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校园美育>
阅读文章

大连会精选:传统文化与爱心教育的美育实践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6-06-20 10:28:35
 

传统文化与爱心教育的美育实践及案例

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  孙洪锐

摘要】如何正确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科学地构建美育课程体系,改进美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及家庭的美育资源,进一步完善美育教育机制,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理论结合实践,找准美育实践的原点和载体,确保将美育落实到全面育人的教育实处。同时积极响应习主席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孝为根,以爱为本,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大框架下,使美育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走向全新的领域和高度。

【关键词】理论结合实践、原点和载体、以孝为根、以爱为本。

20151010,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美育的各种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全面教育空间。”[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象生动地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是当代人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美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  传统文化的初识与理解。

(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各种困惑,曾经有一位女生的表白始终让编者无法释怀:“老师,我觉得活着特没意思,你看我该吃的都吃了,该玩的都玩了,该看的都看了,我真的不知道接下来我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还有什么意义?”面对一个身为“3+2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的幼儿教师的质问,让编者一直下子陷入了沉思!想到了留美物理博士卢刚在爱荷华大学连杀六人重伤一人的情况下,他的遗书里曾有类此同样的疑问;还有林森浩给同学下药事件,药家鑫、马加爵……,心中不禁不寒而栗!想想身为音乐老师和班主任的自己,面对每天枯燥的音乐课程专业教学和各种问题学生,不也经常会生起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到困惑和无聊的念头和想法吗? 看来工作和生活的观念和意识确实需要重新改变。

2009年暑期,恰逢时任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的师哥冯长春来青聚会,偶遇山东科技大学的博导李忠等,从他们那里初步了解到传统文化经典,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人格魅力,他们给了编者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典籍和影像资料,从此编者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之路。几年的熏习,让编者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包含经典教育,又包含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虽然只学了冰山一角、沧海一粟,但编者的心灵震撼着、感悟着,完全被我们老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所折服,让编者明白了“行由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领会了“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处世智慧,同时感悟到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人生格局。几十年诸多对人生、对生活、对教育的困惑,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豁然开朗。

(二)传统文化之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讲求家和万事兴。在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中,讲仁爱,重伦理,尚美德。国家社科基金“一二五”教育学重点课题研究表明: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大约占百分之五十一,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步阶段,父母是儿童们的第一位老师,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义务。”[2]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认为:“德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因此道德的要素教育就应该从培养亲子之爱出发,逐渐发展为爱兄弟、爱邻人、爱全人类和爱上帝。”[3]这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传统文化的专业育人功能。

2014年暑期,应大学同学时任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丁旭东博士的邀请,编者参加了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中华音乐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论坛及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入会期间先后学习了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北京大学龚鹏程等教授关于民族音乐传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等专题报告,使编者进一步明确了多年来关于音乐教学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的过程、人格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孔子还提出“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的观点;《易经》里提出“乐者德之华也”;《礼记·乐记》提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可见民族音乐在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期间还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徐建顺教授讲的吟诵。《诗经·毛诗序》里面讲“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而了解到古人表达情感阅读诗词经典的特殊方式及特殊意义,这才有了后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孩子们学习吟诵,并获得了山东省吟诵比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探究美育教育之新思路。

1.美育的初识和理解。著名的法国艺术家罗丹认为“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4]关于美育,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巧妙地诠释了美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少年期的教育应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并强调音乐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情操、涵养理性三种功能,它能使人解困发、炼心智、塑造性格、荡涤心灵、进而通过沉思进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5]

2.美育的文化道德功能。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兴教授在《论美育的功能》里谈到:“美育具有“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功能;要使受本能驱使的自然人转变为能够自觉运用社会规范来支配行动的道德的人,不能单纯靠道德规范来约束,有效的办法应该是通过对美的追求,也就是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摆脱自然欲望的束缚,从而变得富有教养,塑造出“文化道德”的人,并由此使整个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论语》里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见美育的功能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认识美、追求美、掌握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过程。

3美育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中国美网主编李田在《呼唤完全美育,打造美育中国》一文中提到“能以美化人并见诸于实际活动就构成了一种美育,即文化美育”。中国音乐学院丁旭东博士《<意见>的正确解读》里提到“当艺术教育充分发展后,可能会出现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之间的错位,尤其侧重实践性问题研究。”针对当前社会美育现实如何有效地落实,美育的可行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美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两者同出而异名,就像一双孪生姊妹,分离并举而互为有无,可见德育和美育同是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4美育实践的原点及实施途径。《孝经》里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家和万事兴,人孝百愿成”、“诸事不顺皆因不孝”、“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可见孝顺父母是美育和德育的原点,事实证明几乎所有有问题的孩子都会有悖逆父母的行为,而后逐渐发展到不悌、不忠、不仁、不义。因此对孩子德育、美育的教育,从另一个角度上可以说,就是一个“孝”的教育。知孝、懂孝、行孝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孩子美育和德育的关键问题。

三、美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及案例。

结合以上观点和理论,分享编者在教育及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关于“传统文化之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美育”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

【背景】由于编者缺少正确的审美观,加上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定力不够,容易受社会负能量的影响,因此时常会感到人生的不如意和各种困惑。

【理念】行由不得反求诸己,诸事不顺皆因不孝。正人先正己,攘外必安内。

【过程】认真学习传统文化,诵读经典《弟子规》、《孝经》等,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多找父母的优点和好处,多探望父母,为父母分担各种忧愁,尽量顺着父母,为父母洗脚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真诚心去爱自己的父母。同时注意反思自己作为儿子、丈夫、父亲、老师、班主任等各种角色,扮演的是否真诚,是否尽心尽力。编者不断发现自己新的问题,不断改正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格局。

【效果】首先是编者自己身心受益,身体许多小毛病都不治自愈,和妻子孩子的距离也越来越亲近了,家庭越来越和睦,甚至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神奇的节节攀升。自己的脾气也越来越好了,同事们都惊叹我的变化。事业上也格外顺风顺水,连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都空前高分。其次收益的是父母,看到他们唯一儿子的变化,老人家的心情明显比以前大不一样,整天笑呵呵的,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孝顺,甚至妈妈多年的老胃病都神奇的不治而愈,孝顺父母真的好神奇。事实证明,诸事不顺皆因不孝,绝非枉然,传统文化能给每一个人带来实际的利益。

案例二:

【背景】2014年编者参加了北京市“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论坛及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期间学习了各种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并有幸学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徐建顺教授讲的“经典吟诵”, 而“吟诵”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很多学校(包括我们学校)根本是闻所未闻。

【理念】以“吟诵”为载体,让学生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受益于传统文化。

【过程】首先编者精心准备并讲授十三经的《孝经》,让孩子明白“孝”是一个人立身行道做人做事的根;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先父母,孝之终也。”同时明白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更要努力“养父母之志之慧”,使我们的父母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其次给学生讲授“吟诵”的技巧,以辅助于经典吟诵的实践。

【效果】学生们通过传统文化的熏习,尤其通过对《孝经》内容实质的理解背诵和吟诵,并结合编者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改变和实践,更深一层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对现实生活得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有幸参加了首届由山东省教育厅举办的经典吟诵大赛,编者辅导的学生在上千个节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全省经典吟诵比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案例三:

【背景】半路接了一个问题班级(3+2学前教育大专班),当时班级学习成绩级部倒数第一,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全校倒数,成绩极差,被倒数第二拉下很大一段距离,班级凝聚力很差,一盘散沙,同学关系也非常复杂,拉帮结派不团结,打架骂人迟到旷课是常有的事情。

【理念】家庭是孩子学校教育的开始,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美育和德育是教育的目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育的本质,修复孩子们与父母的关系是美育德育的开始和原点。

【过程】

1.  运用传统文化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理念赢得孩子信任。

2.  召开公开班会“孝亲尊师 感恩生活”,使学生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从内心升起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多找父母的优点,替父母分担家务和农活,为父母洗衣服、洗脚……,多找父母老师谈心(老师首先要做到经常找学生谈心)。

3.  召开公开班会“让生命充满爱”,使学生理解何为真正的爱!理解爱是对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奉献和感恩,使孩子们逐渐学会敢于向别人敞开心扉表达爱,面对同学和班集体能乐于付出,甘于奉献。

4.  创设社会环境,走向社会公益事业。编者带领班级学生多次参加公益爱心活动,让学生学会爱他人、爱社会,学会奉献爱心,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效果】仅一个学期的传统文化熏陶,班级学习成绩一跃成为级部第一,并连续三年六个学期均获得“学习优胜”和“量化优胜”双优班级,尤其是学习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之间也学会了相互帮助、相互体谅、求同存异、精诚团结,整个班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并被光荣的评为全级部唯一的一个 “青岛市级优秀班级”,还被全国“蒲公英公益平台”授予“优秀公益团队”的光荣称号。

四、关于美育与传统文化爱心教育的几点思考和遐想。

1.每当迎接新一届班级的第一个班会,编者总会问孩子们相同的一个问题:“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虽然同学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统一思想后,得出共同的结论就是:“我们要活出一个身体健康、充满爱心、幸福快乐的美好人生。我们必须抓住当下,学习掌握并拥有这份爱的能力。”我想这应该就是对美育的最好的定义!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以健康之身体,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枉然。”[6]

2回顾中国从建国到现在的教育历程,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然后又到了现在百花齐放的差点教育、全纳教育、悦纳教育,以至于现在我们正在做的美育。这让我想起了我们高中政治课本里的第一章第一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是的,任何一个理论或者体系,都离不开当前的经济和政治。但是有一种东西它从头到尾贯穿始终,如果缺了它,就像是鱼儿没有了水,瓜秧离开了土,那就是“爱心教育”。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7]而纯然的爱心是真诚的、善意的、利他的,首先是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基础上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奉献和感恩。

3爱心教育需要能力更需要执行力。医学上做过一个调查,近十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百分之二百之趋势大幅度上升趋势,且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专家们对这一患者的群体调查发现:这个群体的人不乏爱的行为,她们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主力,但是她们恰恰缺少的是爱的能力,她们通常在付出的同时感到委屈,满腹牢骚,感觉付出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结局;所以爱需要能力但更需要执行力,传统文化的修学次第里讲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如果缺少笃行,前面的过程也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意义;《弟子规》里面讲:“行高者

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还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在行中知,在行中学,可见爱更需要执行力。

综上所述,美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爱的过程;是教育者提升自己爱的能力的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尊重、信任、理解、宽容、感恩、奉献的过程;是将这种爱的能力通过教育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传递给受教育者的过程;更是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过程。如果把美育比成一棵树,“孝”是树之根,“爱”是树之本,而传统文化是土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不断学习老祖先的优秀智慧,真正做到以“孝”为根,以爱为本,并具足了爱的能力和执行力的时候,实现美育的普及性、育化性、超感性和完全性就不再是一个梦。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M].国务院.2015

[2]《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3]《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管旅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管旅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6]《教育漫画》,(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

[7]《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夏丐尊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7

作者简介

孙洪锐,全国教师成长研究协会会员,山东省传统文化讲师团讲师,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讲师,青岛市优秀义工,平度电台“国学小课堂”栏目创始人及优秀嘉宾主持,常年组织参加全国蒲公英公益平台的义工活动及企事业单位传统文化论坛,从事师范学校班主任工作二十余载,用传统文化理念管理班级,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联系方式13792918210

    156857194@qq.com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