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四川师范大学以美育为切入点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6-01-05 11:40:58

四川师范大学以美育为切入点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 

要: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四川师范大学确立以美育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美育学校为主要平台,开发美育课程,改革美育形式,保障美育条件,构建以美育为切入点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取得明显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美育;育人理念;素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后,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对象的同质性不断降低,学校内部教学、科研、人事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促使我们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为美育提供的条件不够,把单纯的艺术教育公共课、选修课作为实施美育的途径,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又被简单地理解成“鉴赏”,忽视了审美情感体验和审美技能训练,更缺乏对美育其他功能的发掘和利用。

四川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秉持“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理念,把审美教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30年来,学校以美育学校为主渠道大力推进审美教育[1],先后主持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西南地区高师院校本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JS008A)的研究,系统开展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实施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2005年立项)、四川省教育教学研究专项项目《以美育为切入点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2005年立项)等改革项目,培养学生知美、爱美、创造美的素质,通过人格美、科学美、体格美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协调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基础上,将美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形成了审美德育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四育相互脱节、四育内部脱节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20099月,我校《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的教改成果荣获第6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一、确立以美育促进学生和谐、协调、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古希腊灿烂辉煌而又“早熟”的艺术催生出许多影响深远的美育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先后对美育的功能和性质做过深刻的论述。古罗马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活动。我国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美育的功能作了深刻的论述,而且躬身实践,一生弦歌不辍。在古希腊和先秦诸子的论述中,审美教育功能几乎都得到了高度的认同。

四川师范大学在美育思想观念、美育课程体系、美育师资队伍、美育教学条件、美育质量考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建设,并借鉴古今中外的美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确立了“以美启智、以美引善、以美健体、立美育人,以美的规律塑造和培养人”的理念,以西部高校的第一个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四川省重点学科——美学为依托,形成了1个切入点(审美教育,简称美育),2个基本方面(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3个主要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潜在课堂),4大保障系统(行政组织系统、专家顾问系统、教师自治系统和学生自治系统),5类教育资源(课程资源、活动资源、实践资源、环境资源、网络资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图1


二、构建以美育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

学校不断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改革,完善了“认识美—感悟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体系;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统合了思想品德教育、通识教育、人文教育、科技教育、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了在更高的思想平台理解和定位文化素质教育(图2)。


四川师范大学审美教育内容体系

(一)加强课程建设。以培养教师教育专业人才为主的高师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十分必要,这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所决定的,仅仅以“鉴赏类”课程或“美育活动类”课程形式,按选修课性质开设难以达到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美是具体的,每个个体的自由发展是整个人类自由发展的前提。每个人的经历、性格、能力不一样,每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情操自然不一样。因此,高师院校美育课程的开设应该多种多样,应因地制宜,挖掘自身优势,有统有分,因材施教,结合办学条件、学校定位、师资队伍、区域优势进行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特别重要的是,在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校内专、兼职和校外兼职教师一起建设。四川师范大学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素质教育拓展课程+美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专项类、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美育类4大类课程300余门(其中美育类40门);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水平。12门素质教育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出版《美育丛书》等特色教材20余部。通过美育学校实施美育课程选修,内容涵盖欣赏艺术和实用艺术,囊括音乐、舞蹈、美术、服装、影视、民间艺术、中华经典、交际艺术等。学生必选10学分的含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美育类的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选美育课程2门,修4学分)。

(二)建设第二课堂。学校以“艺术校园、文化青春”为主题,构建第二课堂系统,以五大论坛(美育论坛、巴蜀论坛、教育论坛、狮山大讲堂、科学论坛)、三大节会(大学生艺术节、学术科技节、社团文化博览会)系列学生活动、科研创新项目为主体,系列竞赛活动和师生自主文艺活动为补充,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第二课堂体系(图3)。近3年,举办论坛300余场,邀请国家、省市专业艺术院团进校演出20余场,参与学生超过8万人次。



(三)建设潜在课堂。人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成长。校园景观应该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所有景观现象应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作用,使人体验到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学校十分重视环境育人和全员自育,大力建设文化素质教育潜在课堂,提升校园景观的美育价值,以校园环境建设和利用为重点,发挥爱国主义艺术墙、孔子塑像、名人大道、校史长廊等潜在育人功能,建设和利用校内的成都美术馆、龙湖剧场、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等审美教育设施,利用《四川师范大学报》、《狮山青年》、桃李苑校园文化专题网站、师大电视站等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良好校风学风。学校组织优秀学生艺术作品在食堂、教学楼、会议室展出,通过学生组织开展义务劳动、美化校园活动,提供了校内艺术实践的课堂(图4)。




(四)完善保障系统。学校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党群职能部门、后勤集团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文化素质教育资源整合调控有力;成立以美学专家、管理专家、教育专家等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完善以工会牵头、艺术团指导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自治系统;形成学生工作部门协调、学生会、研究生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治系统。四大保障系统的完善,使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有组织、有资源、有监管、有成效(图5)。




以美育为切入点的文化素质教育保障系统

(五)挖掘五类资源。学校立足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不断丰富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资源、活动资源、实践资源、环境资源、网络资源。

加强课程建设,形成以精品课程引领的课程资源。所有300门素质教育课程文件齐备,教学规范,其中14门素质教育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四川省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并出版了《高校美育概论》等20余部素质教育特色教材。

加强活动建设,形成丰富的活动资源。一是加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创新性比赛的组织和开展;二是开展学生学术论坛;三是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展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和实验创新项目立项,资助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近3年资助重点项目83项,一般项目521项。四是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学生自主创业。近2年重点资助10个创业项目,资金总额达六十余万元,学生科技创业产品成功打入奥运会场馆。

加强环境美化与利用,与潜在课堂建设结合,形成了丰富的环境资源,学校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加强网站建设,形成丰富网络资源(图6)。




6 四川师范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资源体系示意图

加强实践教育。学校建立了历史文化遗产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12个审美教育基地;长期坚持开展文化艺术下乡活动,在革命老区通江县等地建设25个社会实践基地,在知名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6个,建立321个专业实践基地,与周边社区建立对口支援服务关系等(图7)。



7 四川师范大学文化素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系统示意图

三、形成审美德育模式,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美育教育的传统带动了学校以审美方式教育人,带动了学校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活动过程美化、环境建设审美化。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巴蜀人文论坛、艺术家进校园、创业者回校园、“发现师大最美”摄影展、学生作品上墙、“美化校园、感恩母校”——植毕业纪念树、廉洁教育书画展等活动,密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长期的审美德育使大学生在美的事物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在追求艺术真谛的过程中追求人生的真谛,达到由美入德、美德相通,实现了美感和道德的相互迁移,帮助大学生奠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学校近万人次师生志愿者分批进入地震极重灾区安县、都江堰、茂县等地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坚守茂县的研究生支教团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百个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四、以美育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的创新点

学校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统合的素质教育以来,获得了显著的培养效益,在理念、模式、机制等方面具有显著创新,被专家认定为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具有极强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一)理念创新:以素质教育统筹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坚持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统筹德、智、体、美四者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理念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先行性。(二)模式创新: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形成了独特的素质教育模式。通过不断拓展、延伸,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形成了1个切入点、2大方面、3个课堂、4大系统、5类资源在内的素质教育模式,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这一素质教育模式具有全面性和独特性。(三)机制创新:建立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通过系统全面改革,完善了以专家委员会为核心、以学校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多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运行机制,有效整合了校内校外的各类素质教育资源,形成了素质教育合力。

五、以美育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应用效果

2003年开始系统研究和全面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应用情况好,学生受益面广,产生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

学生艺术素养显著提高。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桃李杯”国标舞大赛、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等艺术类重要赛事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500余项。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06年至今,学生共有200余人次受到团中央、省、市委表彰。在成都市大中学生“一专多能”成长行动等竞赛中获得奖励500余项,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等为代表的优秀典型。

学生创新精神不断增强。5000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完成科研创新项目981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高校语言文字大赛一等奖、全国“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等国家和省级奖励3000余项,获奖人数达4000余人次,在《科技进步与对策》、《应用数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作品、著作500余篇(部),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

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100%的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校连续14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50个实习小队被评为优秀实习小队。

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5%97%以上的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感到满意,涌现出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如,从教仅2年即被评为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十万大中学生成长行动“一专多能”教师2003届毕业生张景静;工作仅2年即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导游”的2003届毕业生王翌;从教4年即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2004届毕业生何然;自主创业的2010届毕业生王博豪应邀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并且把产品推销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馆。

(二)实施情况好,有力推动了教学基本建设,形成了高水平素质教育平台

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水平高。开设专项类、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美育类4大类课程300余门,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其中1门素质教育课程《写作学》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美学》等14门课程被批准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和四川省重点课程,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好。成果实施以来,学校先后建设了12个审美教育基地、25个社会实践基地、46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21个专业实践基地和20余个社区对口支援社会实践基地,其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依托“艺术教育实验中心”和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批准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获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学校先后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等50余项奖励,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三)社会评价高,推广应用好,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受到同类院校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借鉴。学校的改革经验得到广泛交流与推广,30余次在全国、区域性会议上交流,40余所国内高校先后到校参观、学习、交流素质教育改革经验。

受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影响广泛。学校以美育为切入点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数十次对学校审美教育进行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建议更大范围内推广。200612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特色项目,被教育部专家组认定为“特色鲜明”,认为学校的做法解决了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强调专门训练,忽视甚至轻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陶冶的弊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对于高等学校开展审美教育、陶冶大学生情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非常具有开拓意义的探索创新,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极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1]四川师范大学于1985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了“四川师范大学业余美育学校”(199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简称美校)。美校校长由大学校长兼任。美校依托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服装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文学院、团委等先后开设了“美育技能类”和“美育理论类”共一百余门课程。学校规定,所有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修读至少两门美校课程(4学分)。同时,学校取地处成都之利,大量延聘艺术家进校开设美育课程。2006年,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尚美”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