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论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审美人生 ——兼论审美人生教育的超越价值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7-09-20 07:51:10

论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审美人生

——兼论审美人生教育的超越价值

(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  400715)

 

[摘    ]  作孚是被毛泽东赞誉为我国发展民族工业中不能忘记的4个企业家之一。他的美学美育思想和实践贯穿在他整个人生的社会理想、教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劳动观、生活观,以及他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实践中,而构成他与众不同的审美人生,并创造了无数事业的奇迹和辉煌。学习、感受卢作孚审美人生的超越价值,对当代社会改革发展以及培养具有审美人生境界的各级各类人才,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关  词]  卢作孚  审美人生  超越价值   当代改革  人才培养  启示借鉴   

[作者介绍]  周鸣鸣1948-),女,重庆綦江人,西南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研究员。

 

卢作孚是被毛泽东赞誉为我国发展民族工业中不能忘记的4个企业家之一。他虽然没有专门的美学和美育著作,但他的美学与美育思想和实践,贯穿在他整个人生的社会理想、教育理想的追求中,体现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劳动观、生活观之中,表现在他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实践中,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创造了众多的奇迹和辉煌。他与众不同的审美人生追求使他达到人生和事业的至境。

一、近代第一次审美教育高潮对卢作孚审美人生形成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的初叶,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启蒙,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而且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出于救国的革命动机举起了美育思想启蒙的大旗,将具有现代意义的美育从西方传入中国,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先知先觉者的重视。梁启超被称为20世纪“新的审美理想的助产士”着力推崇美育的地位和价值,“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之最要者”。视美为人生的目的。王国维开世纪风气之先,将康德、叔本华、席勒和尼采的西方哲学美学著作翻译介绍到了中国,提倡以审美拯救人性。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蔡元培将西方的美学美育思想与中国国情结合,在北大率先开设了美学课程,提出“美感之教育为世界观教育”“以美育代宗教说”。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曾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1912年到1919年教育部所发的大量文件中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对美育的重视,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例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还摈弃了当时某些人将美育作为艺术教育的观点,将美育放在培养健全人格的五育之首。他指出,美育不仅包括艺术教育,也包括社会文化设施、园林点缀、市乡布置、言谈举止、自然风光等等方面,美育不仅有学校美育、还有家庭美育、社会美育。这个时期,美育写进了教育方针,这是美育观念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的影响下,掀起了近代中国审美教育的第一个高潮。彭锋在《美学的感染力》一书中,对中国的第一次美学热有如下论述: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次空前的‘美学热’:美学和美育形成了当时文化界、教育界、知识界、文艺界的热门话题;社会名流如梁启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鲁迅等人,纷纷加入美学讨论的行列;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美学的专家,如吕澄、范寿康、陈道望、黄忏华、邓以蜇、朱光潜、宗白华、冯文潜、马采、蔡仪等人;出版了大量美学专著译著,如从1923年到1927年就出版了三本《美学概论》;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美学课程;社会上纷纷创办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专门学校;各种各样的研究会如雨后春笋,经常举办讲习班,请专家名人讲演;报纸杂志竞相发表美学文章,自由展开学术讨论。”

当时许多著名报刊如《曙光》、《美育》、《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晨报.副刊》等,都大量涌现出探讨美育理论的文章。

在中国近代美育思想启蒙的20世纪初期,也正是卢作孚去成都求学,参加少年中国学会,投身辛亥革命,博览群书,寻求革命真理的时期。在这期间他还两次去上海求学、教育考察。这个时期教育界新思想、新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他,形成他教育救国的理想,以及教育改革的新观念。我们从卢作孚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教育实践和著述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代美育思想启蒙以及中国第一次美学热潮大讨论的“美学热”对卢作孚审美人生的形成有着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

二、 卢作孚审美人生思想与实践概述

(一)卢作孚社会理想的审美表述与实践

卢作孚终身以启迪民智、富强国家的社会理想而探索、实践、奋斗。他是继孙中山提出现代化思想之后,更明确提出现代化口号,并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作了明确规定的第一人。他为改造中国人落后自私的生活状态,在他一生进行的三次社会改革试验中,探索倡导新的“集团生活”。用形象和富有美感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追求——“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社会理想。他一生都致力于他理想中的花园世界的建设,希望每一个人都像艺术家那样生活,将世界建造成一个大花园。

卢作孚的第一个创造集团生活的试验是成都通俗教育馆,从他以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卢作孚的社会美学和美育的思想,贯穿在教育馆的建设目的、内容、场地布置、对外开展的活动、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等各个方面。

一个通俗教育馆本是一桩很寻常的事业,然而曾经借这试作一种新的集团生活的试验,颇吸引当时在成都各界朋友的兴趣,无论其为有知识的或无知识的,无论其为头脑很新的,或头脑很旧的,这却是空前未有的活动,而证明是成功的。通俗教育馆的内容是:一个博物馆,中间分为自然陈列馆、历史陈列馆、农业陈列馆、工业陈列馆、卫生陈列馆、武器陈列馆、金石陈列馆;一个图书馆中有成人图书馆、儿童图书馆;一个公共运动场中有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田赛、径赛等各种场所和设备;一个音乐演奏室中有中西音乐及京、川剧演唱之组织;一个动物园;一个游艺场。所有这些设备都穿插在一些花园当中。花园各依地段异其布置,或为草坪,或为花坛,或为竹树,或为池塘,或为山丘,或为溪流。……博物馆里常常开古物展览会、中国画展览会、革命史展览会……运动场常常开运动会,球类比赛、脚踏车比赛、团体操表演,音乐演奏室常常开中西乐演奏会,游艺场常常演新剧、川剧、京剧、幻术,常常为卫生运动、教育运动而公开地放电影,花园里每年必开菊花会。

卢作孚创造集团生活的第二个试验——北碚嘉陵江三峡的乡村建设,他的规划和设计就充满着科学的想象和诗意美感。他对美的追求贯穿在他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所有建设中。他是如何设计和建设这个花园般的美好理想呢?请看:

“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巴县的北碚乡为中心,始则造起一个理想,是要想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功一个生产区域、文化区域、游览的区域……如果在那山间、水间有这许多生产事业,可以形成一个生产区域……如果在那山间、水间有这许多文化事业,可以形成一个文化区域。凡有市场必有公园,凡有山水雄胜的地方必有公园,凡有茂林修竹的地方必有公园,凡有温泉或飞瀑的地方必有公园,在那山间、水间有这许多自然的美,如果加以人为的布置,可以形成一个游览区域,这便是我们最初悬着的理想——一个社会的理想。 

“我们的理想是建设成功一个美满的三峡,是从经济上、从文化上、从风景上、从治安上建设成功一个美满的三峡,我们便要从各方面包围着这整个的三峡活动。”三峡地区经营成一个灿烂美妙的乐土,影响到四周的地方,逐渐都经营起来,都成为灿烂美妙的乐土

民生实业公司是卢作孚创造集团生活的第三个试验。此时,通过前两个试验,他对自己理想中所希望实现的花园世界,更加清晰和具体。他为公司员工描绘的幸福生活蓝图,既有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也有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但都充满着美感和艺术。

“我们的预备是每个人可以依赖着事业工作到老,不至于有职业的恐慌;如其老到不能工作了,则退休后有养老金;任何时间死亡有抚恤金。公司要决定住宅区域,无论无家庭的、有家庭的职工,都可以住居。里面要有美丽的花园,简单而艺术的家具,有小学校,有医院,有运动场,有电影院和戏院,有图书馆和博物馆,有极周到的消费品的供给,有极良好的公共秩序和公共习惯……”

卢作孚的孙女卢晓蓉在《花园世界的追梦人》一文中对卢作孚为民生公司职工建造的花园世界有这样一段描写。

“宿舍顺山而下,村与村之间有蜿蜒起伏的小路彼此相连。这些职工宿舍多为土木或砖木平房,与现代水泥结构的高楼大厦相比未免有些简陋,但这些房舍周围精心建造的花园景观,却是今人很难享受到的。船厂雇用了一位花匠,常年打理着这个大花园。花园里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各种应时的鲜花;青石板砌成的小路两旁也种满了青草与灌木。月季、茉莉、腊梅、栀子花、美人焦、黄兰、牵牛花、麦麦冬、万年青……,还有燕子、喜鹊、知了、螳螂、金龟子……,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住在这个大花园里的“村民”们,彼此都相敬如宾亲如一家,记忆中仿佛从未发生过吵架斗殴的事件。”

卢作孚所追求的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想社会吗?这是多么动人和美好的社会理想啊!

(二)卢作孚的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审美超越至境

卢作孚社会美学美育观的一个重要特点表现在他倡导人们树立超越个人利益的人生价值观和幸福观,作为实现美好的社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强大动力,他认为这是对人生幸福最高理想境界的审美体验。他说:“人的成功不是要当经理、总经理,或变成百万千万的富翁,成功自己,而是盼望每一个人都有工作能力,都能成功所做的事业,使事业能切实帮助社会。许多人都把这个意义弄不清楚,往往败坏事业,成功自己,自己虽说是成功,社会却失败了。因为自己这种成功,是从剥削社会得来。”卢作孚从1925年最初创办民生公司时,就把个人的事业与社会、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企业理念及“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的价值取向。卢作孚说:民生公司“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组织,绝对是一个帮助社会的事业”, “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民生公司最后的意义决不是帮助本身,而是帮助社会”他强调民生人“所共同努力的不仅仅在共同的利益,而更在帮助一般的社会。这范围是超乎事业的本身的”。因此,他号召全体民生人从“今天以后,我们帮助社会的事情,要从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上去着眼,去努力”正是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民生精神渗透到民生公司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思想教育、业余生活等各项活动之中,作为民生公司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塑造了全体民生人的美好心灵,成为调动民生人事业和生活的原动力,使每一个民生人都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服务献身社会和国家。有了这样一支心灵美的队伍,才使民生公司能历尽艰辛,为发展我国的民族航运事业创下种种奇迹。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有不同的幸福感,而卢作孚的幸福感却是因为对超越于个人物质功利的人生价值观所带来的审美感受。他说:

“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福,而在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享受,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最快慰的是且创造,且欣赏,且看公众欣赏。这种滋味,不去经验,不能尝到。平常人都以为替自己培植一个花园或建筑一间房子,自己享受,是快乐;不知道替公众培植一个花园或建一间房子,看看公众很快乐地去享受,或自己亦在其中,更快乐。”“联合起来创造极大的无穷的幸福,享受极大的无穷快乐”“个人身上是决不会产生快乐的。快乐只有在社会中间寻求。只有将个人的活动全部安放在社会中间,给予社会的仰望,取得社会的赞同,取得社会的欣赏。”

卢作孚将自己的幸福感深深地植根于社会进步、大众的幸福之中,超越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这是他战胜任何艰难困苦,为振兴中华,无私奉献的巨大动力源。

(三)对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审美超越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美学命题,这一观点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既是一种历史性的扬弃,又是一种开拓性的超越。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以超越物质功利的审美态度对待劳动,使劳动过程及成果本身成为了对人类智慧和创造的审美欣赏对象。

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劳动和生活的异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劳动被异化为生存所迫的工具。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灵魂,成为自己创造对象的奴隶,劳动因此而失去了欢乐。

卢作孚审美人生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还体现在他以审美态度对待日常平凡生活和繁琐工作的超越中,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赋予创造的美感和诗意的浪漫。在他的著作中,常常用“欣赏”这样的审美语言来描述人们的劳动,就连最具经济价值和功利色彩的报酬问题,卢作孚所感受的也是“可爱的”,是可以“安慰灵魂”“感动心灵”的。他说:

“工作的意义是应在社会上的,工作的报酬亦应是在社会上的。”“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美好的公园,便报酬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完整的国家,便报酬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它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它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爱的报酬!一点儿月薪、地位……算得了什么!”

以审美超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摆脱了为谋生存的挣扎,报酬就不仅仅是为金钱而是人们在对自己的劳动创造中所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我们从下面这段描述通俗教育馆从事泥、木、石工人的劳动,可以说明问题:

馆里的职员以至于泥、木、石工人常常这样紧张的工作着,要求工作的表现能够吸引而且集中了成都市的人,尤其是在一个节令以前的布置,是要几个白天夜晚不睡觉的。职员之用尽全力于通俗教育馆,忘却了他们自己还不算希奇;那许多泥、木、石工人继续工作一年有余,直视馆里如家庭,虽然外间待遇比馆里加高了,亦不忍离去,可见他们浓厚的情感。

卢作孚不仅提出了“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这个美好理想,“为了时时提醒大家不忘理想、使命、目的、信条,卢作孚还让人把它写成标语贴在墙上,印在床单上、桌布上,甚至吃饭时用花瓣拼写在餐桌上。以下两则报道中,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如19299月,峡防局与川江航务管理处联欢,就是如此:

两招待员引导至峡局午餐,桌上用花摆成两句话:一是‘创造公共的理想’,一是‘变更社会的兴趣’。其含义是说:‘创造公共的理想’,即如航务处的‘谋保护航业,发展川江航运’,峡局的‘救公众急难,造公众幸福’便是;‘变更社会兴趣’,如普通的社会兴趣,在一般人来说是有钱修好房子,买好田地,坐大轿子,打大牌,吃花酒,为表现自己。现在是要有钱替众人造房子,为众人修花园,能赚钱也是为公众赚得,要是众人有了,自己也在其中,要变更成了此等社会兴趣。

1931年8月,《嘉陵江日报》也报道了峡防局宴请军界和上海银行界人士的情景,

“餐堂布置简单而又文雅,餐桌上以白纸铺面,并以杂色花瓣摆为‘开发四川生产,促进西南交通’等字,茶话片刻,峡防局仅以豆花咸菜相待。”

由此可见,卢作孚将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的情趣和简朴而不失美感的工作作风

(四)卢作孚情感世界的审美超越

情感性是美学和美育的重要特征。审美教育又称之为情感教育。情感在人的知、情、意、行的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的意志行为最深刻的动机。审美情感是人类的理智感、道德感在审美境界的升华。在卢作孚的事业中,他对理想和事业真诚而热烈的情感,伴随他的真知灼见和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深深地打动、感染和吸引着人们,形成了他人格魅力的重要审美特征。

北大教授严家炎和卢作孚的孙女卢晓蓉在《卢作孚年谱》的序中专门有几段论述到卢作

孚的情感与他事业的关系:“卢作孚先生的人格魅力来自他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爱,也来自他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的爱”。“正是这种至真至诚的爱,使卢作孚少小立志而终生不改;正是这种尽职尽责的爱,使卢作孚在世人还昏昏欲睡的时候,就清醒地看到日本军国主义蚕食我国领土的狼子野心,更在抗战爆发后担当起常人难以想像的救国重任;正是这种无怨无悔的爱,使他在时局发生巨变的时候,能尽最大的力量为人民、为新中国建设保存了重要的资产和人才。”

在卢作孚的情感世界里,爱是奉献和给予,是高尚的情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他认为:

“无论对人对物施其爱的感情,都是精神上非常感觉快乐的”,“大家要扩充爱的对象,变更爱的方法。”“我们爱一个人,便须得望一个人好,便须得把一个人训练好”,“我们便要训练我们所爱的人,由妻子兄弟以至于亲戚朋友,以至于一切部属,个个都成好人”,“只要我们扩充爱的范围到社会上去,到处都须得让我们用尽力量去想办法。”

卢作孚通过对人的训练,教给所爱的人本领,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将爱扩充到社会上去,这是一个多么博大高尚的情感世界啊!

卢作孚丰富的情感世界是在与难以想像的巨大困难的斗争中磨砺的,他一生从事的伟大社会改革实践就是一部悲壮美的史诗。面对人生的苦难和痛苦,如何创造一个快乐的世界,这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卢作孚对如何创造一个人们相互信任的、快乐的和谐社会,他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我们周围有各种的方式压迫,我们已经抵御不得,逃避不得,然而也需知道这并不是痛苦的世界,乃是快乐的世界。痛苦是由抵御它,或逃避它产生出来的。只有下大决心,挟大勇气,尽我们的花样,定我们的理想,从我们手上去创造它,创造出一种社会的关系,创造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的关系,创造出一种互相信赖的社会关系,创造出一种社会帮助我们,我们帮助社会,社会离不了我们,我们离不了社会的关系。无穷的快乐便会从这世界产生出来。”

卢作孚事业每一步成功的欢乐,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理想、信念、智慧、意志与困难剧烈冲突斗争时展现的英雄气慨。这其中的牺牲和奉献使卢作孚的人格和事业具有悲剧美感人至深的力量。正如温铁军先生说:历来的知识分子身体力行的,都是在审美层次上具有最高意义的悲剧审美。

卢作孚在《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草这一本民生实业公司的小史,不是注视它如何成功,而是注视他如何经历艰难困苦,这一桩事业从降生起直到今天——也许直到无穷的未来——没有一天不在艰难困苦当中。我亲切地经历过,在亲切地写下来,应该有如何沉痛的感觉!”“一群努力的朋友,无时不在惊涛骇浪中,挣扎,前进,悬心掉胆,绝未容有瞬息之苟安。此是痛苦,却也是快乐。”

民生公司辉煌历史是靠艰苦卓绝的奋斗铸造起来的。卢作孚却用“亲切”一词来表达他沉痛的感受和奋斗的快乐。

(五)科学与艺术融合创造事业至境

 卢作孚所开创的事业无论是成都的通俗教育馆,还是北碚的乡村建设,还是民生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经受住历史检验,具有一种持久不衰的,由内而外的魅力和美感。其重要原因是他将科学与艺术融合,作为他事业和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贯穿在他的各项事业指导思想以及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比如,他将科学和艺术的普及作为教育普及最基本的内容,将科学方法训练和艺术的训练作为培训学生最要紧的两点,他认为:

“教育普及是要科学和艺术的教育普及,是要运用科学方法的技术和管理的教育普及,是要了解现代和了解国家整个建设办法的教育普及,是要欣赏建设与社会进步的教育普及。除教育普及外,还得要科学和艺术的研究,继续不断的提高其程度,使其能应用世界上已有的发现、发明和创作,而更进一步。”

 “训练学生最要紧的两点:第一是训练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就是整理经验的方法,就是将我们所有的经验整理成系统的方法,就是将我们所有的经验,整理出一定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训练学生最要紧的第二点,是教他们随时随地有艺术的欣赏,艺术不是限于图画,雕塑,音乐,和其他专门的作品,或专门的活动。是要人们的一切言语行动为所获得或造成的结果,都充分含有艺术的成分,围绕着,浸润着人们,使人们倾所有的感情去欣赏它。

如果乡村的小学校,能够实现以上的办法,培育出来的小孩子,一方面是能干的,一方面是快乐的,必能够创造无数崭新的可爱的乡村,为我们愿意在里边居住的。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也体现在他对一般工作人员的要求中。比如:他对成都通俗馆工作人员“常常要求工作有变化,要求艺术,要求正确,要求迅速”;对公司茶房放置行李的地方要求“颇适当、颇美观”。他要求工作人员用真情感染和感动人,他说“对人说话须先想想,使人了解,并须使人感动才有力量。”

不难想像,一项事业或工作的要求能够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角度,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业意识和行为中,那么他所创造的事业还能不美吗?还应该强调的一点是,卢作孚在创造美的工作中,是以科学作为保证的。美的创造还来自于科学的准确和精细,简洁和富有效率的管理。他在对人的训练中提出:

“我们任何活动都必须正确……例如平民公园要建筑一条上山‘之’字路,我们要求每一转弯之处,石级长宽步数,以至于转弯的角度,都必须正确。要求公园路上的梧桐树,必须种在一根直线上,及相同距离上,分枝在相同高度上。要求北碚任何机关的时间必须正确,我们必须依据正确的时间参与一切公共集会。要求新闻记者记载新闻必须正确,录士缮写必须正确,会计记帐必须正确,审计人员审计收入支出必须正确。”

正是由于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使卢作孚创造的事业达到持久而精美的至境。

(六)精心培育美的育人环境  

作为企业家的卢作孚,他有一段令人震惊的话,他说“自己现在是办实业的,但实际上是一个办教育的……而现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 他还说“我之喜欢北碚胜于自己主办的事业,也因为,他是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 由此可见,他对教育的情有独钟,以及对优良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视。

最让人惊叹和佩服的是,卢作孚希望建设的“教育人的环境”,竟然是从一个破烂的小乡场开始建设的。几条杂乱无章、阴森黑暗、狭窄污秽的小街,街心还横着一条臭水沟,满街臭气熏天,臭水堵塞,污水四溢。耐人寻味的是,卢作孚作为刚上任的峡防局长,他发布的第一个文告,不是关于维护地方治安的文告,而是修建公园的《建修嘉陵江温泉峡温泉公园募捐启》。在这个文告中,他想把嘉陵江温泉和缙云山森林等自然风光和古寺、石刻等人文景观开辟成嘉陵江温泉公园,以吸引中外游客,来开发嘉陵江三峡地区的旅游产业,以吸引国内乃至国外的游客到北碚来旅游,从北碚环境建设的开始就为温泉公园勾画了一幅动人的前景:

“将来经营有绪,学生可到此旅行;病人可到此调摄;文学家可到此涵养性灵;美术家可到此即景写生;园艺家可到此讲求林圃;实业家可到此经营工厂,开拓矿产;生物学者可到此采集标本;地质学者可到此考察岩石;硕士宿儒,可到此勒石题名;军政绅商,都市生活之余,可到此消除烦虑,人但莅此,咸有裨益……”

了建设好北碚的育人环境,卢作孚决心把改造、整顿北碚市街作为开展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找到正在主持修建北川铁路的丹麦工程师守尔慈,请他来规划北碚的市街布局,并发动峡防局的官兵和峡区中小学学生清扫路面、扩宽街道、疏通水沟,搬迁尿缸,修简易厕所,拆除阻道的土地庙,锯短当街过长的屋檐,栽种行道树,修建街心花园等等。

卢作孚还常常和峡防局官兵、学生队学生一起走上大街清扫垃圾,栽树种草。一次下大雨,卢作孚带头上街冲洗路面,还跳进臭水沟里挖淤泥。一时间,小小的北碚场轰动了,人们纷纷出来看热闹。当他们看到堂堂的峡防局局长冒着大雨,一身泥水在臭水沟里起劲地挖淤泥,都被深深感动了,当即就有不少人也跳进臭水沟挖起来。

由于卢作孚带头干,加上经过整修的街道宽敞明亮了,整齐清洁了,空气新鲜了,人们的态度也改变了。1929年3月6日《嘉陵江报》报道说:由峡防局倡办“整修街道,初先的时候,很有许多人不赞成,及到后来修好了,街面上一望平坦,又宽又整齐,大家一齐都说好,都称愿了,还有未修好的也来请赶修了。”大家看到了整顿市容的好处,自然也就从反对、骂街到积极主动参与到整治市容的行列中来。

1935年,中央行营参谋团一行到北碚参观后,惊呼“峡区各项事业都是现代化、组织化、艺术化”。

1937年,中国佛教学会会长太虚大师在北碚参观后,感叹说“佛法上所明净土之意,不必定在人间之外,即人间亦可改造成为净土。”

卢作孚用美好的心灵和智慧培育了北碚美丽的育人环境,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在以它独特的魅力,感动着无数名人、学者、游客的心灵,发挥了它的教化育人功能。留下动人的感言和诗文。

三、 卢作孚审美人生对当代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1、对社会改革的启示和借鉴:以美的心灵促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当代社会,一切都笼罩在“美”的光影中。美的工具性、形式感的无限扩张,使人们疯狂地追求美食、美景、美人、美物的皮相……,使美丢失其本质,甚至变成丑陋事物的遮羞布。卢作孚审美人生的思想和实践,从指导思想到实践操作为我们提供了运用美育促使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成功范例。

卢作孚是一位极富有科学精神并同时具有独特美学气质的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将自己的美学美育思想融入自己一生的各项工作和事业中。无论是在民生公司或是在北碚的乡村建设的社会改革实践中,最成功和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是对人们心灵美的训练和陶冶,是人们在对物质世界的建设和创造中自我价值实现和人生意义的获得,这正是我们今天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生活异化,灵魂被丢失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学者呼吁“在全球化语境下,可通过审美的超越,即超越实用功利、超越现实生活的道德观念、超越主客二分的认识模式、超越自我来解决这些精神危机。”而卢作孚在上个世纪初的社会美育实践,在培养人的超越物质功利精神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借鉴:科学与艺术结合,培养具有审美生存能力的一代新人

 “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人类生存状态对生命和世界本体意义大觉大悟的智慧,而后者则是人类为改善生存状态必备的工具和技能。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能否从美育的角度破解,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审美教育的世界观意义虽然从康德、蔡元培等就有论述。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启动的“零点计划”,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研究艺术思维与科学创造的关系上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证明了艺术活动对人的右脑的开发和创造性培养的重要作用。李政道在1999年曾发表文章,深刻地指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人才竞争“最深沉的东西是具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20世纪,审美教育以它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和教育功能日益引起学界、政界的重视。科学与艺术联姻亦成为当今学术界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21世纪更引起中外学者关注提出“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审美生存能力的一代新人”艺术气质不仅能开发人的智能,使科学家具有卓越的想象和创造,并且使科学家对科学具有超越物质功利的兴趣。

但事实上,目前学校的审美教育没有受到重视,或者大多数审美教育停留于音乐、美术等艺术技能培训,将美育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具有超越物质功力精神的世界观教育功能降低到工具技能水平。学校美育的缺失,也正是我们学校难以培养出大师级人才的重要原因。

卢作孚将科学训练与艺术训练作为教育普及最要紧的两件事情,将他的教育美学思想贯彻于他所进行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种类型教育实践活动中。卢作孚美育实践所要实现的目标是:要人们的一切言语行动为所获得或造成的结果,都充分含有艺术的成分,围绕着,浸润着人们,使人们倾所有的感情去欣赏它。”这个美育目标实际上就是培养人们学会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和事业,将生活和工作审美化、艺术化。卢作孚的社会美育实践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审美生存能力的一代新人”提供了可操作的示范。

卢作孚的审美人生思想与实践是他关于中国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笔宝贵财富。卢作孚作为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多重身份,在社会改革、学校教育、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进行的广泛美育实践,对当代的社会改革,培养具有超越物质功利审美人生境界的各级各类人才,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转引自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44页。

 封孝伦.二十世纪中国美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8.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08.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62..

 辞海(缩印本).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海:上海出版社1985版,第250页,转引自赵伶俐,汪宏.百年中国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

 赵伶俐,汪宏.百年中国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

 彭锋.美学的感染力[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

 赵伶俐.汪宏.百年中国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1.

 凌耀伦.论卢作孚的中国现代化经济思想[A],卢作孚文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卢作孚题词.卢作孚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

 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A],北京:卢作孚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4页.

 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A]卢作孚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6页.

 卢作孚.我们的要求和训练[A]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149页.

 卢作孚.两年来的峡防局 [A],卢作孚研究2005年第1.

 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A]卢作孚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0页.

 卢晓蓉. 花园世界的追梦人[J],卢作孚研究2005年第4期,第38页。

 卢作孚.超个人成功的事业,超赚钱主义的生意[A],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247.

 卢作孚.民生实业公司八周年纪念会[A]. 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127.

 卢作孚.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A]. 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362.

 卢作孚.民生实业公司八周年纪念会[A]. 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127.

 卢作孚.为什么要发行这小小的半月刊[A]. 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94.

 卢作孚.介绍两件好的事情[A]. 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

 卢作孚.四川人的大梦其醒[A],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57.

 卢作孚.快乐与痛苦[A],卢作孚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

 卢作孚.工作的报酬[A],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

 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A]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4页.

 峡区两盛会[N],嘉陵江报,1929.9.19.

 张守广.卢作孚年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15.

 卢作孚.四川人的大梦其醒[A],卢作孚文选[C],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58.

 卢作孚. 为什么要发行这小小的半月刊[A],卢作孚文选[C],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94.

 摘自温铁军200747在厦门举行由厦门市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主办的平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卢作孚. 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A],卢作孚文选[C],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352.

卢作孚.十周年纪念[A],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1.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A]卢作孚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02页.

 卢作孚.乡村建设[A],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

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A]卢作孚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4页.

卢作孚.告茶房[A]卢作孚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页.

 卢作孚.怎么做事——为社会做事[A],卢作孚文选[C],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36.

 卢作孚.我们的要求和训练[A],卢作孚文选[C] ,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150.

卢作孚.如何彻底改革教育[A],卢作孚文选[C] ,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448.

卢作孚.如何彻底改革教育[A],卢作孚文选[C] ,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第448.

 卢作孚.修建嘉陵江温泉峡公园募捐启[A]卢作孚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中央行营参谋团第一批来北碚参观[J],《嘉陵江日报》1935221日。

 太虚大师.新中国与新佛教——太虚大师在北碚三峡实验区演讲[J],《北碚月刊》1937年第2期。

葛 卉. 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超越[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140.

 http://baike.baidu.com/view/2978502.htm

 沈致隆.哈佛大学《零点项目》与美国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12.

 政道.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N]. 中国青年报,1999610.

 曾繁仁.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j] 山东大学学报2002.6.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