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家庭美育研究综述(西南大学 张洪良)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10-09 17:14:1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家庭美育研究综述

         西南大学  文学院   张洪良    课程与教学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学的逐渐兴起,美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美育逐渐被人们了解,认识到了美育的作用,家庭美育作为美育的一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的教育总是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而社会、学校、家庭却总是唯分数至上,一叶障目,不知其他。家庭教育也只剩下无穷无尽的书山题海,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至于美育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甚至有的家长根本就不知道,更别谈家庭美育了。所以总结这一时期以来的家庭美育研究,对于我们今后家庭美育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传统美育的实施,遵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成长规则,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环节展开。社会美育、学校美育、家庭美育是美育实施的三个基本途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美育对人的影响更加深远。所谓家庭美育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这是家长通过家庭生活的各个环节,用各种美的事物来影响孩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能鉴赏美,有创造美的要求和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教育理论界于1979 年开展“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突破了“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传统认识,确立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一新型教育价值观的地位。内容涉及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育的“三个面向”、新时期的德育问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义务教育问题、教育改革、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关于家庭美育的有:著作《中小学美育浅说》(章新建、王明居著)、《家庭美育》(焦凤君著)、《家庭教育讲话》(余本祜著)、潘益大著《家庭美育》、楼昔勇著《幼儿美育》姚全兴著《胎教与美育》等。优生科学、生命科学的发展,给关育研究提供了契机,姚全兴的《胎教的关育原理和方法》认为,以关育为原理和方法的现代胎教,能有效地提高人口质量,改善民族素质。陈昔勇的《幼儿关育》、陈超南的《家庭美育》等将美育的触角伸入儿童和家庭教育领域。

一、家庭美育的内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必须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处处给孩子以榜样,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美和快乐。

首先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这应该体现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通过具体的事情,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王国维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之三德。”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蒋孔阳在1984年作的《谈谈审美教育》一文中认为:“……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们对于美的热爱,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情趣,培养对生活的崇高的目的。”家庭美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对于美的追求,美的热爱,美的情趣。

其次,家庭美育要培养孩子美的心灵。蒋孔阳在1984年作的《谈谈审美教育》一文中,对审美教育做出了总结:“通过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的审美方式来打动人的感情,来对人进行教育,是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和感染的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对于家庭美育也是适用的。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琳琅满目,万象纷呈的。高山大河,风云雨雪,朝日夕月,星移斗转,春花秋菊,珍禽异兽,这是自然美。远大的理想,壮丽的事业,崇高的品德,战斗的友谊,崇高的气节,忠贞的爱情,这是社会美。美妙的音乐,杰出的画幅,感人的小说,灿烂的诗篇,优秀的电影,不朽的戏剧,这是艺术美。

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应当让孩子领略故乡之美,祖国之美,整个自然界之美。培养孩子对社会美的审美感受,不仅要培养孩子充分感受到物质产品的美,还应当充分感受到人的美,感受到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外在美。更应感受到人的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的美。

最后,家庭美育要培养孩子感动的美。感动使人充满智慧,它会带来思考与探索的灵感。现代社会的孩子,感情已经麻木,他们很少会感动。曾繁仁认为美育的本质是:“美育作为情感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情感教育,而是一种非功利性、非认识而以自由和创造力为特征的情感教育。”家庭美育要培养孩子的感动美,也就是培养孩子的丰富情感,让孩子不再麻木不仁,变得“多愁善感”。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处处留心,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方式去引导孩子,发现感动,体验激情。感动,尤其是审美教育(家庭美育)所必需的,它使每一个孩子都变得感情丰富,活力四射,充满阳光。

二、家庭美育的途径

首先,应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美国电影《荒野生存》中的主人公克里斯正是由于家庭的不和谐,父母的欺骗(可能是善意的谎言,父母也是爱他的),而去追求他心中梦想的家园,这虽然不是主要的原因,但是也从中反映出,家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培养孩子的美感,首先有一个和谐的、幸福的家庭。

其次,家庭美育要求父母积极参与,方法得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是孩了的立身之本,“欲使孩了成才,先教孩了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家庭教育中有两种基本类型的教育——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其实都是一种美育的熏陶。孩子从父亲身上吸取和模仿豪放、勇敢、果断等方面的品格,这实质上是一种阳刚美的熏陶;孩子从母亲身上获得温柔、细腻、耐心、条理的品德,这实际上是一种阴柔美的渲染。由此可见,作为家庭教育的两个主体—父亲和母亲,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类型——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其实质都是一种美育。  

 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讲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庭美育教育过程中,有的父母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而有的家长则还缺乏这种认识。随着父母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自觉性必将越来越普遍。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孩了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的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注意美育的方法,给孩子做好榜样。

最后,要引导孩子感受自然的美,学会感动。经常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蓝天的高远、群山的伟岸、大海的宽广、行姿白态的鱼虫鸟兽、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大自然中瑰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动听的音响、神奇的变化,会使孩子感到其美无比、其乐无穷。父母带孩子接触大自然,不仅可以锻炼孩了的观察力,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寻大自然奥秘的情感,而且对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有极好的美育效果。从中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为这些美好的事物感动。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的父母,在培养教育高素质的孩子方面做出了榜样。“孟母三迁”,为了孟子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马克思和燕妮就常常带孩子们逛动植园或外出郊游,让他们观察鸟类捕捉蝴蝶、采撷野花等,培养他们学会欣赏美和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列宁的母亲也常带领孩子们临水登山,见识奇花异草、观看日出日落……这些培养孩子的做法,均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以上只是对家庭美育进行了简单的说明。随着美育被列为国家教育方针,随着教育审美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也会认识到家庭美育的重要性,家庭美育的意义。

三、家庭美育的心理建构

西南大学的刘兆吉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美育心理”、“美育心理学”等崭新的教育心理学分支学科概念,并率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和心理学卷两次编委会上提出了“美育心理”的概念。为《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撰写了“美育心理”的词条,使美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有了明显的区分和标志。刘兆吉认为:“美育心理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和大自然美、社会美和学校生活中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欣赏美、创造美、评价美以及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他们智能和身体的健康发展。”刘教授的观点也适应于家庭美育,也符合家庭美育心理的建构。艺术活动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家庭有意识的教育实施的,对孩子产生影响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优秀的艺术品是人类民期审关心理积淀的结果,孩子通过有意识欣赏、创作达到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并主动地推动自己审关意识的发展。如果家长能为孩子选择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能正确地指导孩子的艺术实践活动,则使艺术教育中的显性美育产生正向的功能和效果。对孩子进行的最初的艺术启蒙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关术、文学等。

参考文献

[1]钟仕伦.魏晋南北朝美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冉祥华.中国当代美育理论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2008年第2期

[3]胡鸿生.试论家庭美育的本质及途径[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2期

[4]王琳 王润兰.家庭美育环境: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2期

[5]赵伶俐.百年中国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南钢.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中国知网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