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研究>
阅读文章

李县飞:新时期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现状的美学思考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7-10-12 17:47:03

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立项重点课题《以美育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成果论文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2016-2018年度校本化重点课题《让美作主——现代大学生美育基础课程资源建设探究》成果论文

 

以美立德  以美立言  以美立行

——关于新时期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现状的美学思考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科研处  李县飞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近年,随着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工作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矛盾与困难正不断出现。新时期下如何做好一个与时俱进,因应学生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笔者认为,现阶段只有以美育为工作手段,才能更有力地形成“立德树人”的有效抓手,以美立德,以美立言,以美立行,才能把美育这种心灵教育映射到每一位高校学子的校园成长历程中去。

【关键词】美育  立德  立言  立行

 

近年,随着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展形势惊人,智能手机大量普及,各种文化信息与娱乐活动资讯充斥着社会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现阶段高校校园德育工作开展的技巧和成效形成了全面的冲击,德育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与困难正不断出现。近期,全国上下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的主题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强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意图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那么在新的时期下,如何有效地做好现阶段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相对而言,美育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施教主体,他们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看法与判断,他们对自身人格的塑造结果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学校立德树人这一最重要的教育过程。当世界已经改变,学生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群体,思想状况空前复杂,精神世界呈现为多元化生态,我们发现,唯有不变的应该是他们发现美、追求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成长初心。笔者认为,现阶段只有以美育为工作手段,才能更有力地形成“立德树人”的有效抓手,以美立德,以美立言,以美立行,才能把美育这种心灵教育映射到每一位学子精神世界中去,因应他们的成长,感知和唤醒他们的灵魂,做好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情怀而又具有责任担当意识的新时代学生。

一、以美立德,做德美双馨好教师

无可否认,现阶段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思想现状堪忧,来自网络世界和享乐主义的各种诱惑与干扰以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也更为强烈。我记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是这样论述教育的真谛的,“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就是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而教育的现实是我们很多院校中的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可能还不达标,准确地说,他们的灵魂可能还在路上。习主席曾提醒我们的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培养什么人,第二个是为谁培养人,第三个是如何培养人。问题看起来好象很简单,虽然说是“大道至简”,但也是“知易行难”。其中有两个现象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是一些教师本身品行都有待提高,对生活和自然的认知都还停留在一个有待成长的水平,二是不相信马克思的人却在给我们的学生正讲授着马克思主义,正高谈阔论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人生理念与精神灵魂都还在挣扎中的教师,他是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从他的身上,去学会做人处世而安身立命的的社会知识。

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经有一个教育箴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积极的生活理念与人生观,而又具有中国文化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的现代学生,培养我们的教师是不是要首先成全和建构自己的真善美的理念,培育自己发现美,追求真,崇尚善的先知先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与途径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对现阶段的一些教师进行中华传统美学的教育与熏陶是何等之重要。教育面对的是一个学习个体的成长,可能是一个痛苦的改变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一个施教主体不懂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原理,在自身的灵魂理念上不享受美与德的结合,可想而知他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也肯定是不合格的教育“产品”。正如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经典台词,“人心的恶火,佛都灭不了”,“你念的什么经,度的什么人”这些台词出现后很受观众的推崇和品悟,也算是对我们的启迪了。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世界变化实在太快,但永恒可以不变的是我们人类对美的追求与肯定,是我们那种积极生活的美的人生态度与生活价值取向。我们有一个很朴素的希望,就是希望我们的教师要做一个美的教师,具备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万物的美的感知,进而追求真善美,摈弃假丑恶。正如费孝通老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要在教师的身上首先成就美育之花,才能更好地去感知与唤醒我们的阳光学子,培养出有理念,有情怀,有担当的年轻一代,

二、以美立言,做传道授业好教师

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里可能是师父的最简单解释了。语言是教师实现教育教学交流的主要载体,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我们认为,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学生可以找到学习的模板和示范。那么,如何可以做到以美立言?教师语言之美,可以从美的生活言论与课堂工作表达体现出来。在当今社会,有两种人是要特别重视语言表达之美的,一是政府公务员,二是人民教师。他们都代表着政府和社会的形象。曾几何时,我们会发现某教师在课堂上讲黄段子,某教师在职业工作过程中满嘴的粗言滥语。这几天我们还在传播着一个不好笑的笑话,说的是某校班主任动不动就对学生说“要是不话,就弄死你”,结果有一天,班上有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学校同事都在问这个班主任,“弄死这个学生没有?”。这事搞得大家趣味盎然,当事人则略显尴尬

当然,社会上以美立言的案例也有很多,我们在前几天注意到了北京青年报2017628与读者一起分享了“高分残疾考生请求带母上学 清华校长深夜打电话关心”的新闻,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在2017年6月27日给一位来自“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定西一中毕业生高三考生魏祥(残疾考生,高分648分)回了一封信,信中说到,“首先恭喜你即将来到清华大学,继续你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看到了你写给清华大学的文章《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相信你早已具备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我们代表清华园欢迎来自甘肃定西的你!”,“对于你来说,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人生或许悲苦,但是请你足够相信,相信清华,相信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位师生,因为我们都在为一种莫名的东西付出,我想这应该就是情怀。党委书记陈旭老师也曾寄语自强计划的学生:‘自强就要做到自主,大学能收获什么取决于自己怎么去努力。’所以也请你相信自己,可以在清华园里找到热爱,追求卓越。”而在信的结尾,更是引用了冰心赠葛洛的一首诗,其中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美的语言总是能带给我们的学子一种永恒的温度,回信读来不禁令人潸然泪下,不胜嘘嘘。

从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其中渗透其间的清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困境中求学学子的那种崇尚真,追求善,向往美的肯定与认同。我们相信,这种以美立言的方式必将给我们的学生以无穷的力量与无尽的信心。

三、以美立行,做知行合一好教师

曾经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说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我很认同这种说法。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有它自有的规律和规则。上面我们说到“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也就是这个道理。按照美育的相关理论,美主要分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等四类。体现在立德树人上,这个可对应到教师的行为美方面去分析和感受。古人常用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教师职业行为中,我们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一些生活行为和职业行为上有所建树,以美立行,不忘教育初心,不忘人伦之本,知行合一,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用行动与担当去实践,积极支教与扎根山区教育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他们用行动去证明了自身教师使命的担当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这就是一种美的行为,让人感觉到有温度,有力量

近日,很多人都关注到了一则新闻《大学副教授带85岁母亲上课4年,老人患老年痴呆只认儿子》,主人物是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鸣,我们特别关注了他的内心表达,“我今年58岁,还没到退休年龄,所以没办法办理退休专门照顾老娘。而且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我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课程也不能落下。……其实带老娘上课,是为了让她在我的视线所及范围之内,……在别人看来,母亲患有老年痴呆,但在我看来,她仍然是慈母。有时候想想,都这么大岁数了母亲依然健在,就倍幸运。……我愿我的余生都陪老娘度过。”事实上,胡教授不但说到,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并且已坚持了四年有多。生活中有一种说法,“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简单;平凡的事情反复做,就是不平凡”。

我们常说,“你养我大,我陪你老”。但生活中我们能做到的实在太少。而以上的胡教授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最好的中华孝道精神。对于本职教学工作的尽责与担当,”通过“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也是溢于言表,这个可能比我们给学生上职业素养课的反复说教效果要明显好很多。真人真事真性情,触目可及,触手可感,这是一种可以洗涤灵魂的教育,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美,符合中华儒家的人伦与文化担当,体现出知行合一的大美精神

朝诗人查慎行在《舟夜书所见》中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教师就是一盏渔灯,它的使命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相信,传统德育手段已远远不能实现现阶段德育育人效果的时候,广大教师很需要有一个华丽的转身,能面对现实,从中华传统美学从发,主动建构自己的现代美学理念和人生价值判断,以美立德,以美立言,以美立行,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我们作为一个师者的责任担当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