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杜卫:坚持立德树人 遵循美育特点 开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新格局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4-02-03 10:57: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美育工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指出:“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同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文件》),对学校美育的性质、功能、目标作了系统阐述,并对学校美育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近期,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和《两办文件》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一次全面具体部署。

一、以八项行动建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

《通知》要求“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学校美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美育的育人成效具有引领作用。美育是基于审美经验的一种教育,以美育人的作用点首先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体验,其教育的特点就是熏陶、潜移默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以引导、激励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美育目标的达成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养育过程。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就是要建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为此,《通知》作了全面部署,要求以美育浸润学生、教师和校园,并且明确了这 “三个浸润”的具体目标:“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同时,《通知》还对与上述“三个浸润”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美育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了具体部署,那就是八项美育浸润行动。我们可以看到,《通知》描绘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美育工作蓝图,这幅蓝图实施成功之日,就是新时代学校美育新局面形成之时!

二、美育教师是落实美育浸润行动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他们工作在落实美育目标的 “最后一公里”,是决定美育工作成效的关键角色。因此“抓好教师源头培养”十分必要。尽管美育实施的主渠道是艺术课程,但是,美育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知识或技能教学,而是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因此,美育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正确的美育观念和美育意识,具备较高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通知》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美育意识”。美育意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意识,是建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美育工作体系的自觉意识,是对美育独特而深刻的育人价值的自觉意识。《通知》要求“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专题培训和面向艺术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 要做好美育工作,不仅教师要增强美育意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学校领导的美育意识也很需要增强,面向教育行政干部和学校领导的美育专题培训,就是要增强他们的美育意识,提高他们重视美育、推动美育的自觉性。在艺术师范生培养体系中,加强审美和人文素养课程是落实美育目标的逻辑必然。《通知》明确要求:“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将美育素养有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办好全国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和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这里讲的“美育素养”主要是指美育教师必备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里讲的“美育课程”不仅包含艺术鉴赏、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等课程,还应该包含美育学理论课程。艺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美育教师,他们不仅要学习艺术,更应该掌握基本的美育学理论,有正确的美育观念和自觉的美育意识,掌握美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把艺术课程以及学校艺术活动按照美育的目标和任务来实施,提高艺术课程的美育成效。

三、遵循美育特点,提高美育成效

美育作为“五育”中的一个教育形态,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教学过程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发展创造力的功能。《通知》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在美育评价环节,要求“重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这充分体现了对美育多样化和个性化重视。审美和艺术活动往往是生机盎然的,因此,美育教学过程应该充满情趣和活力、学生沉浸于健康向上的情景之中,从而受到优秀艺术品的熏染。《通知》要求“遵循美育特点,突出价值塑造”,“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展现学生自信和风采”。只有在充满活力的美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才会得到激发,使美育成为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于创新引领发展的时期,而美育具有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独特作用,但对于美育“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认知和实践还是短板,这是今后需要加强的。应该在艺术课程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知觉、情感体验和想象,并有意识地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意实践,使美育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独特作用充分得到发挥,助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杭州师范大学 杜卫)来源:教育部网站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