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美育发展论坛
《2015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美育发展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本站讯:
2015年11月18日,《2015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美育发展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报告厅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由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舞蹈学院等联合举办,首都师范大学青少年美育研究发展中心承办。这是全国高校将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具体落实于舞蹈美育上的第一个高端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举行是北京美育工作成果的展示、经验的总结、方法的研讨以及未来的展望。
教育部体卫艺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等有关领导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北京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的艺术教师、学者、学生等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致辞并做了重要发言,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对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舞蹈与美育”,围绕着该主题延伸出 “大学生美育发展”、“舞蹈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高校舞蹈社团与美育发展研究”、“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四个分支主题。会议分别由北京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北京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副处长陈晓莉主持。
大会开始首先是北京市教委委员王定东致辞,他对会议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寄希望于北京学校美育挖掘更大潜力,上更高台阶。其次是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发表了特别致辞,其主题是《关于加强和改进首都师范大学美育工作的几点思考》。郑萼书记认为美育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美育对师范大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范大学是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好老师”最主要的场所,而首都师范大学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 人文艺术学科门类齐全,并且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未来教师、服务国家、北京市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经过多年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完善了美育“四有”工作体系,即有学科依托、有特色平台、有大师精品、有服务贡献,探索出了一条“两通道、两结合、两促进、两服务”的美育教学与实践工作机制。郑萼指出未来学校美育要建立全员美育的协同工作机制;要培养适应美育发展需求的优秀师资;要提升美育教研科研工作水平;要发挥服务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探索建立美育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巡视员万丽君出席会议并讲话《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她认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是目前国家发布的有关推进美育的层次最高的文件,是对美育的顶层设计。她特别从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发展目标、制度创新等方面对文件做了详细的政策解读。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专门发来贺信表示祝贺,他在贺信中说“舞蹈美育是舞蹈学研究整体架构中重要的一环。舞蹈美学需要舞蹈本体论成果做支撑,才能生成真实、可信的学理。”
参加此次论坛的与会学者对舞蹈美育的概念、现状、问题、改革,以及舞蹈与美育的关系等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出现了许多观点碰撞、思想火花。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吕艺生指出,舞蹈是意会文化、感应文化,舞蹈素质是一种文化素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舞蹈素质的培养。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潘志涛从清华大学舞蹈团谈起,说应该让舞蹈成为大学生交流感情、表达情感的方式,让他们感受舞蹈的快乐,在舞蹈中发现真善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赵洪介绍了清华大学美育观念与战略选择、美育实践、实施原则、社团管理等情况。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发言主旨是当下舞蹈高等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应急需尽快研讨改革的方向,如舞蹈教育观念的革新,从舞蹈技术向舞蹈艺术教育的转;从肢体外在表现向心灵内在修炼转换;从民族身体语言的表现向传承创新民族文化转变;从专业技术教育向以艺术为载体的全面育人转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茅慧认为理清观念,盘活资源是开展舞蹈美育的重要的环节,应对过往各类舞蹈美育的历程、现状、成绩、问题等进行盘点,在具备明确的观念前提下,再提出新方案。
在这次论坛上,有一些著名高校的艺术教师就开展舞蹈美育工作的成果经验进行了相互的交流。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邢高熙、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佟佳家、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杨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杨洁分别结合各自的学校的情况,介绍了有关校园舞蹈的现状、发展、模式、特点等,为在普通高校舞蹈美育课程建设、艺术社团开展等探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融合学校学科特色,发挥学生舞蹈团的先导作用,充分结合各校优势,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
首都师范大学青少年美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史红综合与会学者的观点,代表与会学者发布了《2015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美育发展论坛学者共识》(下面简称《共识》)。这一共识是既是大家对美育的功能、作用、地位的共同认识,也是对未来开展舞蹈美育所需的机制、方法、措施、目标等的统一认识。在这一《共识》里,特别强调要实现未来北京学校美育科学发展,需要探索建立美育驱动、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校际协同创新、高参小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需要搭建资源共享、实践与展示、学生艺术社团、艺术鉴赏公选课平等一系列工作平台;需要完善美育人才培养、美育人才质量评价、学校美育课程等一系列工作体系;需要加大政府对美育实践活动的投入力度、加大对优秀原创作品支持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一系列工作投入;需要加强对美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为实现学校美育的公平性、民主性、普及性、科学性、多样性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史红在《共识》还提出,大学生舞蹈节美育发展论坛将持续定期开展,下一届论坛将在出版《高等院校舞蹈美育文集》,建立舞蹈美育学者的交流联络机制,开发舞蹈美育慕课平台,建立舞蹈美育智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入建设。
最后,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做了论坛总结发言。孟繁华副校长首先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意义与价值,他认为会议“在理论上阐释了美育价值并确认了美育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实践上讨论了舞蹈美育的对人的发展积极意义与对身心和谐的价值功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希望首都师范大学的美育走在北京的前列,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的美育应该是内容最全、质量最好、水平最高。首都师范大学会以舞蹈美育为切入点,用舞蹈美育来带动全校美育的整体发展,开启学校美育发展的新天地。
本次会议从内涵、现状、转变、创新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审视了美育的发展问题,加深了美学界、舞蹈界对美育与舞蹈美育的深刻理解,提高了美育的自觉意识,拓宽了美育的视野,提出了许多积极推进美育综合改革和有效发展的思路与相关措施。此次会议必将开启北京学校美育提升质量、提高水平的新气象、新未来。(执笔 史红)
万丽君
王军
赵洪
吕艺生
潘志涛
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