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第四届全国美育大会关注点之十五:美于心、育于行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9-10-16 14:50:48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创办于1881年,百卅芳华,附中三大优良传统——革命的传统、学习的传统、全面发展的传统,逐步积淀形成,并由附中人身体力行代代相传。三大优良传统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推动附中办学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美育,作为附中全面发展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附中自建校起(1881年英华中学)就有西洋管弦乐团、话剧社。而今,附中的美育工作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附中美育深广的积淀上,呈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探索出了新时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校本美育体系。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校园内润德楼艺术长廊)

一、理念的确立:别样美育,立体塑人

2006年以来,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育的价值和功能被重新认识并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附中将传统的音乐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规划兼具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以此为契机,涵盖音乐课程、美术课程、校本美育课程、校内外活动、校园美育软环境与硬环境在内的“别样美育”体系应运而生,由审美素养养成、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思维训练、爱国爱乡爱校情感培育、人格完善等构成多层次目标的“别样美育,立体塑人”的美育理念得以确立。

别样(Beyond),既表示不同于常规,也有超越之意。富于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附中别样美育以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兴趣为目的,超越终结考查课程。“别样美育,立体塑人”实际上是对附中“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全面发展,求实创新”办学理念的体现与回归。

2018年11月美育课题组李明哲老师案例《融合优秀地方文化的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入选全国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中小学美育改造创新优秀案例汇报

二、丰富美育课程内容,创新文化传承机制

附中的别样美育课程,包含音乐课、美术课,校本美育课程,辐射至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以福州特色文化为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与特长。目前,除了常规的音乐和美术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美育类校本课程还有《鲜鲜虾油味——学唱福州话歌曲》《软木画》《陶艺》《书法》《时光影像》《管弦乐合奏》《平面设计》等此外长期进行合唱团、管弦乐训练,以及学生自主开展的舞蹈社和乐队等社团活动

(音乐专用教室)

(校本美育课程专用教室)

其中,以精选优秀地方文化为基础开展的各项课程,是对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落实,也是传统特色文化传承机制的一种创新。

福州具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琳琅满目、韵味十足。附中美育课程开发团队通过分析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把课程内容锁定在两类福州文化形式上,一类是以福州方言为代表的语言(曲艺)类文化形式,另一类是福州传统民间工艺。以福州乡土文化为突破口,拓展美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有机渗透于美育课程中:

一是在常规音乐课、美术课中加入本土元素。如,在高一音乐必修鉴赏课《多彩的民歌》中,增加福州民谣及福州语歌曲的授课。

二是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如,编写校本教材《乡音乡情——福州话歌曲》,通过福州方言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福州方言特点以及福州歌曲特色,并贯穿福州曲艺形式的介绍与体验,使学生真正走近家乡文化;再如,将“榕城三绝”中的软木画,以及陶艺、篆刻(书法)等中华传统手工艺,开发成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福州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更在校园中营造了地道的家乡文化气息。

(乡土音乐校本教材封面及其内容)

(软木画、篆刻校本课程学生成果展示)

三是举办传统文化相关讲座,作为课程的补充与延伸。如,邀请福州民俗专家和福州语专家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介绍福州民谣,分析、演唱现代福州语创作歌曲,进行福州语歌曲的推广和宣传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先生给学生讲解福州语传统民谣)

美育课程的评价导向,与课程的内容同样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接受度与认可度。针对校本美育课程,美育课程开发团队不断摸索、调整,找到了切适学情、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评价导向:指向创新与审美素养发展——对工艺性要求不要太高,留足创造性的空间,把技巧、创作、美感三者统一起来。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传承与创新同时发生,学生得以表达属于自己的审美理解创造。

三、美育活动系列化,学生成就多样化

“别样美育”体系建立以来,附中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一方面支持管弦乐团、合唱团、艺术类学生社团等文化艺术团队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持美育活动的举办,搭建了更多更好的美育展示平台。近年来,附中美育活动系列化、品牌化,如定期举办的“班班有歌声”、“班班有诗颂”、校园艺术节、“五四嘉年华”社团巡礼、话剧比赛、板报展、美术作品展、书画摄影展等,还做到“多部门联动”举办活动,如,艺术组与德育处、校团委、语文组联合指导学生话剧社活动等。学生在美育活动中领会“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获得了学业之外的成就感,提升了学生的自尊水平,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精彩多样的校园文艺演出)

2019年9月9日,合唱团以快闪形式表演《老师我想对你说》,庆祝教师节的到来。)

以福建师大附中管弦乐团为例。不少团员从零基础开始,通过午休时间刻苦的排练,演奏水平不断提升,管弦乐团的舞台从校内慢慢走出校园,参加各类省级展演与比赛。团员们在乐团中,不仅得到了技能提升、情操陶冶、审美素养,还收获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排练之外,音乐组教师对团员生活学习积极关注,有问题及时解决,转变了不少家长“参加课外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的观念。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高考福州市文科最高分正是附中管弦乐团的成员。

(福建师大附中管弦乐团部分演出照片)

“别样美育”项目实施以来,附中学子在历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中,选送的参赛节目均获一等奖的好成绩,多次得到省教工委、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和通令嘉奖。近两年,在福州市教育局组织合唱与器乐合奏重奏比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这些活动对于福州市甚至福建省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起到了引领辐射的作用。

(福建师大附中艺术团参与的部分比赛、展演)

四、全员美育师资强,环境美育沉浸式

丰富的别样美育体系需要丰富的师资。为保障课程与活动能持续、有效地实施,学校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着手打造混合式师资团队。在校内,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鼓励有艺术特长的非艺术学科教师参与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生物正高级教师温青校长领衔开设《书法——汉字艺术》课程,此后又有语文科林生禄老师加入授课队伍;物理教师李明哲与信息中心吴建平老师联合开设《时光影像——摄影构图与后期处理》课程;生活指导教师陈琴开设《图像美化与平面设计》课程。

(《时光影像——摄影构图与后期处理》校本课程学生成果展)

《软木画》、《陶艺》和《管弦乐合奏》等校本课程的专业性强,此类美育课程的师资通过校外与校内混合组队解决。通过充分发挥家长、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从各渠道联系校外资源,包括:高校或教研部门的美育教学教研力量,专业艺术团体的从业人员,乡土民俗专家或民间文化传承人。

福州薄胎陶艺非遗传承人给学生上陶艺课)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指挥叶荣老师到我校指导合唱团)

(校管弦乐团专业指导专家团队)

这种校内外、跨学科的混合师资团队,不仅保障的美育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上课体验,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美育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亦促进了附中艺术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我校音乐组成为全省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承担多项省市级教研课题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艺术组有两位教师被认定为省级中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其中林群老师晋升为中学音乐学科正高级教师,并被遴选为省级名师培养对象;年青教师快速成长,多次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摘得大奖。

(教研与教学齐头并进的艺术教研组)

20189月26日,林群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

经过几年实践,别样美育体系从覆盖面较小的校本选修课,逐步渗透到日常课程和学生活动中,并有机融入校园环境,以点带面,营造沉浸式美育校园文化。

除了上文提及的在软环境上打造更多的美育展示平台,附中还在硬环境上,合理美化校园,如,邀请全体师生和校友参与美化校园一角的设计,再如,通过书法、篆刻、摄影等校本课程的学业作品展示,让“美”出现在校园的橱窗里、过道旁、石桌上、书架边……同时,学校通过多种措施保障非教学式美育课程的开展:将每周三下午自习课设立为社团活动课;主动联系“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全体师生带来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开展业余书画、插花等学习班。多样化的美育活动,亦让校园处处洋溢美,与硬环境一同,营造出如沐春风的校园美育大环境。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锦集)

2019年9月30日,合唱团为全校师生深情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推荐单位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