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玲:浅谈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女性特征
浅谈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女性特征
摘 要:洛可可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形成于1715年的菲力普·奥尔良时代,成熟于路易十五执政时期,因此它也常被乘坐“路易十五式。”它本身反映的是上流阶层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是集享乐、奢侈、豪华于一体的艺术样式的代名词。本文通过研究18世纪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特征,从而探讨表现在建筑装饰、家具以及服饰风格方面的女性化风格特征。
关键词:洛可可、艺术风格、女性化
洛可可(Rococo)这个词源于法语岩石(rocaille),原指用贝壳和石头等堆作假山的装饰物,因为岩石和贝壳为凡尔赛宫花园的装饰提供了富于变化的形式,同时这种装饰语言又通过雕刻和彩绘被引入室内装饰中,所以这个名词在其风格最终成熟之后则由“rocaille”改成了“Rococo”。由此引申一种纤巧、华美、富丽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和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点是作风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琐,室内四壁和家具,一般喜用C形、S形或涡纹曲线纹样作装饰。此外,洛可可艺术风格具有反古典主义倾向,因为它追求轻盈、华丽、精细,以不对称代替对称,频繁地采用多变的曲线、弧线,排斥了端庄与华贵等为巴洛克所特有的风格。如在室内家具上,结构与线条多取婉转与柔和的造型,尽显了女性特征的一面。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当时18世纪是法国政府对工商业与文化实行奖励政策时期,同时也是促使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法国是启蒙运动也由此开始。法国人在经历了男性理性时代开始渴望柔和暧昧的女性化情感,尤其是没落的封建贵族们,他们对于显示庄重威严的路易十四时代的美术风格产生了厌倦,使他们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同时前朝政府在对外穷兵黩武、对内以高额税金剥削人民的政策下,上层资产阶级借贷给王室的债款往往不归还,遂引起对王室的不信任感。与此同时宫廷开始追求奢侈享乐的生活,崇尚轻浮华丽的艺术,洛可可艺术风格几乎侵袭了宫廷贵族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从此洛可可艺术便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主流艺术和社会风尚。可以说,洛可可风格渗透到当时法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不仅体现在绘画与建筑上,还涉及到音乐、文学等多个艺术领域。
一.洛可可建筑与装饰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同时洛可可的建筑风格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相比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从建筑的外型看,洛可可风格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它的建筑与室内装饰多采用娇嫩明快的色调和富有光泽的色彩,并且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如墙面粉刷,多用白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色等浅色调,线脚多用金色,使室内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同时由于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所以洛可可的建筑与室内装饰的格调显示出过浓的脂粉气。
从室内装饰看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有班茨、埃塔尔修道院的教堂、十四圣者大教堂及施泰因嘉顿附近的维斯教堂。这种建筑外表华丽、线条曲折多变、光线阴暗光分,整体建筑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生机勃勃的感觉。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波茨坦建造的“无忧宫”可称得上是洛可可式建筑的一颗明珠。
图1
二.洛可可家具
18世纪,英国的家具设计大师奇朋代尔(1718-1779年)将中国的塔、苏州园林技术等东方元素与西方家具制作技艺相融合。使洛可可风格宛如中国的明式家具,奇朋代尔在家具史上就是洛可可家具的同义词,他是洛可可风格的缔造者。以复杂的波浪曲线模仿贝壳和岩石的外形,并配以纤巧的雕饰,以追求运动中的纤巧和华丽,给人以流畅的动感。可以说,女性化的柔美与纤巧的格调在洛可可家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芭蕾舞为原型的椅子腿,你可以看到那种秀气和高雅,那种融于家具当中的韵律美。而路易十六时期历经了历史的变革,所以摒弃了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时期的繁杂,把家具的曲线变成了直线,只留下了凹槽的设计。
而到了新古典时期,则连凹槽也省去了,留下的就是直线条。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法国古典家具虽然受到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洛可可风格仍然是最能代表法国古典家具的一种风格,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可和推崇,也是体现人身份和品位的一种象征。
以路易十五时期为例,他那时期的椅子多数是精雕细作,沙发靠背、扶手、画框大都采用细致典雅的雕花,椅背的顶梁有玲珑起伏的“C”形和“S”形的旋涡纹的精巧结合。华丽的色泽显示了诱人的魅力
图2
三.洛可可的服饰
洛可可艺术的产生因为受多种方面的影响,所以变化以女性化为主。如果说巴洛克艺术是男性化艺术象征,那么洛可可艺术则是典型的女性化艺术。洛可可时代把女性浪漫而华贵的服饰把那个时代渲染得无比精彩,突出妇女的体形美是洛可可女装最大的特点,洛可可女装流行内穿束身紧身胸衣,胸衣领口开口很低,并以褶裥、荷叶边和蕾丝花边装饰领口,以衬托女性丰满的胸部。
同时洛可可服装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路易十五时代和路易十六时代三个时段。洛可可服装在装饰上也极其纤弱柔和,多处使用金线、彩绘、蕾丝、穗子等装饰手法。它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在服装中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处处体现着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
近年来,波西米亚风格的荷叶边、婚纱中的罗布装饰造型以及极具女性特质的蕾丝都证明了洛可可服饰飘逸、性感、奢华的魅力和响。无限华丽、细腻、繁缛的装饰美、工艺美、流动美涵盖了洛可可服饰的全部,使洛可可服饰至今令世人叹为观止。总之洛可可服饰成为西洋服装史上的一支奇葩。凝聚了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洛可可女装样式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的,它所演绎的精致、华丽、优雅的性感,夸张的造型与装饰艺术风格始终是时装设计的灵感源泉。
图3
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审视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不难看出洛可可的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对西方艺术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虽然风靡一时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巴杜夫人的亡故逐渐被新古典主义取代,但是洛可可艺术夸张的手法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则使它具有了超时代艺术生命力,甚至至今还为艺术家们提供着创作思路,它的璀璨之处,自有其超越时代的魅力。那些幸存的艺术珍品,至今还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洛可可风格在当今社会迸发出了新的活力,许多以此为灵感的设计备受大众喜爱,使其焕发生机以另一种形式又走上了时尚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李丕宇,马延岳.《外国美术史》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8.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0.
[3].(美)米奈著,孙小金译.《巴洛克与洛可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
[4].朱伯雄. 《西方美术史十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