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2021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杨晓阳:美丽乡村要倡导“一村一品”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1-03-10 11:23:35

中国美育网讯 全国政协委员杨晓阳


美丽乡村要倡导“一村一品”

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要落到实处,就要倡导“一村一品”。中国的乡村文化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而形成的。现如今,如果一股脑地把所有农村都修成标准化,我认为历史上的文化精华、理想美感就会被破坏掉。

民间艺术是民族艺术的根系和土壤。每一个村子的审美特色都是民间艺术与文化传统的体现。典型的国家保护文物,像故宫,是民族艺术的树冠和花朵,而民族艺术的根基与土壤就存在于一村一镇当中。只有一村一镇的审美受到重视,大众教育才能贯穿其间。

我们是农业国家,村镇文化是我们的立足点。留住心才能留住根,留住传统、留住美感、留住我们中华民族这些独特的本源文化,这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将所有的农村都建成一个模样,要倡导“一村一品”, 将中国文化的根系留下来,新时期的建设才能独具中国特色而受到世界永久的重视。

应尽快建设“中国艺术史博物馆”

根据中央部署,2035年将建成文化强国,全民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很重要,我们应该尽快建设具有自己文化传统的中国艺术史博物馆。

在实体的中国艺术史博物馆建设的同时,还可以同数字化相结合,通过大数据支持,建立网上的中国艺术史博物馆。

中国艺术史博物馆并不只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专业艺术团队而建设。它应该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必备设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可以了解古今中外艺术史的开端及其发展出的不同风格,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品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自身的艺术审美体系与标准。由此,既可促进国人整体艺术审美的提高,又可借助艺术丰富对其人生的认识、对其他知识的增长。有“高原”缺“高峰”的现状,其中民众对文化高峰的需求也是重要因素,有高峰需求才能出现高峰。

艺术教育要坚守“实践第一”的底线

自从中国的高等专业艺术教育转到教育部之后,比如美术、音乐、舞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只重学历、重理论研究,而不重视实践的问题。

艺术院校归属教育部后,按普通专业来对待,拿普通专业的规律来对待艺术和艺术教育,评职称论文,理论成了重中之重。比如美术,用论文来授学位、评职称。高等院校录用美术教师,首先考虑的也是学位。学位最高的是博士,而博士显然是理论专业的产物,全世界并不存在真正的实践专业的博士。高校教师清一色全要的是博士,就必然会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美术学是研究美术的学科。但美术是美术创作本身,是实践,是应重视极端个性发挥的专业,不等同于美术学。美术是画画、是实践,美术学则是理论,是研究美术的第二性,没有美术,哪来美术学。现今,美术院校按教育部的统一做法,都是重视理论、重视研究性的。甚至,研究类的高校还要高于实践教学型的高校。这严重违反艺术规律常识,全世界为什么没有实践类的博士?是根据艺术规律形成的:创作实践是讲个性的学科,而研究类则是研究共同规律的共性的学科。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虽然反过来理论也能指导之后的实践,但特别是对于艺术专业来说,“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不容改变的。艺术教育必须要坚守“实践第一”的底线,才是顺应专业特性的做法,才能促进艺术的健康发展。不能只重视红学家而不重视曹雪芹,如果没有曹雪芹,哪来的红学和红学家,艺术教育形同此理。请大家、请教育部思考,尽快纠正这种现象,将实践的高峰与理论的高峰待遇等同对待,即将实践类的终极学位及教师职称与理论的终极学位及教师职称等同对待,挽救了高等艺术教育才能促进艺术发展从高原到高峰。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