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艺术美育>
阅读文章

让美育造就挺拔俊逸“中国少年”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05-05 09:29:10
让美育造就挺拔俊逸“中国少年”
发表时间:2015-04-2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艺术院校调研和座谈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提供各类艺术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新贡献。(4月19日新华网报道)  
  或者音乐,或者美术,或者建筑,或者语文,或者摄影,或者数学,或者色彩美,或者对比美,或者和谐美,或者悲剧美,或者健壮美,甚至是怪异美,在课堂上激情呈现。校园成了“美的大观园”,讲台成了“美的舞台”,带来静悄悄而铮铮然的“人”的拔节、丰厚的文化滋养。  
  美育不是感觉器官和精神器官的愉悦,而是均衡与和谐、韵律与圆柔的韵律释放。 孔子就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从诗始,完善于乐,别林斯基也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当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把美的元素镌刻孩子心中,受到了更多优雅的感染、人格和道德上的净化纯化美化,他们的精神枝桠上的“小毛刺”,比如自私,固执,自以为是、过分封闭等等,就能得到及时的消解和剔除,得到更多的精神的光华、人格的壮美、积极的担当。  
  内心有了“均衡”与“和谐”,言行举止释放出来的则多是优雅,向上,阳光和温暖。没有任何人强迫、灌输,就已经达到了“行不言之教”的优良教育效果,这才是最为完美的教育:启动了孩子的自信力,自我修复能力。所以,我们才特别强调“以趣启智,以美育人,以化成人”,裁割掉各种工具性、功利性的冲动,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焕然一新的进步”。  
  审美规律、审美原则,美学发展和拓展,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哲学思想,比如国画中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有诸多相通。中国古代不少著名诗人,比如苏轼、黄庭坚等,就是画家和书法家。我们让美育走进孩子,也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送到孩子心田,增加他们的文化自豪感。  
  总有人将美育教育当做“多此一举”,真是短视!教育的发展,归给到底是“人”的发展、重在“成人”,成为有崇高理想的人、有感与担当的公共情怀、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非单一的“高分机器”,就算是我们为此牺牲、占用了孩子的时间,却让心灵长高了、眼里的感动多了、看人的眼神温暖而善解人意了、认识社会的态度也积极而平和了,这种道德上的成功、人格上的拔节,深厚的传统文化认同感,才是教育最应该追求的目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将课外美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学生课外艺术活动记录制度。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美育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当下的现代化教育应该进行深入和深度的继承和光大,想方设法把“美”与“和谐”,播进孩子心田,让他们成为内外兼修的“美人”,让校园出现更多“君子”和“淑女”。拥有更多的“美伟强力”,造就更多筋骨强壮、挺拔俊逸的“中国少年”。(克梅)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