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何勇海:莫让“美育课”成为“奢侈品”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10-02 11:01:25

莫让“美育课”成为“奢侈品”

2015-09-29 14:36:18来源:南方网作者:何勇海
每所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成人”的重要意义,开齐上好美育课,让美育回归为基础课程,而不是奢侈品。各方社会力量也应参与到学校美育,为学校美育提供优质资源,变“一方敲锣”为“众人擂鼓”,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9月29日《京华时报》)

关于美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说:“应当用美育来行使类似于宗教在慰藉心灵、陶冶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们能怀着类于宗教信徒所拥有的宽厚之心,以祛除利害得失之计较,突破人我之见”。总之,正如国务院办公厅《意见》中所表明的,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学校美育工作,沦落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这主要表现在,应该教育几乎完全挤走美育的应有地位。比如幼儿教育小学化,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语数外等学科知识,本应占主导地位的音乐、美术、戏曲等启蒙阶段的艺术教育,却成了附庸。尤其在中小学校,音体美等课程长期被主课挤占,不仅课时少,且师资严重缺乏,致使美育长期处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中小学美育教育占到总课程量的9%到11%,而美育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6%,全国1068万基础教育教师当中,美育教师只有不到64万。可见美育之落寞。

在学校这个美育场所严重倾斜于应试教育之时,一些社会美育场所——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等场馆,音乐、影视、戏曲等机构也在日益偏向功利。这些具备美育功能的场馆、机构,要么数量不足、藏品不足、公共艺术教育功能不足,要么不能与学校美育“牵手”,不能实现“走出去”——让高雅艺术进校园,也不能实现“请进来”——广纳中小学生和自己“零距离”接触。更有甚者,一些拿着公共财政补贴的美育场馆、机构,面向社会开展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有偿培训,进行着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受益的“应试美育”。

此番,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无疑时不我待。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美育与德育是不可或缺的两只抓手,美育工作做到位了,能产生“以美启德,以美育德”之效。每所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成人”的重要意义,开齐上好美育课,让美育回归为基础课程,而不是奢侈品。各方社会力量也应参与到学校美育,为学校美育提供优质资源,变“一方敲锣”为“众人擂鼓”,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