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会议
“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教育研究”课题组召开工作会议
20余位教育、科学、艺术方面专家聚集共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组秘书 弓宇杰
2014年3月8日,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组第三次会议在该课题基地四海孔子书院召开。为了更好推进课题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在会议前期走访了多位音乐学、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专家,鉴于专家们提出的各种课题推进建议,课题组决定召开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共有20余人参加了本次专家论证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前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俞家庆、全国人大教会委员会巡视员徐国宝、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闫拓时、中国人民大学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和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彭真怀、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蔡世平、北京国学研究所所长刘伟见、西安音乐学院前副院长罗艺峰等。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先生不仅作为课题的基地代表,也作为会议场地的东道主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
首先是课题负责人谢嘉幸教授对课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针对目前课题的进展情况和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从七个方面展开了总结介绍。包括课题的特定背景、课题的内涵、概念鉴定、研究领域、最终成果、子课题的基地、课题的研究特色。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课题组组委会也明确了课题进展过程中的六个任务,明确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调查当代的状况、构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系、探索实施的基本路径、制订对策。
在过去一年课题工作的开展中,课题组结合了国家各部委文件以及习近平主席在过去一年的讲话,大家逐步认识到这个课题的意义。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列入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在学习习近平书记的讲话过程中,关于他的意义和价值。提到的是共同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促使大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午的会议,邀请的各位专家都对课题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肯定,更多的是通过结合专家本人的工作经验,对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和课题如何更好的推进给予了不同的指导意见。
通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几位专家的意见形成了几个辩论的高峰,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集合大家智慧,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论题,非常明确地指向“教育”这一核心论域,并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进行教育的,是可操作的“教育问题”,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如是判断合理,我们就可无须纠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上面,而需将目光投向“教育”这一研究的核心视域便可。参会的各位专家最后讨论界定清楚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概念是: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优秀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育人,使国民具有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修养及能力。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以及相对于西方学说而立的中国国家之学或治国之学又称为国学。
下午课题组部分子课题的负责人,对承担的相关子课题进行了汇报。大家通过近两个小时的探讨,更加明确了各自所承担的子课题的权利,义务。课题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音乐研究院的梁洪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主编吴传胜、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执行主任张健、中国美育网张建梅等通过各自实际情况向课题组汇报了具体承担子课题的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际困难。课题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人一一对个基地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解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丁旭东最后的讲话更加明确了子课题和基地应该承担的义务,并能够按照课题组委会的工作要求去展开工作。
一天的会议在非常学术、务实而又激烈的讨论中结束。大家充分肯定了课题进展的意义,并一致认为,进行课题的意义是要满足社会的精神层面,我们也要思考如何通过课题来解决我们对人生的惑,对现实的疑,来补充当今教育的一些不足,直面传统文化教育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会长、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主持人谢嘉幸主持会议。
全国人大教会委员会巡视员徐国宝发言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前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俞家庆发言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闫拓时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和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彭真怀发言

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蔡世平发言

北京国学研究所所长刘伟见发言

西安音乐学院前副院长罗艺峰发言
中国国学中心学术处处长朱翔飞发言
著名歌唱家、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副主席李元华发言。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课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丁旭东发言。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音乐教研员,课题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梁洪来发言

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社长、《少儿国学》主编吴传胜发言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执行主任张健发言
中国美育网办公室主任张建梅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