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黄庆会:浅析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6-12-14 23:12:20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黄庆会


要: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将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学校开始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教育和美育活动,但很多学校并不清楚美育和德育的关系。美育和德育互相独立、互相并存、彼此依托并互相渗透。本文从美育与德育的概念阐述出发,探讨美育与德育的区别、联系,探讨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并阐述美德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美育 德育 关系

一、美育与德育的概念

美育是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和美的形态,让受教育者认识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并得到美的能力和美的人格的教育。美育可以使我们具有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美的境界。狭义的美育一般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广义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教育。美育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目前对美育认知有一些误区,比如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主要传授艺术的知识和一些技巧,如果单纯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则歪曲了美育的本质,相对缩小了美育的范畴和内涵。还有一种误区认为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甚至是实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发挥美育潜移默化的特性是可以的,但是简单地把美育归属或等同于德育,没有看到美育独特的功能和方,也是一种认知误区。

德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尚道德品质,使人们对客观社会进行理智评价的教育。但丁说:“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而道德却能弥补知识的缺陷”。一个人如果道德品质除了问题,即使能力出众、学识渊博,也不是一个高尚和完善的人。正如《大学》中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一个人的素质中,思想品德非常重要,德育的任务恰是培养思想品德素养。

二、美育与德育的区别

美育和德育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和道德素养,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都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德育主要是为了构建社会的秩序和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和关系,避免社会秩序失衡,人类关系失序。美育是是为了达到欣赏美和创造美,促进人的精神提升和健全人格。孔子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明确提出德育与美育教育,德育为“礼”、美育为“乐”。乐使大家彼此相亲,礼使大家彼此相敬。

德育属于规范性教育,美育属于熏陶性教育。德育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育侧重保持个体的精神和自由。德育是为了让人们有较好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道德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美育是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德育比较注重理性方面,主要侧重于人的良知。美育比较注重感性方面,主要侧重人的情感认知,美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活动。德育让人对社会秩序和集体服从,提倡准则性,美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内心自由,注重培养个性。但最终目的往往一致,王国维说:“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根本说来,发展美育和德育都是为了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但是美育较之德育更具形象性与情感性,更容易让学生内心接受和认可,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陶治,得到教育。

三、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美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彼此之间不能替代,但可以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和渗透。孔子主张的“尽善尽美”和墨子主张“务善则美”均说明了“美育和德育”在我国有着很好的传统,他们直接很密切的在一起并互相促进,既相互独立有户型促进和渗透。德育给美育以规范和充实的内容,可以让美育有正确的方向。美育自身独有的感染力,独具吸引力,可以让德育更加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德育与美育互相依托和补充,“礼乐相济”。

德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美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德育提供了美育发展的基石,美育为德育注入精神的内涵。德育可以成为美育发展的平台,为美育发展护航,美育为德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加强美育与德育工作,让学生在认知美、追求美的情况下提升自身素养,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美育与德育具有渗透关系,这就使得学校的美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彼此交织、不可分割。学校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审美素养放在前面,并贯穿始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结合美育独具感染力的特质,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喜闻乐见。重视美育与德育的渗透关系,既可以让学生乐于参与,又可以提升德育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德育与美育只能结合,不能分离,彼此之间不能互相替代。美育独有的情感优势和感染力是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美育靠情感优势,靠美的形式和美的感悟打动人。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可以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美育自身包含着德育的要素,但并不等同于德育。美育作为体验教育和情感体验,本身包含着包含伦理道德。两者之间互相结合、互相渗透,能起到更加好的效果。

四、美育对德育的影响

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提到:“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路,是德育的基础功夫”。王国维认为:“人心之知情意三者,非各自独立,而互相交错者。”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活动,能更大程度的调动人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创造力。

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卢梭说:“一个人有了审美能力,就能不知不觉的接受不同的有关美的观念,也就会接受与之有关联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具备了较好的审美能力,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可以相应提高。美育的审美价值让人具有审美和鉴定美的能力,让学生发现世界美、祖国美、民族美,发扬优秀文化,舍弃不良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素养和德育品质。

当一个人的审美层次越来越高,同时可以提升他的道德价值体系。审美教育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提升公民道德准则。通过美育提升的德育,形成的德育价值,是一种自觉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当个体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哲学美的审美价值,他就自然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判断,自然形成了自己的德育价值体系。他就自然对真善美表现出支持和共鸣,对假恶丑表现出抵制。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这就是以美助德的教育原理。

五、开展德美结合的美育教学活动

如果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那么德育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及感化等手段,将学生塑造成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各种形式的外在美,同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精神品质等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内在美是德育的主要目标。学生对美育的追求和德育的主要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通过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平台,注重开展丰富多采的美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道德修养,让美育和德育融为一体。

教育工作者要成为创造教育活动形式美的实施者,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美的要素和美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作为美育教学的资源。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审美活动形式,让不同学科体现丰富的美的成分,这将各科教学效果、德育效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将对学生的意志和情感产生较大影响,而意志情感正是德育的组成。具有美育的课程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美育的目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和人格。没有美育的教育应该说不是完善的教育。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把美育融入教育活动中,他们就会慢慢形成自觉认识美、追求美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美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德美结合的主阵地。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所以,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以美的方式呈现,实现“科科审美”。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这样,就可以真正实施德美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