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谭国燕:关于在深圳中学实施审美情趣培养的理念与策略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7-18 09:57:45

关于在深圳中学实施审美情趣培养的理念与策略

深圳中学   谭国燕

前言:关于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培养,简言之,就是培养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讲的就是美育。美育作用于人有多重层面,包括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理想的建构、创造性智力的开发、健康人格的塑造。培养审美情趣是美育对人的基本层面产生影响

“现在,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人数在增多。为了缓解这种状况,除了加强德育、体育之外,还应该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美育和艺术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能影响人的无意识的层面,这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世界美学大会上再次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大学美育做得比中学美育好,因为在大学里,美育是必修课之一,说明对美育的重视。而中学美育这块仍是空白地带。无论在理论及实践上都很匮乏基本的美育知识。比如,一般认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审美能力培养课程一般集中在美术、音乐。这是对美育解读不全面,理解不深刻的地方。从狭义上来讲,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这个理解不错,但要践行美育,不能仅局限于艺术教育。

在美育上,国外的美育,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匈牙利等的艺术教育理念给我们很多启发。比较值得学习的是美国与德国的理念:不只是停留在艺术教育,是广义上的美育实践。国内的美育,如上海田园高级中学对美育理念和实践的倡导,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根据深圳中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探索符合深圳中学的有特色的美育之路。深圳中学有实施美育的良好基础。如在艺术教育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广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深圳市艺术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等等;但是深圳中学不仅仅局限于已取得的成绩上,成立全国首家美育研究所就表明,深圳中学拥有更前沿的眼光和魄力,想要从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为其他学科的美育建设做富有建设性的实验。

一、美育与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

1.中学美育实施的必要性

美育在20世纪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作为一项审美活动,美育的发展与中国教育和中国美学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早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梁启超、朱光潜、宗白华等大家均提倡美育,认为以此可培养国民素质;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文革时期,美育在过分强调文艺政治功能的时代大背景下,遭到严重摧残,成为修正主义的同义词。直到80年代,美学大讨论,学术界和教育界方为美育正名。在1999年《中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至此方能名正言顺。

美育虽然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话题,但能把美育办得出色的学校几乎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因为美育是一个跨学科的话题,从理论上来说,属于美学,但实践上却是属于教育。另一方面因为学校美育的开展一直存在着误区。杨恩寰曾总结过,由于施教者对美育的内涵和目的不清晰,在美育的理解上存在以下分歧:把审美教育归结为艺术教育;把审美教育理解为理性教育;把审美教育当作情感教育;把审美教育当作美感教育。由于这种混淆,导致不能把美育媒介与目的效应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混淆具体体现在:

美育实施学科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体现为学科局限、对象局限——以音乐、美术为主,尚未发挥理科的积极性,而我们认为美育是一个系统的生态学科,本身应该是连接各学科,进行沟通的良好渠道,如果只是局限于艺术教育,则是大大浪费了其沟通的桥梁作用。

活动单一。 为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仅局限于学校资源。新世纪美育的外在形式和途径不同,应包括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和网络美育。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环境,是美育活动实施的最佳场所,所以最直接、最典型的是学校美育;其次是网络美育和家庭美育;再次是社会美育,应充分地,全面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

过分功利。由于应试的压力,美育从出生就被贴上副科的标签,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属于智育的附庸。

收效不明显。美育本身具有形式化和动情化的特点,使它不能取代智育、德育、体育的作用和地位,而是对它们产生促进和催化作用。但如果因此而让美育遭受冷遇,则美育的实施容易走向偏于形式,结果导致小打小闹,收效不大。

产生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世纪末正是一个时代快速转型的历史时期,加上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美育理论及美育知识的不了解,无法对学生实施系统的美育活动,更深一层的原因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校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提高学生可见的成绩、上线率,对于美育就无暇顾及了。

2. 美育实施的可能性

(1)21世纪实施美育符合素质教育大势所趋

以下这幅线形图形象地反映出美育在我国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对美育的关注度处于上升趋势,虽说公众参与度曲折起落,但一直也处于上升趋势。

(来源于CNKI)

(2)硬件条件、软件条件皆备

所谓硬件条件指的是经济水平的提高,还有专门研究美育的机构的建立。例如在深圳中学设立全国首家美育研究所,这对中学美育有序、系统、科学地开展提供了切实保障。而所谓软件条件指的是实施美育者所具备的品格。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这赋予了她开放创新品格。深圳中学作为当地最好的中学,走在开拓创新的前沿阵地,无疑成为中学美育研究及普及的最佳选择。故综合来说,具备了经济实力,可以与国际交流频繁密切,可调动最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二、中学美育的目标

从上述美育研究状况及本人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美育在大学有实施并且设置了科目,但在中学,美育只是空中楼阁,只是一种教育理想。如有学者提出美育的目的就在于:首先引导人发现在不涉利害的感性世界里独有的快乐,去除“浊心”和“暮气”,其次使受教育者拥有寻找和创造这种快乐的能力。所以美育包含两方面:首要者为“道”,培养人的精神自由。其次为“器”,即制作和欣赏艺术品的技巧、能力。美育的原则是以道驭器,器不害道。从美育目标来看,大学美育目标更加形而上,把关注点提升到了人生境界上。我认为,在中学美育的目标要贴切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宜过高要求,应把关注点放在在中学生健康良好的性情培养及兴趣爱好发掘培养这两方面。

因此应把中学美育的目的界定在: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唯有全面发展,自由度才会更高;自由的生成象征全面人格的形成。中学美育应倡一种“破除鸟笼式教育”:在玩中学,学中玩,自由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青少年。 所以,从最低的目标来看,学校中的美育是要让青少年通过最直接地体验到人生乐趣的丰富性,认识到快乐来源的多样和人生的美好,并从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应试教育中获得暂时的解脱,这也可以说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贡献。所以关于美育的目标,我认为至少做到三打破:

第一,打破课堂的局限。即美育走向课下。

第二,打破学科的局限。即美育贯穿各学科。

第三,打破学校的局限。即美育综合调动各种资源。

如能做到这三点,那么对于获得自由全面发展时间和空间的学生而言,无疑就有了开启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培养富有创新能力人才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三、美育培养内容

我认为,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应该从艺术审美、科学审美和生活审美几个方面抓。这样之所以能行得通,因为,美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我认为深圳中学要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审美情趣培养内容

审美情趣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艺术审美、科学审美和生活审美。艺术审美指的是,在人文方面给学生艺术审美教育,以熏陶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科学审美指的是,在科学层面发现美,以实验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培养。生活审美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层面发现美,以发现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培养。艺术审美与科学审美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校,艺术审美以文科为主要阵地,科学审美以理科为主要阵地。生活审美的培养主要在课下,以家庭和社会为主要阵地。具体内容如下:

1.美育综合课

美育综合课,是针对当今国内外综合课程设置趋势而提出的。当今时代是以综合取胜的时代;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综合为主导趋势。因此需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一些国家设置了综合课程。如加拿大“生活科学”、“太空科学”、“地球科学”等综合课程;美国在《2061计划》中提出课程改革,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的综合。我国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培养,也加强了综合性的意识。 如上海市有的学校利用歌曲乐曲为手段,教学生学数学和语文,收到美育和智育的双重效果。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国外的综合课程设置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个差距体现在,国内的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增强学科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还没有到开发审美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层面。

美育综合课,在这种背景之下,美是事物中最具普遍性的性质,开设可容纳多科目的知识,实现立体化、多元化教学,不仅是美育研究的创意,而且也是整个学校课程系统中综合类课程研究和设置的有价值的探索。

美育综合课作为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应该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美的现象,如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劳动、体育的运动美;数学、化学、物理的科学美。这个课程让学生在高度概括性和代表性下,发现美的规律,美的结构,美的知识。把世界丰富、生动地展示和认识,具有完善的整体性。这样的整体思维是现代教育要求的现代思维,也是具有未来意义的新型学校课程体系。学生通过这样的美育课,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得到培养,学会以整体的思维方式把握这个丰富生动又不失逻辑联系的和谐的美的世界。

美育综合课的教学模式如下:

教师    审美观点   审美视点延伸    审美能力

          ↓            ↓            ↓

        典型材料    延伸材料        任选材料

          ↓            ↓            ↓

学生    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

       (审美体验) (审美表现)    (审美创造)

如针对“节奏”这一视点,进行广泛地审美,从而看到一个充满节奏感的世界:科学的节奏、宇宙的节奏、生长的节奏、四季的节奏、自然的节奏、社会的节奏、生活的节奏、社会发展的节奏、美术的节奏、舞蹈的节奏、诗的节奏、心灵的节奏。当学生学会了节奏并非音乐才有,学会了从“节奏”的角度发现,评析,鉴赏,表现甚至创造美的事物的时候,美育综合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2.审美化课堂的实施

审美化课堂是美育综合课的具体学科实践。实施审美情趣培养,关键让老师有美育意识,在课堂实践中实现课堂内容的审美化。针对这个课堂,深圳美育研究所已有相关的课题研究任务,如果能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课堂实践,把美育细化到具体科目,这对美育研究的经验积累及成果展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审美化课堂,实施的具体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现在老师的认识,一般在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美手段,让学生把握知识。就是如何把课上得轻松,富有吸引力。但仅仅是这样的话,会忽略美育的核心,审美化课堂不仅仅是生动的课堂,它应该是具有情感的、有深度的、引起共鸣,让学生长足记忆的课堂。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也许课堂会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实施审美课堂,要进行审美化教学设计,把握审美化的教学方法。这个需要各个学科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得到有效的积累。

学科审美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如下:

点教学      学科知识点教学       延伸教学       检测教学

                         审美点教学            迁 移         运 用

例如语文:一个段落                           全部段落      相关练习

          一篇课文                           一组课文      同类课文

          一个课题                           多个课题      相关课题

像上《古都的秋》一课,围绕季节美描写,可以发散到自然美,上升至人文美。围绕这个点可以做很大的阐发,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课堂不局限于课堂,思维不局限于课文。可以做到思通古今,贯穿南北,横跨中外,砥砺人生,让人浮想联翩。

3.校园审美文化的建设

深圳中学有志于办成世界一流的高中,而一流学校最成功之处,在于抛开升学率和各种名誉,陌生人一来到这所学校,就能被这所学校独特的人文风景所吸引。校园文化的重点不在于高楼的铺盖,也不在于多先进化的教学设备,而在于这所学校有历史的沉淀,有厚重的人文气息,如北大清华之类的百年高校,每年都有不少观光团来参观,不是看宏伟的建筑群,现代的教学设施,而是寻找大师的足迹,到那里参观是品味历史的沉淀和体验精神的洗涤。

校园审美文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学校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是外界了解学校风貌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有效的校园文化宣传平台。

4.审美行为品格的养成:德智体美劳相互促进

在深圳中学有美术工作室,这对美育践行提供了条件。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看到,凡是让学生形成动手能力,就会提倡用审美、艺术的表现技法。如上台演讲、参加演唱、演奏、举办画展、办报、实验操作、插图装饰、手工泥塑等等,正是这类鲜活的表现互动的采用,学生有兴趣主动地身体力行地去学,去创造。

不仅中国如此,在国外先进的教育更是这样:“直接感知和自己动手在美国是很受重视的教学方式。学校提供教学用的各种工具、机器十分齐全。比如讲矿物知识,学生可以采用石料,打磨加工成石珠项链;上艺术课,可以制作陶瓷、纸的、瓦的、石膏的、木头的、金属的等等各色艺术品,有时一件作品有许多道工序,要花一个星期,甚至一个学期去完成,但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但这从美育的目标看,正好达成了“创新能力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形成追求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培养,对学生德智体劳方面素质的培养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5.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三位一体

美育实践展开要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会为支点,共同营造美育的良好氛围。

举个例子,进行环境美育课程,便涉及以下活动:

                               

这说明实践美育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具体如下:

(1)学校美育的开展是主体

①设计美育化校园环境

学校是开展美育的主体环境。就环境美的实践而言,可让学生多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设,激发其作为校园主人翁的意识,针对校园环境的美化及规划提出有创意性的意见及实践。例如校园的橱窗设计、走廊的画廊活动设计。

②形成个性化教室环境

在教室环境的设计中更可发挥其个性,尊重各教室班级板报的设计风格,鼓励其大胆创新。

③开展美育化教学课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最重要的阵地,做好美育化教学课程需要从学生美育课程的开展、教师的美育知识培训两方面着手,而重点在于如何调动各学科的力量展开美育,如各学科开展美育研讨课,以课题研究为目的带动老师美育化教学的积极性,或者开发美育校本课程,由各学科老师特长选教。除此以外,可以采用课堂外面的特色训练法,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训练典型地集中了美育,从中系统地灌输美的教学思想,让师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让各门学科活起来,充满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家庭美育的熏陶

家庭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接受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往往是决定学生性格、气质及审美的主要因素。在家庭美育中虽没有学校美育的系统和规范,但其有学校美育所替代不了的作用。除了遵循教育性的基本原则外,可以采用环境渲染法、言传身教法。在实践过程中,应做到:

寓美育于家庭生活之中

寓美育于良好家庭环境创设之中

寓美育于艺术活动之中

寓美育于大自然的山水之中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个美育的有心人,主动了解和学习青少年的审美心理特点,与孩子形成平等的亲子关系,可以尊重孩子的审美选择,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

(3)社会美育的开展

就环境艺术而言,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属性,21世纪的环境美育已经不是被动的理论说教。建筑艺术的建筑体的比例、尺度,高低错落的层次和韵律,这是活生生的物理美育课堂;园林艺术的筑山理水,曲径通幽,也是地理美育的课堂;城市雕塑作品是公共空间艺术,这也是美术展现创造力的地方。围绕公共开放空间现象,追溯公共艺术的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联,由此深入探讨人文景观的建设和改善,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美育课题。让学生从高一开始以课题方式做调查研究方案,集合各科力量,综合分析,对学生人文关怀及公共意识的教育会是很好的综合教育及创新教育的渠道。

(二)审美情趣培养途径

培养途径主要可以有以下几个:专家讲座、橱窗设计、创办刊物、课题研究、网站建设、美育论坛。

(三)审美情趣培养策略

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我认为应该做到有三个支点: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阵地、美育研究所为前线。无论是学校美育、家庭美育还是社会美育,都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对象进行。学校是主要阵地,因为只有学校才能提供有效的规范的美育活动和美育课程。美育研究所可以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活动策划。然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具有美育知识的老师,所以进行工作时,前期的重点为老师,后期转为学生。而美育知识的取得,最好是和相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举行定期培训;或者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把视野开阔到国外,如学习德国、美国的美育实践,争取把好的经验介绍过来。

3. 美育评价体系

(1)建立审美与表现记录袋,可参考成熟的案例,见(附录)

(2)学分制管理 

(3)奖励机制

附录:

审美与表现行为记录袋操作介绍

审美与表现纪录袋记录学生在学校或社会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作品及照片等。它主要由学生本人提供,也可以由同学、教师和家长等提供。该记录袋学生本人、同学之间、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均可浏览。

记录袋呈现学生审美与表现的真实事迹资料,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是积累评价信息,为学期、学年评价学生审美与表现发展水平提供真实行为资料的过程。审美与表现记录袋每学期至少记录两次。

高一年级第1学期审美与表现行为记录袋

行为

记录

1

学生的作品、照片等。主要由学生本人提供,教师、同学和家长等也可以提供。

提供者(      )签名:           年     月     日

行为

记录

2

提供者(      )签名:          年     月     日

……

提供者(      )签名:          年     月     日

二、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指学生记录、评述自身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方面的进步。它是由学生本人完成的。该评价内容学生本人、同学之间、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均可浏览。

学生主要使用评语评价,重点根据《审美与表现记录袋》中先进事迹的数量、种类和来源,对自身在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对艺术的表现能力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与进步进行评价和陈述。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每学期至少评价一次。

高一年级第1学期审美与表现学生自我评价

本人自评

签名:                     年     月     日

本人自评

签名:                     年     月     日

三、审美与表现他人评价

审美与表现他人评价指记录、评述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方面的进步。它是由同学、家长、教师完成的。该评价内容学生本人、同学之间、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均可浏览。

同学、家长、教师主要使用评语评价,重点根据《审美与表现记录袋》中先进事迹的数量、种类和来源,对学生在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对艺术的表现能力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与进步进行评价和陈述。审美与表现他人评价每学期至少评价一次。

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时,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对某同学的审美与表现做出简要描述,也可针对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做出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学生可以逐一评价组内其他同学,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议,最后归纳整理所有组员意见作为该同学的审美与表现他人评语。

家长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审美与表现的发展变化给予评述,尤其是对其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对尚待改进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意见。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审美与表现发展的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良好的发展变化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激励,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明确的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第1学期审美与表现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

孩子,你对周围美好的事物越来越敏锐了。你开始喜欢雕塑、喜欢歌剧,喜欢那些蕴含艺术气息的东西。你那么善于发现美,让我们感觉到你是那么的阳光,那么的富有朝气!

评价人(      )    签名:            年     月     日

他人评价

评价人(      )    签名:            年     月     日

……

评价人(      )    签名:            年     月     日

四、审美与表现工具评价

审美与表现工具评价指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可参考学生以“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项目组编制的《高中学生审美与表现评价量表》,生成一份审美情趣评价工具,对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方面的进步进行的价值判断。

该评价按照要求在网上进行,学生本人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网络评价系统所给出的陈述进行客观判断,系统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的折线图,评价结果以等级制显示。审美与表现工具评价每学期评价一次。

高一年级合作与交流工具评价

二级评价

指标

感受美

欣赏美

表现美

三级评价

指标

对美的感受能力

对美的欣赏水平

对艺术的表现能力

第一

学期

分值

曲线

第二

学期

分值

曲线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