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李田:呼唤完全美育,打造美育中国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10-23 10:08:12

呼唤完全美育,打造美育中国

在第二届全国美育大会的学术报告

中国美育网总编——李田

美育者,美之育也,以美育人的教育之谓也。

美育是在人类文明世界中崛起的一个独具人文风范的教育巨人和文化巨人,她从原生出世就形成一个庞大的用万象之美及其相关联的审美、艺术和美学来育人的人文教育体系,形成一个能在一切教育领域、一切社会领域和一切文化领域出现的人文教育实践体系,包括以美育人的实践内容、形式、方式和途径,从而造就一个博大精深,超拔卓绝,自由快乐又独特神奇的美育自我,一个多元综合,多姿多彩的完美自我,一个拥有教育功能优势,教育魅力优势及其教育价值优势的卓越的美育自我。因此,我们队中国现代美育亦即当下实施的美育的最高的也是最本份的要求和期待就在于她能够全面完整、充分持续地实现美育自我,能够在中国一切教育领域、一切社会文明领域和一切文化领域中鲜活地出现并且是一个中国的现代的新型美育的出现。

然而,总观我们当下现行美育的自身状况及其实施状况,我认为虽然相比以往的美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却仍远未实现完全的美育自我,仍远未达到完全美育应有的高度和广度,甚至对完全美育有所舍弃,所实施的只是美育的一部分(如艺术教育)而且这一部分本身也是不到位的、不完全的,这就造成美育本身的单薄、贫乏、微小和软弱无力,看不到美育本身的高超的教育功能、教育效应及其体现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从而助长了教育上出现的“美育可有可无”“美育无用论”的错误观念,以致降低了美育的教育本体地位,失却了美育崇高的教育尊严,使美育降入边缘地位的教育困境,并遭到那些淡化教育理想、远离人的教育的实利教育(包括应试教育的拒斥和挤压,)这就决定了美育不可能完全实现美育自我,也不可能有美育的真正崛起。

因此可以说美育的崛起取决于美育自身的强大,而美育自身的强大取决于美育自身的健全充实和完善,持续、开拓与创新,拥有高超的教育力量,并且能在教育和文化的全领域出现,体现美育自身的壮大与发展,而这至少要见诸以下各方面:

一是万美入教的博大与包容,美育的美是一个大概念,是人类文明世界万事万物的万象之美亦即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之美的总称谓,而不是专指哪一种美。而各种美虽然都有“美之所以为美”的共同本性和共同规律。但由于出于不同的负载体和显现体而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对人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美感作用。因而就美育用以育人的美的全美内涵和要全面发挥美对人的教育作用而言,美育就必须是万美入教的万美之育,而不能是哪一种美入教的一美之育。而万美入教在事实上乃是取万美中的那些最有代表性的经过历史检验且素有定论的典型美入教,其主要来自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和人的美,包括孔子说的“里仁”之美,庄子说的天地之大美,习近平说的“崇高之美”,“信仰之美”,真善美价值体系中的美等等。这万美入教体现了美育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博大胸襟和气度,有大教育风范,万美入教也是实现完全美育的实体性标志。

二是科学美育的全面兴起,各个专业学科本身都蕴含着各种专业性的美,诸如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之美和文学艺术之美,数学学科中的数学美,物理学科中的物理美,德育学科中的人的心灵美和人格美,体育学科中的人体美、运动美、速度美、动态美等等。在各种学科的教学中能够发现、开掘、展示并讲解和传达它们的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美,唤起对这种美感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发挥出这种美特有的育人作用,这就构成了各种学科美育。而任何一种学科美育的构成和出现,都标志着该学科教学达到其自身的最高境界产生了最大的教育效果,因为任何学科的美都是该学科的精华,都是该学科内容和形式的最卓越的标志。所以学科美育的全面兴起,说明美育已在教育的核心区与深水区出现,也说明美育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三是走进教育的全领域全过程。这体现了美育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也体现了美育自身的充实和完善。而这一点,需要三个方面来支撑:一、走进各种教育诸如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和各种社会教育并形成既有一切教育共性又有该教育个性的美育实践体系,包括它所需要的美育教师,美育教材,美育教学和相关的美育活动。二、走进从幼教、小教、中教到大教的教育全过程,并形成了既有美育共性又有其不同阶段的个性的美育内容、美育方式、美育形式和美育途径并找到了不同阶段之间内在的纵向衔接点和推进点,从而出现了幼儿美育,小学美育,中学美育和大学美育。三、走进入学到毕业的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致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至始至终都有美育相伴随,包括美育教学和美育活动,亦即始终都处在美的教化之中,处在美感内化积淀的过程中。这样在全教育的全领域全过程的时时处处都能看到美育行动留下的足印。

四是创建各种形态的文化美育。人类文明的最高标志是文化文明,任何一种文化之所以是一种文化,都在于它体现一种文明,是文明的产物。每一种文化都有一种美,即文化之美,而这美又是文化的文明品质和文明形象的显现,并且是其消除了各种不文明的丑陋之后才有的显现。因此,中国《易经》所说的“以文化人”实质就是以文化化人。而能以美化人并见诸于实际活动就构成了一种美育,即文化美育。而这种体现在各种具体实在的文化之上就构成各种不同的有个性的文化美育。诸如,以中国的书法艺术之美化人的书法美育,以中国礼仪之美化人的礼仪美育,以中国的服饰之美化人的服饰美育,以各种影视之美化人的影视美育,以各种网络之美化人的网络美育。而各种文化美育出现在家庭环境中便构成了家庭美育即家庭文化美育,而各种文化美育出现在各种社会环境中便构成了社会文化美育。但各种文化及其文化活动只有在其具有教育意义并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出现时才能构成美育。否则,毫无教育意义的活动就不是教育活动,即便其中有美或审美、艺术和美学出现也不能成为美育,任何一种美育都是作为一种教育来确定的。因此,任何一种文化美育都是与学校教育的美育相关联的并构成优势互补。

各种文化美育的完成,不仅充实和拓宽了美育体系,也提高了文化的教育品质,增强了文化的教育功能。

五是将艺术教育提升为美育,作为普通教育中艺术教育而不是艺术专业的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虽然仍不能完全排除艺术本身的教授,但其主旨却不在于艺术技法本身而在于以艺术的美来育人,发挥艺术的育人作用。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最动人的美,美与艺术融为一体互为彰显,这美既有艺术反映出来的人类文明世界的各种美,包括各种人的美,各种社会现实的美和各种自然的美,也有艺术自身创造艺术美,包括艺术内容的美、艺术形式的美、艺术活动的美和艺术家本身的美。因为艺术教育的以艺术育人必然体现为一种以美育人,构成一种美育即艺术美育并成为完全美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以致缺少艺术教育的美育是不完全的美育,也是缺少艺术风采和艺术魅力的美育。因此,对于艺术教育应作为一种美育来看待,而艺术教育本身也要作为一种美育的完善和提升。其一要纳各种艺术入教,注入各种中国艺术,西方艺术,民族艺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时尚艺术包括它们中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等。从而形成“全艺术”教育的体系和格局,其二是选取各种艺术中最有艺术代表性和最有艺术生命力的经典艺术入教,以体现出艺术教育的高品格和高境界。其三是学校艺术教育皆纳入美育之中,诸如艺术教育教材皆纳入美育教材,艺术教育课皆纳入美育课等。这不是艺术教育的完全取消,而是艺术教育上升为美育,归属于美育。其四是一切艺术教育机构皆归属于美育名下,诸如教育部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应该为体育卫生与美育司。艺术教育委员会应改为美育委员会,各种艺术教育研究所(会)都应该改为美育研究所(会)等等,这可谓是名正言顺。

至此,如果上述诸方面都能够完全落实,那就会看到我们的美育已经完全充分地实现了完全的美育自我,看到一个健全的强大的新型的美育在中国各个领域各个时段上鲜活地崛起,致使中国时时处处都有美育,构成了全民美育、全国美育,从而打造一个美育中国,致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时时处处在美育之中,处在美对人的内化陶养的过程中。致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能够消除人的丑陋而为自身立美的人,一个身心举止语言皆美的人,一个走在世界各地令人刮目相看的最美中国人。

这就说明只有在美育中国才最能实现育人立人的美育理想。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