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北京市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2018校园戏曲节在清华大学圆满落幕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8-12-31 21:43:17

【中国美育网讯】由北京市教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北京市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2018校园戏曲节于1228日在清华大学圆满落幕。

北京市高度重视戏曲艺术在校园中的弘扬与传承,市教委于2016年支持成立了北京市学校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会,2018年又策划了校园戏曲节、戏曲知识大赛、戏曲知识读本发布、戏曲电视公开课、戏曲小国剧创作、戏曲经典剧目观演等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举办以来,已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和部分高校。

由清华大学承办的2018校园戏曲节于今年9月启动,立足校园,面向师生,辐射全学段的学校以及社区,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提升鉴赏力和艺术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2018戏曲节期间共推出19场高水平演出,涵盖京剧、昆曲、豫剧、越剧、曲剧、壮剧、越调、道情、评弹等多个剧种,配合演出,开设名家讲堂17场,多位戏曲名家走进校园与清华学子面对面。特设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越剧文化艺术周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了解不同剧种的艺术特色。此外,邀请戏曲专家导赏研讨,深化戏曲的艺术审美和理论内涵;开展体验工作坊及戏曲公开课,口传心授、讲解示范,在戏曲学习实践中培养戏曲爱好者。 

本届校园戏曲节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1. 坚持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教化民众一直是戏曲一个最直接的手段和载体,比起其他艺术,戏曲艺术更是以接地气的形式,让观众在观赏戏曲表演的过程,受到教育和感化。

本届校园戏曲节,集中引进了展现为大义舍小家的戏曲作品包括讴歌民族英雄的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表现上善若水、亲民爱民思想的越调《老子》新编历史剧豫剧《北魏孝文帝》讲述新科状元铲除贪官的太康道情《张廷秀私访》,第一个以少年包公长成为题材的四平调《小包公》、以及评弹《赵氏孤儿》等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让师生观众于春风化雨中树立审美观念,明辨善恶是非,陶冶道德情操、培育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

2. 关注地方稀有剧种的传播与发展

据普查,中国共有348个地方剧种。其中,来自基层的院团以及小剧种因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极具勃勃生机,同时由于经费不足以及缺少展示平台等缘故,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局限。

本届校园戏曲节特设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力图通过剧目展演、名家讲座、互动体验、座谈研讨等形式,关注地方戏曲艺术,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解地方剧种的文化环境和艺术特色,助力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参演的五个剧种均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有铁脚剧团之美誉,内乡县宛梆剧团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团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公益展演是清华大学首次迎来最基层级别的区县级院团演出。活动期间还特别进入到清华园街道荷清苑社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让学生和居民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

3. 尊重美育规律,寓教育于实践参与中 

传统戏曲艺术往往需要口传心授传承方式。艺术体验、实践与互动在普及戏曲知识、培养戏曲爱好者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届校园戏曲节共举办京剧工作坊近20次,通过逐字逐腔口传身授的教学和互动,让学员深入到京剧表演细处和深处,体会京剧的细腻精致和古典含蓄之美。此外,为拉近青少年与传统戏曲的距离,在剧目演出前安排了丰富的戏曲体验活动,如走台步、穿戏衣、化戏妆、拍戏照等,并进行全过程直播、互动,让现场的师生观众与网友都能真正领略中国戏曲文化。开设戏曲工作坊,通过口传心授、讲解示范、化妆体验、戏曲服装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师生在深度参与中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4.注重校园戏曲节的学术性

戏曲艺术的传承不仅需要通过观赏高水平演出领略戏曲艺术之美,更要探究其内在文化与精神,探讨其发展的方向以及传承的途径。

本届校园戏曲节格外注重高水平戏曲艺术观赏与学术探讨的有机结合。期间,举办五场演后研讨会及两场论坛,汇集来自戏曲界、文化艺术界、知名院团的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戏曲艺术家郑传寅、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等大批艺术家学者参加了戏曲研讨会为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播传承与创新献计献策,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扩大戏曲艺术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

5、丰富戏曲节内容,多种形式协同作用

除了举办高水平演出大师讲座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闭幕式期间还特别举办了系列活动总结戏曲节的工作经验同时进一步推动戏曲艺术大发展和戏曲艺术的校园传播传承

1227日晚,邓沐玮、李鸿良、李树建等多个剧种名家齐聚新清华学堂,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经典唱段新年戏曲演唱会。演唱会上,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市京剧青年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昆剧院、河南李树建戏曲中心、秦腔易俗社等院团被校园戏曲节组委会授予“特殊贡献奖”。清华大学校领导及各院团代表共同为京剧剧传承传播实践基地、昆曲传承传播实践基地、豫剧传承传播实践基地、评剧传承传播实践基地以及秦腔传承传播实践基地揭牌。

1228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办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专家、学者、艺术家围绕戏曲艺术在校园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进行充分探讨;著名学者楼宇烈、郑传寅、郭跃进、李鸿良、胡东成等学者、艺术家及学校师生充分交流研讨,共话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展。

当天下午进行戏曲进校园教育论坛,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教育部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学校代表、北京市学校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以及人大附小171中学等大中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分享戏曲进校园的经验,共同探讨戏曲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228日还举办了学生戏曲演唱会,为喜爱戏曲艺术的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来自清华附小、人大附小、北大附中、清华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及中小学的学生登台演出,演唱了京剧《卖水》《杨门女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昆曲《牡丹亭·游园》《西厢记·惜别》、豫剧《辕门斩子》、川剧《问病逼宫》等精彩唱段,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戏曲进校园取得的丰厚成果也看到了戏曲这门古老艺术在青年一代的有效传承

作为本届校园戏曲节的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历来重视京昆艺术教育与实践。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便有京昆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戏曲教育薪火相传,京剧队、京昆协会、教工京剧队等各种戏曲活动丰富多彩。2016年,清华大学承办教育部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2017办了首届戏曲节活动。本届戏曲节,在上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的影响力更大的戏曲教育与实践活动,使戏曲艺术不再是老人艺术“白发”艺术(观众老化),它蕴涵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越来越被青年一代理解接纳和喜爱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