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苏寄宛: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形势和任务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0-10-30 16:17:01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苏寄宛教授将从使命、形势、制度、底线、文化等五个方面谈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认识和体会,敬请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殷切期望情真意切,殷殷嘱托不绝于耳,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把师德高尚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并指出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这必将激励高校广大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一话师德:谈使命

20189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盛赞教师。他指出,教师有突出的社会贡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有崇高的社会声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肩负着时代重任,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他号召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以及社会声望。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因为今天,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夸赞广大教师“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殷殷嘱托,也是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极大鞭策和热情鼓励,将进一步激发高校师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奋力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再创佳绩,谱写新的辉煌。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师德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师德建设提出了根本遵循。《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六项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10月颁布,2009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8月通过,上述两个法律均为201512月修订,它们为师德建设提供了遵循。

在众多高校教师中,涌现了一大批师德典型,他们是高校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关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关怀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多次就高校优秀教师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如黄大年:生前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去世,年仅58岁。中共中央追授黄大年教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追授他为时代楷模,中国科协、科技部追授他为杰出科学家,国侨办追授他为至诚报国、归侨楷模等。

习近平说,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有媒体这样动情地报道:201718日,科学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回忆起7年前的那个冬日,他顶着纷飞的雪花,踏着北国冰霜,从英国归来,曾震惊海外。”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他就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世界著名航空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1992年,黄大年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绩斐然。2009年,他怀揣报国之心回国。他说服妻女,卖掉房产,放弃优厚待遇,所有的艰辛抵不过“热爱”两个字。他把惜时如金、夜以继日、无私奉献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办公室夜晚经常灯火通明,称为“不灭的灯火”。他领军的科研团队取得丰硕成果,填补了相关科研领域技术空白,为我国实现人口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份赤子情怀在全国高校扬起一面科研报国的旗帜,令全社会为之敬仰,让高校师生为之动容。2017年,当这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未来有序进行着的时候,黄大年教授却积劳成疾,在医院ICU里耗尽了他最后的光和热,永远地倒下了。可以想象,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该是多么不舍祖国这片热土和他深爱着的科研事业呀!

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何止黄大年教授一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同样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李保国生前任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积劳成疾,20164月,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8岁。习近平总书记说,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保国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看不得农民受苦。”他身为被称做象牙塔里的大学教授,一年却有200天以上的时间奔赴山区,寒来暑往,探究绿色科技。李保国带领他的团队师生,以知识分子独具的爱国情怀、特有的报国之志,把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把农业大国的科研论文,把脱贫致富的为民情怀,写在了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李德威,生前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构造地质学家。2018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追授李德威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李德威教授为榜样,学习他心怀人民、至诚报国的大爱情怀,学习他执着探索、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学习他爱教爱生、立德树人的师德风范,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李德威教授在33年教育科研工作中,始终将教书育人置于首位,探索科研实践育人规律,注重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服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和专业研究领域业绩突出。2018914日,李德威教授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56岁。病危之际,他拼尽气力写下遗愿——“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科研报国、造福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

黄大年、李保国、李德威等教师的先进事迹,是全国广大教师的真实写照。人民教师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十年树人,十载风, 十载雨,十万栋梁!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言传身教写春秋!”

在首都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中国第一位招收书法专业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为我校20余万校友题字:成行桃李、俱是栋梁。那么,培养栋梁的大学教师,就是栋梁中的栋梁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育家杨昌济说:“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而实为神圣之天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古人有一句颇为耐人寻味的话,叫“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意思是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做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为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荀子·大略》上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西汉学者扬雄说:“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

高校是社会的精神文化高地,对全社会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又处在奋力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战略机遇期。教育家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然而,大师绝非仅经师、学问之师,还应该是人师、道德之师。因此,学校对师德有更高期盼,高校教师也有更强自觉!一言以盖之,盛名之下难咎其责!

二话师德:谈形势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稳定发展的40年。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我国有120年的历史。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标志着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由于制度变迁等因素,高等教育制度和文化的延续性相对脆弱,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断裂现象。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4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国教育发展而言,这40年的变革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0年来,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教育领域的印证与缩影;教育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中国高等教育40年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重要阶段: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百废待兴;1993年,贯彻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即“211工程”;19985月,作出将39所国内知名高校列入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重大举措,即“985工程”;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2012年,实施高等教育领域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完善制定大学章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双一流”建设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正在书写中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第一,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第二,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第三,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巡视利剑作用彰显;第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与时偕行。高等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事业,高校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政治占位,提升政治素质,这是新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根本要求。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是高校教师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以及政治信仰等的综合展现,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品质。

习近平于2013年发表了“8.19”重要讲话,他说:“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抗西方虚假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阵地;是理论研究和创新的主要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讲堂。高校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冲突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尖锐。

新时代、新要求。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的谆谆教诲不绝于耳。20185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着重围绕高校师德,发表重要讲话。各大媒体纷纷以《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为题目进行报道,抓准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

着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

2018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贯彻习近平有关高等教育讲话重要精神。文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建成师德师风高地。

让我们再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和师德重要论述:

一个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两个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三全”育人——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三个“一”——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四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810月,北京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标志着北京加快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的全面推开、全面加速,是北京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陈宝生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了重要经验,为提升中国教育世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教育部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教育改革发展,希望北京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蔡奇提出了十个“深刻理解和把握”:即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特殊地位;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坚定自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

蔡奇指出,要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教育工作。他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北京市教育工作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教育贯穿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中,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教育最牵动人心,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方面,努力让每个孩子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广大市民群众内心的呼唤,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社会各方对首都教育高度关注,对我们是个动力,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在建设教育强国中负有重要职责和使命,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作为,坚持不懈把首都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

蔡奇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蔡奇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做好这一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研究阐释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踏踏实实修好品德,积极培养奋斗精神。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开好体育课,开足艺术课,深化学农、学工实践体验活动,办好社会大课堂。

每一位书记校长都要以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涵养教育情怀,捧着一颗心来育人才;敢于啃硬骨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心一意抓好学校发展。

蔡奇强调,要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心城外围各区要承接教育功能疏解,远郊区要逐步实现区区有高校。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提高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培育“留学北京”品牌,培养更多优秀国际化人才。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有情绪、情感和情怀。学生们都是“向日葵族”,习惯朝着老师转。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个心态光明的老师,教出的就是一群积极光明的学生。社会上都是光明的建设者,这个国家必定有光明的未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名誉院长、资深教授,86岁高龄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中,以“明德、修身、和合、兴国、大同”五个主题,精心梳理出了60余则最具代表性的德育名言,创作成书法作品。20149月,作品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展出,随即在北京高校巡展,实现了书法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透过这一幅幅雄浑磅礴的书法作品,大家不仅被欧阳先生书法艺术的魅力所震撼,更被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道德论述和精神追求所感召。学校还设立《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永久开放展厅,此展厅成为了新职工入职、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学校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师德建设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王珂老师,首都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师德标兵。“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这是王珂老师对他的学生们经常说的一句话。王珂老师带领工作室师生,创作四十余幅水墨人物画,以义卖所得100余万元建立了“王珂工作室公益基金”。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其中一项就是为西藏世代不通公路的村子——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岗藏村修通了公路。

袁日涉,首都师大政法学院毕业,在读硕士,灯市口小学老师,曾荣获北京市“师德榜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五四奖章”标兵以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多项称号。她热爱环保事业,从节约“一张纸”活动开始,坚持并带动大学生、青少年开展植树、节水、爱鸟、防治雾霾等环保活动。她至今已经从事环保事业18年,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一万多小时。

环保主义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曾给我校师德建设作出重要批示。2014年教师节,首都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批示上说:“内地院校都应像首师大一样用心用情培养新疆学生,进而增进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对我校所进行的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北京援助新疆和田地区,首都师大承接了700余名学员培训任务,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做了最好的条件保障,参加授课教师倾情投入,用心用情关怀学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是对我校师德建设的充分肯定、极大鞭策和热情鼓励,充分展现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服务国家治疆方略中的政治担当和高尚品德,成为了我校师德师风薪火相传的生动教材,也是给予我校60周年校庆的最好献礼。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受到空前重视,大有可为!这也是一个暴露出问题最多的时代,必将呼唤师德师风重建和回归!

三话师德:谈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中央、教育部以及北京市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有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爱国守法。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是敬业爱生。恪尽职守,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是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是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是服务社会。传播优秀文化,热心公益,服务大众。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是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另外,在涉及高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中,都强调了师德为先。如《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坚持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的良好局面。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体化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以及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全体系。

为积极落实师德文件要求,首都师范大学把好教师进口关。学校举行新职工入职宣誓誓词,签署教书育人责任书,举办师德先进事迹专题报告会,加强理想信念理论教育,举办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师德认识和思想自觉。

研究生导师与学生接触多,影响大。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意见指出,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是研究生导师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素质要求。意见指出,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研究生成长成才指导者和引路人。

为积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首都师大举办研究生导师“师者如兰”事迹交流活动,举办硕士生导师传帮带、交流会,开展走进学生心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题培训等。

2018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即:大学生认真学习是常识,教师努力教书是本分,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初心,高等教育要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会提出三个“不合格”: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书记校长是不合格的书记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

教育部为此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意见指出,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要强化每位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建设一批思政教育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2018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两次重要会议注定载入史册,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要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严把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感、让刚刚入学的学生有压力感、让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有责任感。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说,大学要实现三个“一去不复返的日子”。 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教育部长陈宝生近日说:“我再次重申,高校教师不管名气有多大、荣誉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

四话师德:谈底线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新修改的《党章》也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党的纪律的重要内容。这在师德建设上同样适用。师德建设要常抓不懈,抓早抓小。

201811月,教育部出台《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即十要、十不要。文件体现了高线要求和底线管控的有效结合。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准则上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国家高度肯定,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尊重。但是,也有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甚至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之举。要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各地各校要按照准则及相应的处理指导意见、处理办法要求,严格举报受理和违规查处,依法依规严肃惩处,绝不姑息。

十项准则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坚定政治方向。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自觉爱国守法。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传播优秀文化。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潜心教书育人。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关心爱护学生。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

六、坚持言行雅正。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七、遵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八、秉持公平诚信。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研、就业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坚守廉洁自律。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积极奉献社会。不得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

紧接着,教育部出台《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师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目前各个院校都建立了教师工作部,师德建设明确应是教师工作部牵头)、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

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高校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其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担任研究生导师的,还应采取限制招生名额、停止招生资格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以上取消相关资格处理的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情节较重应当给予处分的,还应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应当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报请主管教育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积极实施师德“一票否决”。20186月底,按照北京市教育工委部署和要求,北京市各个高校全部制定完成了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高校步入了严肃师德师风的快车道。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家家户户,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民生之一,每年都是两会热议的话题。因此具有高关注度、低容忍度。因此,当前高校重拳捍卫学术尊严,呼唤师德师风回归。

中国工程院在2019年院士增选启动前,举办了 “守正扬清”主题宣讲活动。宣讲中说道,院士不仅是学术领军人物,更应成为科学道德楷模。以王选等为代表的老一代院士,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这几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群体中也出现了极少数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个案。 

20189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突出政治和师德要求,其中规定,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弄虚作假,骗取入选资格、违反师德和学术道德情节严重等情形的,予以强制退出。底线和红线不得逾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

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五部门,联手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四唯”活动。紧随其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五唯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上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现决定在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五唯”的清理。认真梳理本校涉及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事项,如职务职称晋升、项目基地评审、重点建设学科确定、人才培养指标分配等方面,对照“五唯”表现逐项检查。对涉及“五唯”问题的事项,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建议。

惩治学术腐败再次加码,力度可谓空前,旨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2018119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40多个部委机关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对科研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提出对科研领域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主体单部门,或跨部门实施共计43条惩戒措施。

自古以来,乱必治,浊必清!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高校之中会有更多行为不端的教师和事件被揭露。人们有理由从中看到希望:中国社会对于高校师德败坏变得越来越不能容忍,反映的是权利意识的一种进步,说到底是文明在提升,社会在进步!

五话师德:谈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49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教师修身养德,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对于为什么要修身养德,中国古代四书之一《大学》概括为四个字:克制私欲。欲,是指人的贪欲,欲壑难平,永无止境,使人迷失在追名逐利中不能自拔。故必须通过修身克制私欲,成就德性。《大学》是修身入门的书,而《论语》则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其核心就是“仁”。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即通过克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传统文化中有众多修身养德名言警句。《大学》中说: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只有具备忠诚踏实的态度,才会使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盛气凌人、骄纵放肆只能失去高尚品德。《孟子》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事业还没有成就的时候,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在事业有成就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百姓)都能得到好处,奉献于社会。《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从中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大学》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四个步骤是为修身做准备,后面的三部分是修身以后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因此,修身是其中的核心。《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人都应该以修养品性为根本。修身要达到的最高层面或者境界,就是道德自觉自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至善。《大学》开篇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德行和德政,体察民情顺从民意,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这是人最根本的追求,称为三纲领

韩愈《师说》流传千古,因其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 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一生坚守!

2000多年前,孔子如何给学生上课,如何育德育才?孔子被称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等,但是他首先是个教育家。《论语》则是他的教学实录,是一部堪称道德典范的教科书。孔子的教育思想彰显于许多方面,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然而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作为教育家孔子的最高境界。

孔子在教育教学中秉承让教育最终服务于真正的育人,让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成为一个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只掌握一门技能,而应该明德守仁,全面发展。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说,面对仁义,学生即使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这颇有点“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的味道。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育人理念和德育思想值得今天学习借鉴。

孔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不虚假。《诗经》中许多内容是涵养德行的,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野外吃青蒿。我有高贵的宾客,品德高尚、声名好。“彗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微光闪闪小星星,三三五五在东方。匆匆忙忙连夜走,早晚奔忙为公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更是为了珍重情意永相好!琼琚是玉佩,用远远高于木瓜价值的玉佩,以报答对方的友好,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教人重情义,懂感恩。

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人的修养开始于学习《诗经》,诗言志,文学承担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读《诗》可以使人情飞扬、志高昂,养浩然之气。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为使我们在数不尽的苦难中有所慰藉,上帝令我们轻浮!”在人生苦难的迷宫中,没了热情、激荡与欲望,灵魂将陷于板滞。轻浮是使人稍稍透气的拔风井,是重振生命的清流。这里所说的“轻浮”,应该是一种浪漫主义、理想主义情怀。教育部长陈宝生也曾说到,教师们应多些“白日依山尽”,少点“柴米酱醋盐”。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活在世上,难免身不由己或者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然而我们还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拥抱人生。

礼仪是师德的外在表现。为人师表,从礼开始。中国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中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教师礼仪是教师内涵的学识修养和外显的气质风度的完美统一。教师礼仪的真谛,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体现的是教养。师生关系,如果用“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这句古语来形容,就是师恩难忘,师生情谊深长,然而,是受礼节来约束的。

教师礼仪具有鲜明的强制性。各个职业人都要遵守其职业规范。教师更是如此,需要有更多的自我克制,自我牺牲。同时,教师良好的礼仪素养也将使教师更有魅力,更有气质。

教师礼仪具有强烈的形象性。教师形象不仅体现其个人的职业形象,同时展现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整个教育事业的状况。

教师礼仪的目标是:整洁的仪容仪表,得体的服装服饰,优雅的行为举止,动人的言语谈吐。重修养的人在交往中第一行动就是微笑。笑是一种语言,也是教师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微笑最有魅力,是人的最佳表情。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体现着友好、自信和阳光。老师的微笑,是照进学生心灵的阳光。

彬彬有礼,而后君子。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在品德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人们要经过长期的修养磨练,才能表现出文质彬彬的风采。而这样的文质彬彬,才能称得上君子。

最后,引用西汉·司马迁《史记》中所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致敬各位老师,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引喻为教师人品好,德行高,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自然就受到学生们的尊重和敬仰。这难道不是千千万万老师们的真实写照么!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