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论歌唱教学中的四原则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8-05-22 11:32:44

曹周天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就曾指出, “歌唱是培养音乐素养的最好途径。儿童的唱歌和说话是同样的自然, 通过歌唱这一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 使孩子们的歌喉———人人都具有的乐器日臻完美, 这既切实可行又容易奏效。歌唱赋予人类的音乐认知往往是深入内心的。因此, 在中小学开展好歌唱教学活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教学原则的角度对如何开展好歌唱教学做相关理论思考。一般来说,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目的、过程以及教学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因而, “它对于如何处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起着指导作用。” (1) 许多教育教学规律都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的指导, 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原则一:唱谱与唱词相结合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由乐谱和歌词两部分组成的。歌唱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流畅熟练地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这其中就要求演唱者既要能咬准每一个字, 又要唱准每一个音。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唱谱与唱词之间往往存在矛盾。这是因为, 有些歌曲旋律比较简单, 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学生听过几遍后, 就能大致哼唱出主旋律。之后再将歌词带入旋律, 就能够完整演唱歌曲。整个过程跳过了读谱视唱的环节。但专业音乐学习者都知道, 对于一首歌曲的把握, 只有从乐谱上去认识它, 才能获得较为精确到位的认知。因此, 在开展歌唱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从精读乐谱入手。可是, 声乐作品的歌词部分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一些经典的作品, 其中的歌词部分以其优美的遣词造句和催人奋进的导向意义,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因而, 在教学中对于歌词的把握也尤为关键。

坚持唱谱与唱词相结合的原则, 就是在试图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究竟如何来理解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第一, 科学分析乐谱与歌词的难易度。如果歌曲的旋律在视唱方面存在难度, 那么就应当将重心偏向读谱教学;若是歌词较为复杂, 则可先将重点放在对歌词的讲解上。第二, 培养学生将歌词带入旋律中演唱的能力。歌唱艺术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能将文字与音符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其实给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视唱初期, 出现唱谱与唱词不协调是很常见的。在这个时候, 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以歌曲的旋律为纲, 在把握好旋律的基础上, 将歌词有序地唱出, 再经过反复的练习, 方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原则二:局部认读与整体视唱相结合

这一条原则所关注的重点是在歌唱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音乐是具有整体感的艺术, 各种音符与多样化的节奏共同构成流动的旋律。然而, 在实际的歌唱学习中, 要想一次性地做到对乐谱的整体认读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乐谱的认读必然要经过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然而问题就在于, 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视唱的过程中, 总是拘泥于很小的细节部分, 则容易挫伤学生视唱的积极性, 甚至会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得不偿失。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平衡局部认读与整体视唱之间的关系。

如何才能有效地处理在歌唱教学中的部分与整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来尝试解决。第一, 在指导学生识谱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难点进行着重提示与讲解。这对于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破解乐谱中的重难点起着重要作用。第二, 通过播放音频、教师示范等方式, 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整首歌曲的旋律线条及曲式构成, 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获得较为生动的感性经验, 从而帮助他们更为便捷地从整体上把握所要学唱的歌曲。

原则三:追求准确性与突出旋律性相结合

隐藏在这条原则背后的是关于歌唱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之间的矛盾。歌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它既要求演唱者能唱准旋律, 又要唱对歌词;既能流畅连贯地演唱, 又能在演唱过程中处理好气息的运用及情绪的表达。这无疑对于每一位演唱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管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要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歌唱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降低或者忽视对演唱者的严格要求。从更高远的层面来看, 音乐艺术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 要想让音乐达到艺术的境界, 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层面的规范和要求。因此, 以科学性为基础, 不断地追求更高的艺术审美, 是教师应秉承的教学信念。所谓追求准确性, 是从歌唱教学的科学性方面来说的。既然要演唱一首歌曲,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它唱准确, 唱到位。而突出旋律性, 则是从演唱的艺术性层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为了能在歌唱教学中较为充分的实现这一原则, 不妨可以从夯实基础和审美引导两方面着手做一些努力。首先是夯实基础。学习唱歌与学习其他任何一门技术一样, 只有经过严格的规范要求与反复训练, 才能最终达到熟练乃至炉火纯青的自如境界。在这一阶段, 应当侧重于追求准确性, 力争第一次视唱就做到精确无误。其次是审美引导。等到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演唱歌曲时, 歌唱的艺术性要求就逐步凸显。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艺术处理和审美表现力, 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体味艺术作品的神韵。

原则四:个体尝试与教师示范相结合

这一条原则是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角度来看的。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一样,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对永恒存在的矛盾。追求二者达到完美的平衡是理想的教学状态。一方面, 学习是学生个体探索实践的活动, 尤其是音乐学科, 个体尝试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另一方面, 学生的这种尝试并不是漫无目的的, 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与标准示范。柯达伊曾说:“一个歌唱教师要比一个歌剧指挥重要得多。因为, 一个蹩脚的指挥只会令听众失望。但是, 一个糟糕的教师会在整整30年内将30个班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由此可见,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的示范作用在音乐教师身上具有更为显著的意义。

因此, 在进行歌唱教学时, 就应当将个体尝试与教师示范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 个体尝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自我识谱及视唱能力,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歌唱教学中的主体性, 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 教师的精确示范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标杆与榜样。“ (教师) 范唱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特定的歌唱技能, 更深切地演绎歌曲的内涵, 在体验的过程中或过后经过内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优秀的音乐教师总能通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深深感染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熏陶和陶冶。需要注意的是, 在处理这一原则时, 要特别重视并把握好个体尝试与教师示范的时机问题, 即个体尝试演唱应建立在学生掌握演唱要领的基础之上, 而教师示范则应放在学生个体尝试出现困难及错误之时。只有这样, 运用这一原则所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

总而言之, 若想将这四项原则很好地融入歌唱教学之中, 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 其关键就在于要能将每一项原则中所提及的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 教学原则的探讨更多还是在方法论层面上所做出的理性思考, 究竟如何运用到歌唱教学的实践中, 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及客观条件做具体分析, 切不可将对教学原则的使用机械化、教条化。

注释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9.

2 周爱华.谈歌唱教学中的范唱[J].中国音乐教育, 2012, (12) :39-4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原文载《音乐天地》2017年第12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