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上海公立美术馆迈向"亚洲一流"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4-11-22 19:54:26
"大步流星"往前走 上海公立美术馆迈向"亚洲一流"

2014-11-22 04:40:3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君娜 选稿:张嘉欐

原标题:上海公立美术馆迈向“亚洲一流”

翻开日历,上海美术正“大步流星”往前走——

东方网11月22日消息:2011年3月5日,上海美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面向广大市民“零门槛”的艺术殿堂;2012年10月1日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世博会两大建筑地标开馆,填补了上海艺博馆体系空白;2013年12月8日,102件上海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美术在北京首次集中亮相;2014年6月26日,“上海美术作品香港展”在维多利亚港畔开展,这也是上海美协首次大规模境外展览。

作为“海上画派”的诞生地,上海不曾停止前行的脚步,无论是家门口的“码头”建设,还是走出去“闯码头”,美术人才在磨砺和滋养的双重作用下成长,为海派美术赢得新一轮的厚积薄发。

场馆建设完善艺博展示结构

长期以来,上海美术面临作品多而展示空间少的尴尬。市文广局艺术总监滕俊杰表示:“上海汇聚了数百万件各类艺术作品,仅上海市级美术单位收藏的中华艺术精品就达到三万余件。但由于艺术展览场馆和展示面积的限制,绝大多数艺术精品常年深藏库房,不少国际和国内的重大艺术展也无法在上海举办。”

随着两馆的建立,这些已不再是问题。中华艺术宫选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改造完成后,在规模、配置上接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奥赛博物馆等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选址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自2012年10月1日开馆以来,两馆坚持公益性的价值取向,着力于从传统美术馆向国际标准的艺术博物馆转型。

两年来,中华艺术宫接待观众450万人次,展出作品逾15000件,举办学术活动70余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327场,初步搭建起集聚国内外优秀美术资源的机制和平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两年来参观者突破68万人次,2014年较2013年同期观众人数增幅在30%左右。此外,正在建设中的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已进入收尾阶段,初定于2015年3月开馆。刘海粟美术馆定位于上海的“青年美术馆”,三馆将形成上海美术场馆“三足鼎立”。

上海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介绍,上海目前拥有各级各类美术馆47家,数量在全球21座著名城市中名列第一,所办展览从2012年的260个,上升到2013年的285个,2014年1月至9月底已达278个。全年观众人次从2012年的260万递增到2013年的360万,在全球21座城市中排在前六。“上海的公立美术馆距‘亚洲一流’的目标越来越近。”

佳作频现为“海派美术”添彩

“我们要让美术这张海派文化名片更好地发光添彩。”上海美协秘书长陈琪表示,“全国很少有像上海这样在油画、国画、版画、雕塑以及水彩画五大画类平衡发展的城市。”

近几年,上海创作了许多优秀美术作品:画作方面,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选中,中国画《陌生》、版画《小巷故事多》等获银奖,雕塑《1949新中国少先队员》获铜奖,油画《焦虑的人》、《少女的心思》、《港湾》等获2013全国油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书法方面,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上海有18位作者的作品入展,其中张丰、杨贤淼获优秀作品奖;摄影方面,《岁月如歌》、《穿越时光》分获上海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纪实类照片组金奖、艺术类照片组金奖,《上海当代博物馆——烟囱内》获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商业类银质收藏作品。

为发挥上海“美术重镇”影响力,上海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发挥自身平台作用,引进更多国外优秀作品展和兄弟省市艺术展来沪亮相;另一方面组团出去“闯码头”。2013年12月8日“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102件上海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美术在北京的首次“集中”亮相。有人将此行比喻为“进京赶考”,业界也打出高分。

打造没围墙的“美术大课堂”

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宫、徐汇艺术馆等沪上各美术馆,在开馆之初就把公共艺术教育纳入体系。其中,中华艺术宫继承发展上海美术馆的活动品牌项目“上海美术大课堂”以及“流动的美术馆”,创立了“儿童美术馆”和“艺术宫教育长廊”项目,将中华艺术宫打造成为艺术美育的现场课堂和公共平台。

当代艺术博物馆目前已形成以论坛、讲座、活动、演出、放映、工作坊和会员机制共七大板块构建的公共教育服务框架,影响面覆盖几十万普通市民。2013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被评为“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文化艺术体验站点”。

根据统一部署,2014年起,中华艺术宫牵头建立了“1+17”全市美术馆资源联动机制。同时,设立不同门类的艺术体验基地,作为各个区县依托美术馆开展艺术教育的中心,如将徐汇艺术馆培育为西洋画体验基地、将喜马拉雅美术馆培育为现代艺术体验基地等。如今,上海已基本形成市区联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崭新格局。

专家点评

施大畏(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上海美协主席)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美术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中国美术舞台上,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老中青画家和令人瞩目的优秀作品,形成了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上海随着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开放服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艺术博物馆的格局;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实施的“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则为艺术家展示自己的才能搭建了平台,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成长起来;去年成功举办的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更是成为新世纪以来上海美术的一次重要检阅,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收获了肯定和动力。

邵大箴(美术理论家)

我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吹来。上海美术作品最大特点就是创新,而这种创新同时还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看似随意发挥的地方也有着文化内涵。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