过特定礼仪性肢体表情语言传达出去,表达出人际交往中的和谐之美、融洽之美。第三,注重行为练习,固化礼仪习惯。课后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开展礼仪美育活动体验,在内外结合的礼仪美育中达到对于其意义的领略和感悟,从而使得礼仪美育的培育成果得到“固化”,逐渐形成“习惯”,转化学生的精神文明风貌,深化礼仪美育教育。

三、多学科融合渗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礼仪行为能力。礼仪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行为科学,涉及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礼仪美育教育因素,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从多学科、多视角、多领域出发,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尤其要在在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学科中加强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教育引导。要努力培养学生听懂高雅音乐的能力、书画鉴赏的能力、诗歌散文小说等的创作能力,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比如,音乐鉴赏时,贝多芬的音乐多使人激情澎湃,气宇轩昂,莫扎特的音乐多使人感觉温良恭俭;又如,持之以恒的钢琴或书法练习所需要的耐心、规范和有序,很容易使人培养出从容不迫的气质……诸如此类,当内心的有序和对美的感受建立起来的时候,举手投足的分寸感油然而出,艺术的和人格的魅力自然就来了,这就是艺术美的课程和礼仪教学成功相结合的方法和产生的功效。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开发礼仪美育课程教材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方案、课件等,作为礼仪美育课程教学的配套材料,有效地配合课程实施。

四、注意实施途径与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礼仪是“知易行难”的课程,实现礼仪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结合,需要更多的实践,尤其要注意实施途径和策略。

首先要注意实施途径。心理学告诉我们,品行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由低到高依次为:知→识→行→性,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美的感受和养成也是如此。礼仪美育教育要得到落实,就必须遵循这个层次,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在形成良好礼仪行为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修养。

要知礼知美。通过知识讲授,在表层的认知层面知晓美和礼仪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产生美和礼仪道德的认同。

要识礼识美。在知礼知美基础上,因为对美和礼仪道德的所产生的情感认同,促成了学生对礼仪和美学的认知层面达到认识层面,因而产生了遵循礼仪规范的内驱力。

要行礼行美。礼仪学科的行为学科属性,决定了对美和礼仪道德所产生的情感认同,并不足以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只有行动层面的美和礼仪要求,落实在学生持之以恒的个体自主礼仪行为中,才是礼仪美育教育所需的结果。

其次,要注意实施策略。通过情境化、体验性和演练式教学方式,往往使教学事半功倍。主要是:

教师示范:这是最直观、最形象的导行办法,根据礼仪美学训练的内容要求,由教师现场示范,将规范的礼仪行为分解、强化练习、借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以致熟练掌握行为技能为止。

情景演示。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做客、待客礼仪时,可以创设登门拜访的情景,从敲门、开门、微笑、问好、让座、倒茶、走姿、坐姿、送客、道别等所有的动作、语言,体态要求,都可以在虚拟的情景中得到训练。

集体评议。在行为指导时,通过学生的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辩别美丑好坏是非,形成正确的舆论。

参考资料:

1.曹家正;中学生礼仪美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06

2.权亚萍;以礼仪教育促德育工作[J]职业技术教育;199805

3.李海荣,阮开军;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德育的实效性[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