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韩珍德 :以美育人,育美的人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6-21 19:23:58

以美育人,育美的人

胶州市向阳小学 作者:韩珍德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美的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由于改变和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定势,人的因素,人才的高素质更加突出起来,人才培养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教育就是依照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改变人、塑造人、提高人的。学校教育进入新世纪后,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自身特点,通过美的教育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把一个有着优良素质的人贡献给社会,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新特点。因此,如何探索美的教育规律,把握以美育人的新特点,如何以创新精神把整个教育过程变成包蕴美、发现美、赏鉴美、创造美的流域,将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一、育美的人

      ——教育美的定位

      “美的教育不同于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感受美、识认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应该成为美的教育的一个部分。美的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体的美,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不断交融的过程的美。也就是说,美的教育强调的是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无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能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

      在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朝夕千里的新世纪里,对人才全面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富于挑战性。教育本来的意义就是把一个自然人(相对地说),经过多种教育和改造,变成一个发展的人,这就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思想品德和休格方面的发展,还有个性、各种特长和能力及完美人格等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学校的全部教育过程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受教育者具有实现自我和创造自我社会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说,使受教育者能够肩负起建设未来的社会主义文明和建设人类美好生活的任务,成为创造美好未来的一代新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灵魂,有坚韧不拔的体魄,有高雅的情趣和操行;他们懂得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懂得善与恶;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追求美,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新生活,从而实现美的教育所要达到的培育美的人的目的。

      二、以美育人

      ——教育策略的科学选择

      美育,它的科学意义主要是指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审美功能,而以美育人的美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教育思想。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文艺复兴时的众多教育家,再到德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诗人席勒,他们不但把美当做教育的内容,甚至作为教育的目的。我国早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主张美的教育,把美的教育看成是救国富邦之计。尽管他们都因其所处历史的限制,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意义和美的教育的实质,但是他们都意识到了美的教育在育人上,在改造现实,创造美好未来中的作用。

美做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形态,形成于人类的实践,形成于改造自然的实质,改造社会的实践和改造人类自身的实践。认识改造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过程,审美实践,随着这一过程的延续和发展,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向高一级发展。美的认识,美的实践在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中不断完美起来,成为美发展的规律。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知识美、创造美,还是理想美、人格美和体魄美都会在人类变革主客观的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发展,这使得美的教育成为可能和必不可少。

我们强调美在教育中的作用和美的教育,恰恰是从教育的功能出发,借助教育的传承功能,把人们在改造主客观世界中的感受、经验、知识等按照教育的规律和审美的规律传播给新一代,以美育人,使教育真正成为美的教育,这是教育策略的科学选择。

      三、实施美的教育

      ——拓展素质教育的领域

      素质教育应该不单单是指培养学生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所具备的优良素质,还应强调在优良素质培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使他们在思维方式和一切劳动形式中都有美的创造力,这才能为他们创造美好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1、情感美

      抓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突出母爱的情感美。

      创造一种爱的气氛,使学生在充满爱、充满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感情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特别是以培养校内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养成教育,在整个教育、示范、训练过程中,在反复重复和持之以恒的教示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以母亲待孩子那种最美好的感情,完成教学、训练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受到美好感情的熏染。

      2、情景美

      情景教育和情景教学,就是利用和设置特定的环境和情景进行教育和教学。电子和数码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使用,使得情景教学更加便捷了。发挥电化教学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色彩丰富和直观直感性强的优势,营造氛围,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丰富多采的优美的情境中开启心智,引发兴趣,把受学、乐学上升为有效动机行为的地位。

      3、创新美

      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实验中,都应该富于创新精神。

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是表现在教授学科知识时,他不是简单的传声筒和复印机,来传达和复制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并把它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他必须是一个善于利用学科知识引发和激励学生进行想像、联想和思考,进行创造思维,他给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真理,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寻找规律。

      科学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结晶,是客体人化的结果,它包蕴着人类一切审美的表征。学习它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的智慧的辉煌,才能的迸发,从而激发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始终都是教育的核心,只有今天的创新,才有明天的美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创造美就蕴藏在各个学科的知识中,只有在教授这些科学知识的同时,启迪学生对知识的美感追求,才能克服枯燥乏味的纯知识化教法,死记硬背学法,也才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4、艺术美

      如果说传统的非艺术学科在审美教育上还存在某种间接性的话,美无处不在的艺术学科教学,则是实施美的教育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学科,学科优势形成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能使学生在美的殿堂,美的世界中接受美的陶冶,体验美的境界,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所占比例毕竟是有限的。要使艺术学科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开辟更加广阔的艺术教育天地,使学生在校凡是需要的和能够接触到的艺术美的诱因,学校必须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欲望,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学习、训练、操作。

      5、师表美

      要做到以美育人,育美的人,学校里的一切教服人员都必须成为美的天使,特别是作为师表的教师,更必须具备师表美。教育者施教于学生主要通过三条渠道:一是有声语言;二是形体语言;三是人格魅力。这三条渠道的每个环节,都要有职业的、专业的、个人的符合审美要求的特点,比如:教师的有声语言要标准优美,具有生动、风趣、幽默和具有个性、角色性,有表现力;形体语言高雅得体,真挚、大方、整洁、雅致和自然、热情、宽容、大度,具有可模仿力;人格高尚,具有吸引力。

基础教育是人生的基础,小学教育更是人生的根本。学生面前无小事,只有学校中的一切教服人员都具有了师表美,具备了以美育人的素质,才能实现育美的人的目标。

      6、校园美

      校园美的创造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来实现的。

校园文化一般分为显性和潜性,显性文化前面已涉猎过一些,容易被人重视,潜性文化对形成校园美的作用是决不可轻视的。潜性文化一般是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各种文化活动、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以及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等学校传统。校园文化通过它的规范性、陶冶性、感染性、影响性,持久地向学生传达一种价值观念、规范行为、精神境界,对形成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力求做到校园文化美。校园建筑、绿化美化要优美和谐,文化设施要丰富多采,适合更多的人培养兴趣爱好,校风传统要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要真诚、公平、民主,有利于发扬团结奉献的精神。

      校园是教师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地方,是实施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条件,所以必须造就良好的条件,形成校园大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效应,最终实现师生在泱泱校园美中从事以美育人,完成育美的人的神圣使命。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