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翟闯:美育的式微与重拾 ​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8-09-04 10:03:42

翟闯

细致考察我国的美育历程,可从中梳理出一条美育的式微与重拾之路。在这条由古及近、直至当代的历史思路中,美育数见式微衰败的窘境,又屡次否极泰来,搭载上时代的快车,将美术活动、美的观念、审美意识奋力地重拾起来。

1904年,清政府颁布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确立了中国新式美术教育的地位。几乎是同时,社会上出现了提倡美育的思想先声。五四运动前后的知识分子,参与领导了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社会大启蒙。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对美育大力提倡,高瞻远瞩地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看待美育的作用,蔡元培、王国维在这一时期对席勒、康德的思想做了大量的引介,鲁迅先生出于改造国民性的迫切要求,身体力行地关注美育问题。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9月,美育首次被写入国家级教育法。1920年,吴梦非主编的中国第一本美育学术刊物——《美育》创刊发行。

五四启蒙让当时的社会面貌为之一新,无奈随即就是战事频发数十年,美育从社会风潮中“失位”。20世纪70年代末,美育随着学校教育的正常化迎来了“复苏期”,图画课适时地更名为美术课。1988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是“美育”的提法在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中得以正式回归。近几年,国家大力强调并多方面推进美育的举措让每一位美育工作者感到“惊喜”。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6年,教育部与20余个省(市)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并印发《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2017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从国家政策、机制保障、硬件设施等多方面为美育建设保驾护航。

“惊回首”沧桑的美育之路,不禁感慨——如何为美育规划平和良好的前景才是更重要的任务。本文仅从学校美术教育的角度谈些认识。新课改以来,广大美术教师的眼界宽了,教学路子多了,总体看来很强调教学过程互动性、学习方法探究性、成果评价开放性。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创意实践”。五大核心素养虽然是学校美术教育未来的努力方向,但并非一个僵化的规定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引领体系,体现着学校美术教育在美育价值方面的鲜明诉求,以下几点诉求应该重点关注:

基于视觉的直观判断力培养诉求

直观判断力是包含着逻辑推理的高感性能力,是一种高级知觉能力,需要对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对比、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具备识读能力,对其所呈现出的内容隐喻具备解说能力。

兼顾人我的审美情趣建构诉求

审美快感是一种带有文化气息也带有生理本能的混合情趣。一味强调文化规范,情趣只会退化为虚情假意的无聊;一味强调生理性,情趣就变质为欲望了,甚至是脱离了节制辔头的奔马般的兽欲。两者兼顾才体现着美育的人文本质,既有人作为自然物的天然抒发,又有“人文化成”的合理禁限。美育,这纤尘不染的渡人金针,来将物欲横流的浮华世界刺破,点化人我和谐的教育理想吧。

无功利态度的传达诉求

“审美判断”素养的培育,无论是判断能力还是情趣建构,它们归根到底是需要学习动力驱使的,难免染上功利色彩。因此还应该关注对无功利态度的传达,无功利态度是对包容的推崇,是对集体价值的认同,是审美教育极其深刻的内涵之一,在很多学者批评“精致的利己主义教育”的当下,此中意义变得更加重要了。

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时,分析说“我以为现在的世界,一天天往科学道路上跑,盲目的崇尚物质,似乎人活在世上的意义只是为了吃面包。以致增进了贪欲的穷性,从竞争而变为抢夺。我们竟可以说大战的酿成,完全是物质的罪恶。”这番话在人工智能兴起、城市化加剧、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美育的式微和重拾是历史规律,前景如何却可以由我们掌握于手中,期待一个喜人的美育世界。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来源:美术报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