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第四届全国美育大会关注点之十四:新繁棕编艺术融入美术课堂的研究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9-10-16 11:09:02

一、问题提出

    1、源于时代大背景:

    在着眼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个战略大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背景下;在教育部关于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新的理念、新的课堂面貌展现新时代美术教师的风采。这就要求教师要走科研兴教的专业化道路。

    2、全国统编教材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各地学生的需要

    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人民满意的教学、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够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如何改革?教学,其实就是教师、教材、学生这三方面的内容。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尹少淳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说过:教材不过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教材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永远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也无法满足不同地域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工作一线的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环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扩展更大的教学空间,把教材用得更活更好。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确实有一些内容是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教师教起来也比较吃力。比如五年级上册美术《达城棒棒军》,咱们新都的学生哪里知道什么达城更不知道什么达城棒棒军哦,可能大多数老师都不知道。如果确实要教学生做泥塑,为什么不能够让学生塑“我的小伙伴”或者“我的……”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做起来一定兴趣十足,而且作品一定生动传神、趣味十足。这就是我们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源于生活美术的理念:

现代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主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这些理论理念都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实际需要,要关注学生生活圈子。

新繁棕编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20116月新繁棕编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繁棕编及编制产品时常出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但因城镇孩子远离乡村生活,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繁棕编感觉神秘,学生无法想象其编制过程。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引入新繁棕编一定能够唤起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中有美术,美术又美化、服务于生活。

4、源于现在的学生手工制作能力缺乏

现在的城镇孩子手工制作的时间及机会都非常有限,动手能力很差,而动手动脑能力又是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素养。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通过美术教学,用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如雨露春风般地育人于教育科研之中。通过引进学生身边的民间艺术——棕编,让学生切实了解棕编艺术、欣赏并喜欢棕编艺术作品,学习简单的棕编技巧,用自己所掌握的技巧编制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能够为棕编艺术的传承、发扬光大贡献我们绵薄之力,同时唤起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培养手工制作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精心制作的工匠意识。

5、源于教师发展的需要

谕亭小学的美术教师除了本人即将退休以外,其他美术教师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教师。如何让他们尽快成长,担负起谕亭小学作为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的美术学科特色教育之大任?必须从抓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师专业素养等全方位的能力做起。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走科研兴教、科研助教的道路。其具体工作之一就是实施《“生活美术”理念下的新繁棕编融入美术课堂的研究》这个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并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掌握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研讨教材、活用教材,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核心概念界定

    生活美术: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新繁棕编:新繁棕编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20116月新繁棕编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棕编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棕树的嫩叶,就整个编织和加工流程来看是相当复杂和讲究的,一件产品的完成常常需要划丝、熏蒸、断青、起头、接头、穿边、扯边、剪边、剃头、着色等十几道工序。其作品涵盖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用品及部分花鸟鱼虫及龙、麒麟等形象。

三、研究综述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合为一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要学陶行知》中《教与学》一文第39页。)将棕编艺术引入美术课堂也是在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渐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要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农村地区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正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校美术学科很注重开发与实施适合本校学生特点、教师特点的乡土课程,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就本课题来说,是源自于我校距新繁镇不到十公里,新繁棕编产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时有出现,比如夏天的棕编扇子、棕丝遮阳帽、棕丝拖鞋,女士挎包时常看到民间艺人在街头现编现卖的棕叶昆虫、龙、蛇等等。这些看起来精致美观、活灵活现的作品既让孩子们着迷又感觉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变戏法”。曾经我拿了几件棕编制品给学生看,他们高兴地问这些东西是不是我编的,我说不是,我不会编。他们感到好失望哦:“老师就应该什么都会”,“我们想学,你又不会教”,“你不是逗我们玩儿吗”?然后,我说我跟你们请师傅、请新繁棕编民间艺人教你们,他们高兴得不行,后来一见到我就问什么时候可以学棕编。

    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我便邀请新繁棕编艺人到学校为棕编兴趣班的同学及美术老师上课,从棕编材料、棕编作品的了解到由简入繁地教授一些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棕编作品,师生们收获不小。

    201510月正式开始实施《“生活美术”理念下的新繁棕编融入美术课堂》这一科研课题以来,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及教师网上学习等形式,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棕编技巧;通过在棕编兴趣班的教学探索到每位老师在所教学班级每学期上两节棕编课程;通过用传统棕编材料到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可以用于编制的材料,如塑料带、布条、秸秆等等;通过编制传统的棕编内容到根据学生喜爱,编制他们感兴趣的形象;从依靠棕编艺人的教学到美术教师自主教学。这一系列的蜕变,学生学到了基本的棕编技能,增强了棕编兴趣,提高了动手动脑的编制能力,更可喜的是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平心静气地编制一些“成功”的作品。据调查,最近两三年,很多时候孩子们都会缠着家里的老人教他们编东西,一编就上瘾,别说吃饭就连带他出去玩孩子都不愿意去,这就使他们的课堂学习扩展到了生活空间,使他们的棕编作品异彩纷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其棕编技能从不会到会,在教育科研方面学会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系列棕编课程,学会了开发新材料编制新造型,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

四、本课题研究意义

在习总书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个战略大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背景下,开发适合谕亭小学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实施《“生活美术”理念下新繁棕编融入美术课堂研究》的教育科研,是我们用行动践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她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工匠精神、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热爱家乡、热爱民间艺术等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学生的眼里,美术是高雅的艺术,是艺术家的玩儿的东西,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将新繁棕编融入学生美术课堂,将民间艺人请进美术课堂,将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棕编艺术融入美术课堂,正体现了杜威曾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主张,以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新繁棕编融入美术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同时,我们的生活又是美术创作的源泉。我们要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光,在生活中去学习美术,又将美术学习应用于生活。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有了美术兴趣就可以静下心来克服困难完成作品。

就教材来讲,这一棕编课题弥补了全国统编教材的空白,为咱新都地区的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民间艺术找到了一个美术话题。这对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素养具有现实意义。这一课题的推广,有利于新都乃至成都各地的美术教师受此启发,将学生生活中的棕编、草编、竹编、藤编等民间艺术融入自己的美术课堂。学生通过编制,既学到了编制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关注生活中的编制艺术,有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同时,由于喜欢并耐心细致的编制,培养了学生专心致志、刻苦坚持的工匠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动手制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研究目标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美术教育效益有利于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基于中小学美术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导下,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深刻感受到目前全国美术统编教材部分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教起来吃力。另外,现在的中小学生缺少劳动时间和劳动机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没有劳动意识、劳动能力,更不会珍惜劳动成果,而劳动是学生未来必备的生活本领,也是国家建设、国家强盛的基础。

    本课题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将新繁棕编这一国家非物质遗产融入美术课堂的研究,寻找各个地区的美术教师都可以借鉴的如何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学生身边可以替代教材某些课程的本土教材的方法,寻找如何将学生生活实际融入美术课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学校层面来说,希望通过该教育科研培养年轻教师,为其他学校培养新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六、研究内容

1、理论学习

课题组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美术核心素养理论,学习杜威的《做中学》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2、吃透美术教材,弄清楚各年级各册教材所蕴含的知识与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找到其中不适合本学校学生地域特点的教材话题(内容),用适当的内容进行替换或补充。该课题重点是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制作方面的内容如何融入美术课堂。

3、研究新繁棕编历史,传统棕编使用的材料、编制作品、编制方法等等。

4、研究适合本校学生能够掌握的编制技巧、便于找到的编制材料、学生感兴趣的编制内容和作品形象等等,研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其兴趣、能力、习惯的变化及规律。

七、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教材部分内容离我校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不能够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及感知,使得师生教学受挫的问题,在课题实施观察中不断地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与反思,从而解决本校美术教育实际问题。

具体操作方法:

1.预诊:

课题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真切的感受到教材的部分内容远离学生地域特点,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难以互动,教学枯燥乏味。这一问题的发现,决定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探讨,便有了实施该课题的最初构想。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说干就干,我们正式成立由教研组人员、学校行政人员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确定通过学生较为熟悉的新繁棕编为载体进行课题研究,尝试外聘棕编民间艺人到学校开展针对棕编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小范围的棕编教学,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准备。

3.拟定《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书·评审表》:这是最初的一个系统化计划。其中“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研究评述”、“预期改革成效”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

4.制定具体计划: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申请书·评审表》的具体措施,其中“问题的提出”、“研究综述”、“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措施和拟开展的活动”、“预期研究成果和效果”等是该课题的行动指南。

5.行动:

“生活美术”理念下的新繁棕编融入美术课堂的研究》课题的实施,包含了参观、访问、学习体验、开发、教学、反思、收集、展示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边实施、一边评价与小结、一边修改。使整个课题实施不断创新不断具有实效性。

6.总结评价:

课题实施过程中,大的有阶段性评价,小的有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其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课题研究始终。

二)、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教师通过听课、磨课、课后反思总结,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使“棕编”教学少走弯路,使课研究逐步推进。

八、研究措施和活动

1、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参与到课题小组开展专项研讨活动,组织成员学习相关文献,从思想上让课题组成员重视课题研究,按照课题分工合作的原则脚踏实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针对本课题组人事状况的不断变动,及时补充课题组新成员。

3、以走出去的方式,课题组成员到新都区巧帆棕编合作社学习棕编技艺,以教学研讨的形式探讨适合谕亭小学学生学习的编织内容、技巧、材料,形成具有谕亭小学特色的棕编课程。

4、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进程,在所教班级中开展2—4节棕编课程。

5、加强领导参与,明确领导小组

6、稳定课题实验组

7、硬件保障

学校支持、组织教师参观访问、学习,购买必备的参考书籍、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8、软件保障

学校具有规范的教研保障制度,建立了教师参与活动的激励机制。

9、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若干学生作品进行展出。

2)、教师备课、听课、评课、反思及论文等各种影像、图片及纸质材料。

10、研究人员及研究侧重点:(略)

11、具体研究活动:(略)

九、研究取得的成果(认识性成果、操作性成果)

    新繁棕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编制程序、编制内容及作品要求。作为新都区的小学美术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标”理念、“核心素养”理念、“生活美术”理念作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系统地融入美术课堂,以学生生活中的棕编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励教师研究教材,合理的使用教材,增强校本研修能力与科研兴趣。使教师通过课题的实施在其专业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将作为小学生的美术课堂要引入该项内容,既可以了解新都著名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繁棕编,培养棕编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手工制作,培养专注耐心的工匠精神。但是,引入并不是拿来主义,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传统棕编的工艺制作流程进行课堂教学,必须精心设计,合理选用。传统棕编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棕榈树叶,编织方法有挑压法,挑压法又包括十几种方法;有编辫法,此法还包括缠绕法、绞辫法、收边法、盘花法、编结法,而每一种方法又派生出很多种独特的方法。棕编的内容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及花鸟鱼虫等等,如棕叶遮阳帽、扇子、拖鞋、提包、蝗虫、蛇等等。传统棕编作品的制作大多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其作品精致美观,令人爱不释手。由于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及地域性特点,我们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可以用于编制的带、线材料,如塑料带、电线、纸条、布条等等。技法上,我们优选出适合在小学生中教学的简单技法,如尺挑法、起心法、起边法、挂经法、编辫法、缠绕法。由于新繁传棕编的作品内容多是生活用品,不太符合现在的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课题组教师必须在表现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棕编”技巧编制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玩具、小凳子、小动物、水果、小筐子小篮子等等。在学生作品的精细度上,由于小学生的手指的力度不够,编制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不能够要求太高。通过这个课题的实施,学生有了棕编兴趣,喜欢动手编制,哪怕作品有些粗糙简陋,我们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应该给他们点赞。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新繁棕编艺人,而是让学生了解新繁棕编,初步掌握简单的棕编技巧,训练手脑协调的劳动能力,创造性地使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编制创作,学习并养成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作态度。

    以《“生活美术”理念下新繁棕编艺术融入美术课堂的研究》为载体,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不断丰富相关教育理念,深挖课题价值,力求突出新都的历史、区域文化背景,彰显新都区教育特色及本校作为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美术教学特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合理的棕编教学内容及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课程开发与教育科研能力,形成本校校本研修文化,使教师从只注重课堂教学转而在思考中教学、在科研中教学,促进美术教师群体进步。

    “新繁棕编艺术融入美术课堂的研究”在我校的实施,带动了本校其他学科教师在学校兴趣班的教学内容上的启迪,如有老师以织毛线围巾为兴趣班教学内容,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十、研究取得的效益

1、学生的收获

学生了解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繁棕编,学习并掌握了浅显的棕编技巧,懂得了生活与美术、美术与生活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选用生活中可用于编制的材料编制自己喜欢的东西,培养了手工制作、手脑协调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课堂上学习编制以外,还请家里的老人教自己编制,使得学生作品“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令人吃惊。近四年来,课题组已收藏了学生数千件“棕编”作品。另有刘思懿等四位同学参加《2017成都市”传承天府文化,感非遗魅力——寻找小小非遗传承人“评选活动》中分别活动最具创意奖、最具创意奖、最具个性奖、非遗小匠人奖。

2教师收获

    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不断丰富相关教育理念,增强了理论素养。通过校本开发深挖课程价值,力求突出新都的历史、区域文化背景,彰显学校美术教学特色,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合理的系列棕编教学内容及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增强了程开发与教育科研能力,坚定了科研兴教科研助教的意识和决心,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使教师从只注重课堂教学转而在思考中教学、在科研中教学,促进美术教师群体进步。

    3、社会效益

    新繁棕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能大多掌握在老一代人手中,由于经济的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再学这项技能,几乎没有以此为生的。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让本校前前后后三四千学生对棕编有了认识,他们的关注、编制也带动了家长,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让更多的社会人士重新认识、关注新繁棕编,为新繁棕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做出了我们的绵薄之力。

    4、学校效益

该课题从准备到实施近四年来,每一年五月下旬的学生艺术周都要收到四五百件“棕编”作品,2018年的新都区中小学美术教学成果工作坊展示活动中,谕亭小学学生的四百余件原生态的“棕编”作品独具特色,荣获工作坊展示一等奖。

该课题于2019年5月顺利通过结题专家的评审,现已结题。

十一、我们的困惑

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繁棕编融入美术课堂,弥补了国家小学美术教材的不足,对于传承非遗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棕编乃至美术学习兴趣,对于研究如何挖掘地方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寻找有效途径有其独特的意义。由于学生年龄的问题、可用于棕编学习的时间及其有限,课题组 实施此课题的定位也不是培养棕编艺人,所以学生的作品显得简陋、粗糙,与传统棕编的精细美观没有可比性。本来,学生有了“棕编”兴趣,饶有兴趣的编制他们喜欢的东西,不管作品是否精致美观,都应该得到长辈的肯定。我们坚信,“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就是从小事做起,从专注做起,从一丝不苟做起。我们国家的制造业雄踞于世界,不就是我国有千千万万具有工匠精神的普通劳动者吗?我们培养的不就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然而,一些“大人”并不理解并不看好他们稚拙的表现,以成人作品为标准来衡量小学生的制作,极大伤害了小朋友的自信心和“棕编”兴趣,使他们想编而不敢编。如何能够让社会人士、领导、专家理解儿童创作,以宽容之心接纳儿童作品的天真稚趣,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们的“棕编”,给孩子们敢于动手制作予以肯定,甚至理解支持本课题组的目标定位,这些又是给课题组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廖传明(成都市新都区谕亭小学)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