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艺术美育>幼儿美育>
阅读文章

书法开放性教学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05-27 10:30:37

书法开放性教学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

广东       余小娟

  

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在当代的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它不仅仅表现在如何对待儿童的情绪、行为和心理问题,而且应该考虑在一种广泛的意义上来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教育是传承这种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书法教育中尝试“开放性教学”,希望通过与传统教学不同,但适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打破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教学环境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去接受书法知识,感受书法艺术的熏陶。尝试运用书法开放性教学分别从幼儿自身情感,兴趣培养,教学评价等三方面来激发儿童进行艺术探索的愿望,强化艺术参与的动力,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书法教育   开放性教学     心理健康

导  言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的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书法是中国古老的汉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而书法教育又是传承这种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

那么,在幼儿园中应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实施书法教育呢?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是否能充分地发挥书法教育在培养幼儿健康完善的人格中的作用呢?

笔者在书法实践教学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尝试运用书法开放性教学分别从儿童自身情感,兴趣培养,教学评价等三方面来激发儿童进行艺术探索的愿望,强化艺术参与的动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  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幼儿的发展

尽管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陌生,但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幼儿园的开展还不十分普遍。幼儿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在于保证与维护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的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根据对一些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其知识与能力,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

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幼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必要的紧迫的任务。

二  书法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儿童书法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台湾学者尚仁研究发现书法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激活认知、加强知觉敏感性等作用,以及书法练习可以降低焦虑水平,对人的情绪状态有积极影响。①因此,应该发挥书法的特殊功能,利用书法练习来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建构健康的人格,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利用书法练习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心理健康的窗口,幼儿的情绪情感比较不稳定,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比较突出而书法练习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人在练习书法时,必须做到全神贯注、心平气和,并暂时忘记不愉快之事,这有助于消除一些消极情绪如烦躁,抑郁等,使人处于放松状态。“书法书写由于种种知觉、注意、思维和认知活动上的全面、动态和积极的激活作用,使得书写者在使用毛笔书写过程中,产生高度的注意力、思维敏捷、反应加快和认知能量增强等正面效果。”书法练习本身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通过欣赏书法艺术作品中包含的美,能带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此外,通过书法练习提高水平还能使人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一切对于个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利用书法练习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

注意是精力的集中,思维的集中,“心专而神通”,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进去。③练习书法要求个体专心致志,排除杂念,能有效地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如图一)所以有一些心理治疗尝试在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中运用书法练习作为辅助手段。

〈三>、利用书法练习培养感知动作协调能力

练习书法要求个体手眼配合,感知协调,同时需要一些非常精细的肌肉协调能力。这对于发展儿童的感知协调、动作能力等有重要帮助,而这正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

<四>、利用书法练习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书法练习与欣赏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它能够陶冶情操,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能提高审美情趣,接受美的熏陶,而且,书法教育在开发智力方面还有着独特的功能。心理学研究发现,书法练习可以提高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调活动性,从而促进右脑反应能力提高,进而影响智力水平的发展。而且,书写水平越高,其大脑右半球的反应灵敏则更为明显。其原因在于书法是线条艺术,是千变万化的线条组合艺术。书法教育通过临摹、创作等实际活动,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如图二)例如,书法离不开模仿,俗话说:“练字是练眼”,模仿就是锻炼学字者的眼力。临摹书法作品,通过对范本的结体、章法的观察和揣摩、想象,可以培养儿童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书法练习还能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形成逢字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和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实践证

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通过长期的书法练习,儿童就能够获得韧劲与耐力,形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以及良好意志品质。

由此可见,书法是对幼儿进行综合培养的课程,它对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为幼儿的未来生活提供一个好的开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如何实施书法开放性教学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

〈一>、在幼儿阶段实施书法开放性教学的意义

在各种书法兴趣班满目琳琅的今天,针对幼儿而开的兴趣班也为数不少,在笔者工作的省级幼儿园中应素质教育和家长的要求也开设了幼儿书法兴趣班,现已发展为园本特色艺术教育之一,为小学教育输送了不少优秀的书法人才。在几年书法实践教学中笔者认为中国的书法文化从娃娃抓起是有道理的。首先,“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所蕴藏的特质、形式美和抽象性,在世界各类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④书法是中国古老的汉字艺术,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催生了我们独特的灵动的气韵、风骨、写实、写意、言志、抒怀、寄托……等艺术审美观念,它值得我们一代一代地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其次,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建设未来社会的栋梁,是传承希望的最佳选择。同时,书法教育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那么,在幼儿园中应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实施书法教育呢?这种教学方式是否能充分地发挥书法教育在培养幼儿健康完善的人格中的作用呢?

笔者在几年的幼儿书法实践教学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尝试运用书法开放性教学分别从儿童自身情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兴趣培养,教学评价等四方面来激发儿童进行艺术探索的愿望,强化艺术参与的动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书法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 .C .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笔者认为开放性教学是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其特点是:

(一)、教学空间的开放性。传统的书法教学往往是定于课室这样一种固定式的空间里,理由是这种环境能让孩子安静写字,不可否认课室是方便孩子学习书法,也是大家一直以来采用的理由之一,但对于幼儿期的儿童来说,这种固定式的空间不适合培养孩子探知能力,以及不适合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学空间除了教室,还有户外的草坪、操场、展览馆等,书法教学也可以像画画一种去外面写生,去美术馆临摹大师的作品等。

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孩子在教室里面面对碑体埋头临写时,有的小朋友或许会问“好闷啊!学书法真没劲。”是啊,学书法除了写还是写,没有任何新鲜感,面对的就是毛笔、墨和字帖,每次写的、学的得都是这几种笔画或这几个字字(由于幼儿认字能力有限),对于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来说太局限了,不如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让幼儿更真实更贴切地理解和感受书法的好处。比如我的一堂书法创作课,我带幼儿到附近的文化广场参观书画展,在去之前我让每个幼儿都带上纸和笔,要求他们在欣赏书法展的时候选一幅自己喜欢得的书法作品,把它临写出来,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感受不同的书法作品,见识到不同的书法创作形式。改变了教学空间,幼儿感到非常兴奋,开放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活力,使他们的学习情绪更好。

(2)、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过去的书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写字,要求孩子写好字,写规范的字。 但对于46的岁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未能写出很规范的字,根据实际我们的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孩子们喜欢书法艺术,认识书法艺术。也就是说爱好是首要的。对文化的传承感情是首要的,就像是我们不能说一个博士比一个目不识丁的乞丐更爱国。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不可能都是书法家,但是我们的孩子将来都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中国公民。 

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让孩子每天都临池不懈呢,没有,完全没有,但是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当你感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试着写一会儿字;当你想哭却哭不出,想把一个什么东西狠狠地摔到地上时,可以试着写一会儿字。当你高兴得心动过速的时候,可以试着写一会儿字。我们希望幼儿可以通过对书法的学习习得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3)、教学关系的主体性。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通过直接交往所建立起来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书法开放性教学中笔者注重的是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学习,关注的是幼儿学习书法的情绪,如怎样调动幼儿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怎样设计一堂课能让幼儿在能力接受的基础上学得更开心,注重在写毛笔字中培养幼儿快乐的心态,培养幼儿快乐的心态远比会写几个字重要,快乐地写字,快乐地交流,快乐地玩耍,快乐地做一切事情。长大后他们就能快乐地对待社会,快乐地生活。

<三>、书法开放性教学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在课堂中的实施

(一)、制定具有开放性与趣味性的内容、注重激发幼儿兴趣

唯有符合幼儿接受能力、轻松活泼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积极的心理情绪,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期待。书法教学内容不外乎笔法、字法、章法三大类,把这些生硬刻板的三“法”巧妙地化解成一块块幼儿喜闻乐见的“小甜点”,即在每堂课中选取一个吸引幼儿眼球的名字,确定一项大家都能胜任的作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幼儿参与热情顿会高涨。如初次练笔是让幼儿参与游戏,即练抓笔就像猴子爬树,练笔画就像画“蜗牛赛跑”,“织网抓鱼”等线条,游戏式的教学打破以往枯燥的正规练笔方式,易于幼儿接受(如图三、图四)。学习简单的偏旁笔画时则用拟人的

方式,如在《瞧这一家子》一课中,我们把不同类型的八种钩(竖钩、横钩、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右弯钩、耳钩)称作“一家子”,汇总在一节课内来练习,虽然量很多,但由于之前对每个钩都作过单独训练,幼儿对它们并不陌生,没有丝毫畏难心理;又由于本课要求幼儿在比较训练中归结出八种钩的“共性”和“个性”,再加上拟人化的课题,内容制定不是蹈常袭故,而是给了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诱发幼儿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入到训练之中。这样的教例很多,如笔法教学中的《一对双胞胎》(长横和垂露)、《会变形的横折》、《波浪的启示》(斜捺)等等;这样的教学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乐此不疲,带着浓厚兴趣学书法怎样辛苦都是开心的。

(二)、开放师生关系、重教学过程的互动参与,丰富幼儿情感

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校长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美国的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分辨不出哪个是教师;而在中国,教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们的中心。这段话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之一。在课堂上,学生的任务就是听或做,认真的循规蹈矩的听从教师的安排的学生,被教师们认为是好学生,而反之则就是不听话的学生。如此“师道尊严”何来创新?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状况,建立开放性的师生关系。开放性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

1、以“师生互动”为基础,旨在表明师生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朋友”关系。注重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参与,关注幼儿学习书法的情感。

2、师生间的“顾问”与“主人”关系,即教师积级的参与,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为每个幼儿的充分发展、创新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和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并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动起来。在这一理论的引导下我们注重师生关系间的互动,在每一课的书法教学中,始终贯穿着情感体验,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竞赛、个人竞赛、问题辩论和抢答,“小老师”示范、合作学习等方式的,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心灵沟通。我们使用一些竞赛机制,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使课堂充满健康的竞争氛围。竞赛方式多种多样,有个人和他人的竞赛,使幼儿“见贤思齐”;抓住幼儿渴望成为小组中的积极因素,为小组争光的普遍心理,进行组间竞赛,增强团队疑聚力;有自己前后习作的竞赛,让幼儿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老师适时给予小奖励,让其充满自信;有作品展示竞争,如好的书法作品就给予展示到公共宣传栏上,与大众分享,这样的刺激竞争,幼儿学书法的积极性更高,情绪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兴奋状态。教学中,我们鼓励每一位幼儿全方位地参与,而不是某一环节的局部,始终关注幼儿的投入程度和情感体验,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增强幼儿信心

儿童是天真的,纯洁的,和艺术一样爱“真话”,“心里话”。所以儿童的书法作品可被视为“表象主义“的。对他们的艺术游戏加以简单评定优与劣是不负责任的。宽泛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幼儿在“自我陶醉”中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悦纳。评价既是对幼儿学习结果的检验,更是对在学习过程中诸多体验的交流,或知识点的掌握,或情感上的收获,或某一点的感悟,或合作后的愉悦,均可作为评价内容。改变教师“一锤定音”式的评价法,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评价,教师随机引导、鼓励幼儿的评价,促使他们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态。就其形式而言,有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等等。

1、幼儿自评——就是对自己的作品或课堂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自我评析,树立自信、增强信心,比如龙龙小朋友从家带回一幅书法作品给我看,那是一条幅式作品,上面写着四个粗犷稚拙的字—“天人合一” ,看他写的字体虽然不“颜”也不“柳的,但我觉得他写的很精彩,于是我请他在班上跟大家分享他的创作过程。

2、幼儿互评——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因为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们所接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过程,显现幼儿的真诚。

3、教师评价——具体说是教师要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作出评价。对每个幼儿的评语中都要有一定比重的肯定性评语。以保护和鼓励幼儿为主,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幼儿的作品教师更应予以认可,具体地评价他们提高的水平,改变过去整齐的横向评价。评价注重个别,从幼儿个人的成长来进行评价,以各种形式鼓励幼儿迈出可喜的一步,真正使评价收到好的效果。4、全班评——让幼儿针对某一幅书法作品畅所欲言,说自己的看法,张扬个性。

结  论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我所尝试的只是在书法教育中运用开放性教学试图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不足或不完善的层面,但在探索这种开放性教学中让幼儿在打破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教学环境下,比较轻松、愉快地去接受书法知识,感受书法艺术的熏陶,培养幼儿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培养其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通过书法教学中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使儿童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增强了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使他们融入了集体,自信心得到增强,促进了心理健康。

注  释:

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年9月,第249页。

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年9月,第255页。

心雅、元子:《聪明的孩子坐得住——注意力训练趣味游戏》,上海百家出版社 ,第3页

黄惇《当代中国书坛格局的形成与由来》(《书法研究》2001年第2期)

[美]保罗R.伯顿    戴维M。伯德  著盛群力 胡平洲 闫蔚等译,《有效的教学方式》,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  96页

论正确处理教学交互主体性关系的基本原则http://xkwq.e21.cn/e21sqlimg/files/fff20051226113536_886930249.doc

参 考 文 献

1、高尚仁:《书法艺术心理学》,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年。

2、李璞珉:《心理学与艺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3、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泠印社,1992年版。

4、韩盼山:《书法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英]鲁道夫  谢弗著,王莉译,《儿童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6、王鼎编著, 郭宪主编,《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与实践》,地质出版社,2005年。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