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校园美育>
阅读文章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8-20 09:35:30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257091)  杨守菊

  在中学生物课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展示生物界之自然美,强化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对于培养中学生具有感受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促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

  1 坚持美与善、真、健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应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形成、思想品德的培养、健美身体的发育来进行,与德育、智育、体育紧密联系,做到美与善、真、健有机结合。如学习运动系统时,讲述骨、骨连结、骨骼肌的同时,渗透人体比例匀称、富有曲线的形态美,指出只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站立坐行的正确姿势,才能保证体态健康优美。

  坚持这一原则,培养学生审美观,应突出以下3点:

  (1)对外在美的感受。艺术家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的外部特征的美,这种美突出表现在颜色上。自然界可谓五光十色、万紫千红。“花”是绿色世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玫瑰、黄菊花、白水仙、紫罗兰、黑牡丹,争奇斗艳、千娇百媚;各种树木也色彩斑斓,春天的垂柳碧绿,秋天的枫叶火红。不同的动物也以特有的颜色装扮自己,金龟子金光闪烁,红蜻蜓通身绛红,大熊猫黑白分明,孔雀开屏更是五彩缤纷,它们为装点美丽的自然界做出了无私奉献。教师如果经常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给学生讲解各种颜色的特征,以及构成的自然画面为什么如此美丽,那就不但能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大大提高他们感受美的能力。

  (2)对美内涵的理解。各种生物都以特有的造型展现其形态美:颀长的枝干,对称的绿叶,团团花瓣构成奇妙多姿的几何图形;动物的形态美更为生动,天鹅端庄秀丽,仙鹤纯洁高雅,大象稳重敦厚,狮虎勇猛威严。老师只要加以引导,面对自然界各种别具一格的形态美,学生都可以从中吸取美的养料。仙人掌茎干矮粗,通身棘刺,可谓奇丑无比,然而仙人掌正是凭借变态肉质茎贮藏大量水分,叶变态为刺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从而顽强地生活在干旱的荒漠上,体现出适应生存环境的生命美。黄蜂腹部黄黑相间的条纹,让人不寒而栗,而这种醒目的条纹却是一种警戒色,使黄蜂避免了天敌的伤害,就物种繁衍保持自然界中物种稳定而言,完全可以理解为动物形体的美。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理解了美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

  (3)对美意义的鉴赏。生物有种种行为,令人赏心悦目。向日葵从早到晚朝向太阳矢志不渝,植物的根向水、向肥伸展,深深扎根于大地怀抱。遇到敌害,雄麝牛在外,把雌麝牛和小麝牛圈在里面,勇敢地同敌害斗争。狼以羊为食,从2个物种之间关系看,是种间斗争,羊是牺牲品,但从整个生态系统来看,由于狼的存在,限制了羊数量的过度增加,保护了草场,从而维持了生态平衡。狼这个“凶狠的”动物,确实是保持特定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坚强卫士,大自然协调美的维护神。通过对大自然万物生灵的具体剖析,阐述事物的两个方面,既体现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又强化了学生对美意义的鉴赏。

  2 坚持愉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美的能力

  实施美育并非一味追求感官的愉悦,而应通过美的形象、凭借美的想象,由愉悦耳目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目的,真正做到寓美于教。如观赏大熊猫时,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是它那黑白相间的颜色美和憨态可掬的姿态美,凭借思维才能认识到珍惜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唤起人们积极爱护动植物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中学生由于受到文化知识、社会经历的影响,对美的感受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只有坚持愉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指导学生对事物正确进行分析、评价,才能培养和提高他们评价美的能力。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心理和生理上有了明显的变化,有些学生在穿着、打扮、身体发育等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教学中我们结合具体章节对他们进行教育,通过学习,学生们普遍能够正确欣赏人体美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评价美的关键是对美的内涵尤其是社会美的理解。教学中我们注意发掘教材中蕴含着一定范畴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我们校园内绿树丛生,草坪茂盛,鲜花盛开,环境优美,但有的学生却损花折木、践踏草坪、乱扔废物。针对这种现象,教学中我着重讲述了草地、树木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喜爱种植花草,并从中体现了高尚品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爱梅,朱德爱兰,周恩来爱君子兰。他们爱花寄情,体现出了伟大的胸怀,使学生认识到爱护、绿化、保护环境是一种行为美,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心灵美。有的同学不珍惜集体荣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学习“蜜蜂”一节时,我重点讲述了蜜蜂的群居生活,尤其是不辞劳苦的工蜂,有的当“清洁工”,有的干“警卫员”,有的做“侦察兵”,有的是“保育员”……各司其职,兢兢业业,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旦脱离集体,将无法生存,这就是一种团结互助的行为美。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集体意识明显增强,综合评价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坚持美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原则,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提高的。遵循美育理论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但能进一步巩固中学生感受美和评价美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坚持这一原则,我们结合生物教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教室内摆放鲜花,校园内栽种花草,创造优美的环境;观察解剖实验,操作规范有条不紊展示协调美;体育活动动作协调、优美,富于节奏感体现运动美。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蛋壳、蝴蝶翅、叶片、花瓣等动植物材料进行科技小制作。学生们将材料处理后,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幅巧夺天工的作品,再衬上不同底色、配上诗句,俨然是一幅幅艺术作品,这些工艺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艺术美,体会到用双手创造美的成功喜悦。我们还利用庆祝教师节等时机,指导学生制作彩色叶脉书签,那一片片鲜红、亮绿、金黄的叶脉书签,让学生从中产生美的感觉。然后又教学生制成贺卡,写上美好的祝福和感激的话语,送给敬爱的老师,激发了学生们的心灵美。创造美还要美化生活环境,显示出美的情操和行为风貌。为了绿化美化校园,我们建立了植物园,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各科代表植物,广泛开展每人栽培一株花活动,从翻土种植到浇水剪枝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要求详细记载生长情况并写出观察日记。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既为教学提供了实验教具,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配合爱鸟周,我们指导学生制作鸟巢,悬挂到树上,招鸟入巢,保护鸟类……学生们在对“美”的创造中充分体现出行为美。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