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韩国新:高职院校“四阶育成”美育课程体系初探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6-12-14 23:08:46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韩国新

美育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情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又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作为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课程建设必须遵循美育宗旨。构建“四阶育成”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从我国高职业院校美育教育的现状出发,以解决美育教育遇到的问题为主线,将美育教育与学生成人成才有机结合,科学构建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新体系。

关键词:美育教育 课程体系 融合 四阶育成

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是用美的观念和美的形态来培养、熏陶受教育的人,使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精神素质。同时,使受教育者在学习时融合美的精神境界、提高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全面发展的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本文以“四阶育成”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基本抓手,从科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意义出发,结合美育课程体系的现状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驱动下,通过积极开发美育教育完整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育和审美素养相融合的课程结构,从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一、科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素养的需要

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健全人格、纯洁心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厚的人文情怀。科学、系统构建美育课程体系,重视审美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欣赏与鉴别“美”与“丑”事物的能力。当“美”的事物受到歪曲与否定时,能辨别真理与谬论,能自觉维护真正的“美”。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还可以积极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日后为社会奉献更多美的精神食粮和创造美的生活。

(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需要

审美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就要求美育教学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培育学生仁爱友善的价值情怀。如日常生活中,如发生车祸,大家最关心的首先是人有没有受伤,而不是关心车损毁多严重。这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课堂教学应从这样的素材中深入挖掘它们的美育意义。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第二十七封信中写道:“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美育使人和谐地融入社会,并因而也使社会更加和谐。正如蔡元培所指出的,美育陶养感情的目的,在于使感情变得强大而深厚,并以之来推动人们“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进而推动社会的革新与进步。应该说,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若想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有用之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审美素养是人文素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就是通过美育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同时也能揭示和培育学生的内在美。

(三)是培养开放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越来越快的现代化进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特别需要具有开放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才,而美育恰好可以在这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因为艺术作为美育的一个主要媒介,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开放型的东西。艺术本身就是多种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和开放式结构,那些长期接触艺术的人,会通过共鸣和“内化”作用,使自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开放人格”,而这正是当代社会最需要的。科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是培养开放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美育课程体系的现状

()对美育课程重视不够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是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对学生业务能力培养要求规格很高,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而对学生的素养要求放低了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审美素养重视不够,这也直接导致对美育课程不重视这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良好审美素养的养成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体系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但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确没有系统构建,特别是审美素养教育处于一种不成系统的散乱状态,没有与国家对高职院校对审美素养养成的总体目标相吻合。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但与国家重视相反的是部分学校还没有把美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出现审美素养的培养与专业教育完全脱节等现象。许多院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活动还出现未与学校的美育课程相关联的现象。

(三)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受功利因素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对美育课程规划仍然不合理,没有实施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审美素养教育。高职院校美育课程设置普遍出现以下几种乱象:一是美育课程设置不系统,各专业各自为政,在审美素养教育方面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范;二是美育课程只是简单的以音乐、舞蹈课程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三是出现根据学校教师艺术特长设定课程的现象,对一些必开的艺术课程由于师资不足而不开设;四是美育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四)师资不足

受就业导向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都是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而展开,因此把绝大部分的学校资源都投入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对人文素养特别是对美育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尤为突出的是表现在师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学校编制人数规定的限制,学校不愿意在引入美育教师方面占用编制指标;二是有一定造诣的美育师资受学校薪酬体系的限制而不愿意到学校任教;三是学校对美育教师的培养不够,导致进入学校的美育教师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科学构建“四阶育成”美育课程体系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产业和产品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新兴学科和专业的更新促使产业进行快速调整,另一方面对产品的要求除了质量可靠外对产品设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学校的教学内容需加快更新速度,特别是关于审美素养培养的内容需不断更新。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成才。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要达成这一育人目标,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教育。我们提出通过科学、系统构建“四阶育成”美育课程体系,达到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目标的设想:

(一)“四阶育成”美育课程体系内容

立足美育教育培养目标,建立全面而有针对性的美育课程体系,把通识类美育课程和拓展类美育课程、显性和隐形课程相结合,采取分层次设置,进阶式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四阶育成”美育课程体系由“审美素养基础能力模块”、“审美素养拓展能力模块”、“审美素养实践能力模块、“审美素养综合能力模块”四大模块组成。“审美素养基础能力模块”包括音乐、美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审美素养拓展能力模块”包括具有专业特色的审美素养选修课(包括网络选修课程)和融入了审美素养知识点的专业核心课程(融入性课程),“审美素养实践能力模块”包括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各类美育活动、大型文艺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审美素养综合能力模块则以审美素养沙龙、专题讲座和审美素养类大赛等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层层递进的课程模块,培养具有不同程度审美素养的学生。

(二)列入课程改革计划。

将美育教育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之一,列入课程改革计划。课程改革计划要明确美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美育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构建各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框架,明确哪些课程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必修课程,哪些课程是选修课程;哪些是显性课程,哪些是隐性课程,列出各专业美育课程总表,明确哪个学期开出哪些与美育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课程。

(三)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教育。

学校可以将美育教育覆盖所有专业和课程。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可以明确本专业、本课程融汇美育教育的知识点,做到面上的教育和点上的教育相结合。不同的专业和课程在融进美育教育时应找准切入点,做到有所侧重,有所区别。每门课的教师都既要对美育教育的内涵熟知,又要对本专业本课程如何融入美育教育进行深入独到的思考,使课堂教学和美育教育真正做到紧密结合。

(四)开展美育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条件和办学特色,建立一批美育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美育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把教学资源建设与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进美育课程建设、系统建设以及建立美育教学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有机结合。把教学资源的建设重点放至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上,以重点美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认真实施美育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从而推动美育课程建设能力的总体提升。可根据学校实际规划建设一批以美育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弘扬外在美和内在美为重点、能体现校本特色的美育教育教学资源。

(五)构建美育教育隐形课程

隐性课程包括融入美育教育内容的各项活动。构建美育教育活动体系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一环。活动体系应进行整体设计,避免说教式、封闭式活动设计,取而代之的应是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渗透性活动模式。美育教育活动可与中央、教育部倡导的专项活动相结合,比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等等,也可与学校开展的品牌活动相结合,如阳光使者公益活动、世界节日主题系列活动、职业教育进社区系列活动等等,也可与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如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等。

(六)构建美育课程评价体系

1.显性课程的评价标准

显性课程主要以评测的方式评价。包括对美育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刚性评价。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过程要强调美育教育内容,各门课程是主要载体,要在其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内容。

2.隐性课程的评价标准

与显性课程相对应,隐性课程主要以活动为主,采用过程性评价即柔性评价。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不作刚性的具体规定,具体到各项活动,可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四、美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在教学组织上,各专业将美育课程编入教学计划,分6个学期展开,由教务处统筹实施,各系落实。在课程安排上,分显性和隐性课程2类。显性课程通过课程形式安排,包括美术、音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选修课和融入性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各门课程可结合专业特点各有侧重,找准课程的切入点,合理规划好美育教育内容与专业结合的知识点。隐性课程包括融入美育教育内容的各项活动。各项活动由于融入了美育教育的内容,因而内涵更为丰富,品位得到提升,使其成为美育教育的抓手。

由于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相同,我们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例介绍美育教育课程体系。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1.显性课程。(1)艺术欣赏(含音乐、美术、电影等)。(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六民教育。(3)美育选修课。主要包括文艺美学、艺术美学、东方电影、从草根到殿堂:流行音乐导论、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中华民族精神、美的历程:美学导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中华诗词之美、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音乐鉴赏、书法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美术鉴赏、电影与幸福感、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国学智慧、公共关系礼仪实务。(4)公共课中的思政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5)其它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6)公共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社交礼仪与沟通》、《班组长管理》、《营销与企业管理》等。(7)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AutoCAD》、《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应用》、《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机床操作》、《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系统及维护》、《电气控制及PLC技术》、《机电一体化设计实训》、《机电设备及安装调试》、《现代机电控制技术编程仿真》。(8)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多轴加工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设备管理》、《基础机器人与机械手》、《机电产品营销》。这些课程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有美育教育的知识点、素养点。

2.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组织的相关美育教育活动。(1)文艺活动。(2)校园文化活动。(3)其它美育活动。

相关课程需具体列明哪些章节融入了美育教育的内容。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具体明确哪些课程如何融入美育教育,体现出美育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结束语

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进行美育教育,是美育教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是学生审美素养培养教学改革的方向。美育教育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美育教育模式的探索需要各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四阶育成”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在高职院校美育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将产生积极的意义,也希望能给兄弟院校的美育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萍.以课程育人为导向整体架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J.现代教学,2016,(10.

2]张科海,付胜利.改进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5,(2.

3]周耀才,刘丽颖.坚持走美育特色办学之路[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1.

4]彭军林.浅谈高职人文教育中如何渗透美育[J].学园. 2013(12)

5]陈雪梅.革故鼎新 求实力行——试论创意经济背景下的高职美育[J.时代教育,2015,(5.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