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邹坚: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07-30 18:35:24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邹 坚

 [内容提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根基上所传承和发展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和鲜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统优良文化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创建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为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经济发展发挥作用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首要是树立传承的紧迫感和教育先行的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土壤让广大青少年去体验与实践笔者作为民族地区的音乐高校教师,坚持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民族地区去体验和实践,将搜集到的音乐素材并融入到科研和创作中,并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生态、心理和教育进行学术研究收到了一定成效撰写此文,旨在与关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同仁们交流和共同探讨。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根植民族土壤体验与实践;教育与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进一步唤醒其文化自觉,强调凸显东方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发展内涵;民族地区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其地方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传承和批判、现实地发展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1]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经过人来进行的,人的意识导致了行为。只有提高了大众对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意识,并树立起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仅仅视挖掘为“保护”,认为将那些濒临失传、乃至即将消失的文化放进“研究部门”“博物馆”是在“抢救文化”,那是一种不够全面的传承与发展意识。

然而,纵观各民族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足以看到经世代传承的范围是有限的。从侠义来说,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自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其自身应是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主体。而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需要全社会全民族的关注意识到教育重要性和责任感,才能使其在更广的范围流动,在更为大众化的传承中得以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仍处在相当自然和传统的意识中。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着他们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趋近,而其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在悄然蜕变。同时,有些民歌的体裁和民间音乐,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而淡出他们的生活甚至失传。例如广西平果地区的壮族嘹歌,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古老的民歌,而今仅是一些中老年人在传唱。原因是这一地方的铝矿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娱乐生活的影响,多数青少年人都不喜欢学唱了。近年来,经一些有识人士和各方的努力,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平果嘹歌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壮族嘹歌上了央视并走出国门。目前,该县正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现在,当地的青少年对传承民歌的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了他们与老祖宗传下来的嘹歌有着割舍不去的脉络和情缘,于是又开始喜欢传唱自己的民歌了。[2]

1、要使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得以保护与发展

    首先要在它们孕育的地方给予健康的扶植,并得到更广阔的土壤来滋养,以至不脱离“母体”文化而消失;二是要制定有效措施,更广泛地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活动,并扩大其幅射的范围再就是学校教育,要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教育乃是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基  

2、我们应当正视文化生态改变

    现今许多音乐都与社会生活分离我们的青少年在充斥着现代城市商品音乐中生活,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缺乏认识只有教育我们的青少年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千百年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民族社会共同体特有的实质“内核”以及在历史上为维系民族的认同与团结、生存与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我们要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有代表性的本土民族音乐,防止在实施中不予重视或有意使其“边缘化”。 

    

    二、教学与实践结合是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

 

现今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是没落的,好象西方文化才是先进的。我们说创新是重要的,但是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更为重要。要让广大的青少年在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中,懂得什么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去保护它、热爱它,珍惜它、传承和开发它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

对此,笔者在所担任《多声部音乐写作》课程教学中,将教学、创作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形成教学与实践双轨并行的机制一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与本土音乐相关的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关注和热爱二是自己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为创作搜集创作素材,并将这些素材用于创作实践;三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一些象“三月三”这样的民歌活动,让他们了解本土少数民族音乐并在创作中实践其收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让创作扎根于少数民族音乐土壤

自担任大学教学工作以来,自己坚不间断的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个人采风,并将搜集到的素材用于创作中,创作了一些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如:女声二部合唱《有位姑娘在歌唱》,是以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民歌素材创作的,此合唱发表在中国音乐核心期刊《音乐创作》 2009 年第 6 期,2012 年 11 月此作品获得由教育部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全国美育成果展组织委员会组办的“第五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艺术类”教师组音乐类一等奖;巴杨手风琴独奏《芦笙吹过风雨桥》,是根据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区的侗族民歌音调创作的,此作品2006 年 6 月在由中国音协《音乐创作》编辑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广西首届中、小型音乐作品创作比赛”中获奖;《二胡与交响乐队组曲<漓江音画>》是根据广西桂北地区的民间音乐音调创作的由四个乐章(春、夏、秋、冬)构成的长篇作品,并获得了多个奖项;马骨胡、大提琴与钢琴《新刘三姐“藤缠树”主题幻想曲》,是将马骨胡这种广西壮族弓弦乐器与西洋弓弦乐器大提琴结合,汲取广西彩调剧《刘三姐》中“藤缠树”的音调元素创作的,这部作品2007年2月参加“魅力校园第二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七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获辅导一等奖;二胡独奏《漓江烟雨》的音乐元素取自桂林地区民间音乐,2006年1月,获“魅力校园第六届全国校园春节晚会”节目征集评选中获“优秀编导二等奖”;管弦乐曲《北部湾之韵》是根据广西防城和东兴市京族聚居地区,人称“京族三岛”的京族民歌音调创作的;钢琴独奏《敲起铜鼓跳起舞》是根据壮族三声部民歌音调创作的;弦乐曲《美在瑶山三月雨》是根据广西柳州地区瑶族民歌元素创作的。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本土音乐特色,教学中将自己采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经验与学生一起体验

    2、走出课堂让学生通过采风体验和实践

    同时,还将教学向课堂外延伸通过采风让学生们走进少数民族地区,加深对本土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和人文生态的了解。如“三月三”带领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民歌,要求学生根据搜集到的音乐素材用于写作;同时还对当地民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民族音乐资源保护及艺术教育状况以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笔者多年来坚持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创作也影响了学生,他们在学校的写作和毕业后的创作都有不少成功之作。

3了解体验民族音乐文化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笔者所在的音乐教育学院多年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传统,就是让师生积极地去发现和挖掘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每届学生都由老师带队到不同的民族地区进行采风学生要收集整理2首以上民歌或学习1-2个当地少数民族舞蹈,并运用理论知识对采集到的民歌进行分析、整理和制谱。同时,学校还学生搭建了实践和展示的平台各个班级对采风成果进行汇报演出。每到采风汇报晚会同学们脸上绽放着满载而归的喜悦他们将从少数民族聚集地收集整理的民歌及舞蹈向全体师生进行展示,那些动人的具有原生态风山歌舞蹈成为了展现了民俗音乐文化的风情画卷。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参加采风加深了对本土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体验和了解就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参与和艺术实践的过程激发了这些“听着流行歌曲长大”的青年人对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

    

    三、应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学术研究

 

我们在维护民族优秀的传统和文化同时,要以审慎客观的态度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进行有建设性的学术研究以促进各民族音乐文化和谐发展这不仅是政府和研究机构需要重视的事情,而且在学术研究的方面,需要民族地区高校理论专家、学术界人士来共同参与因为这是一个广泛和系统工程。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关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音乐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音乐的校园教育活动进行了调查和建设性的学术研究,并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如:从“印象.刘三姐”谈大众音乐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维》发表在国家音乐核心刊物《中国音乐》上;《从侗族大歌谈其族群音乐活动为生存之所需》发表在国家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上;《广西白裤瑶丧葬歌美学意象探究与创作》发表国家艺术类期刊《艺术教育》上;《谈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发表在国家期刊《中国校外教育》上,等等。

尽管我们有着地缘和“近水楼台”的优势,但我们还要树立忧患意识以及保护的紧迫感和教育先行的科学的发展观。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手段,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作为东盟与北部湾经济开发的一个新热点区域,民族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更需要重视自己优秀传统及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我们既要挖掘那些尚未发现的古老民族音乐,也要抢在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古老民歌消亡之前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同时要为少数民族音乐及时寻找到一条能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路,制定出合理和科学的开发途径,这样才能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结语:

我们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与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息息相关,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繁衍,需要培养更多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才。我们要创建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首先是要意识到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传承发展工作的艰巨性和持久性要树立一种宏观意识和科学发展观,让更多青年人投身其中,因为,他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温和琼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历史使命,《前沿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出版,201106期,126-127页

[2]许裕军关注平果瞭歌》,《新平果网站2008年06月16日  

 

作者单位:邹坚,男,汉族,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音乐理论教育教授,中国音协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音乐治疗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地址:广西南宁市星光大道11号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孙小荣转邹坚

邮编:530031 

QQ邮箱:1251576368

手机:13978890119

                                                 2015-7-6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