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焦兴涛:将“艺术感知力”转化为“创新驱动力”
在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看来,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超136亿的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榜首。而几乎同一时间,人工智能DeepSeek的爆火,让世界惊叹于AI的创造力。这两个爆火的现象级事件都和创新创造有极大的关系,“艺术教育正是激发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焦兴涛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来,他的履职工作始终围绕着“创新”和“创造力”这两个关键词展开。
“现在诸多领域都需要大量具备想象力、洞察力和勇于突破、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焦兴涛表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首次将“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列为美育的核心任务,这标志着创造力教育正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
通过走访调研,焦兴涛发现,目前我国普遍进行的美育教育中,创造力教育的实施存在一些瓶颈。例如,创造力培养被忽视、教学体系不完善、艺术与科技融合不足等问题。
为此,焦兴涛建议,在美育工作条例中,要明确突出着重创造力培养的美育课程比例。其次,由相关部门组织牵头融合艺术、科技、工程、数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结合国际“STEAM”理念,(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英文首字母组合)重构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美育课程体系。
此外,还要鼓励高校进行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的“新工科+新艺科”联合培养,为中国“STEAM”教育的实施进行专业和人才储备。
“今年9月,川美将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启全国首个‘艺术+电子信息’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焦兴涛介绍道,该项目旨在培养既掌握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又具有广泛的艺术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创造力教育是美育的灵魂,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石。”焦兴涛认为,唯有将艺术感知力转化为创新驱动力,才能培育出引领未来的“破局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能。
回顾三年履职经历,焦兴涛深感政协委员需以全新视角审视问题:“我们肩负着光荣使命,必须摒弃个人视角,站在国家高度和世界广度上,关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现象与问题。同时,还需在民生视角与政府视角间切换,对问题形成系统性、全方位的理解——这也是推动改进与解决问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