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淄博市教师美育思想研讨会召开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02-03 11:33:16
 


      本站讯 1月30日,淄博市教师美育思想研讨会在淄博四中召开。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专职督学高权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权以《基于实践的大美育》为题,围绕大美育的内涵、境界、实践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基于实践的大美育既要占领思想高地,更要做到脚踏实地。大美育观要求着眼于教育整体的美育化,着眼于对100%的学生在100%的教育时间和空间里实施全面的美育,要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促进学生认知和审美的和谐发展。美育无处不在,大美育观把教育过程中所有可以挖掘的美的因素都列入审美对象,主张把美育的实施贯穿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每一位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美育,要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职责实施美育。美育无时不在,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从整体教育中无法分离出来的,要将美育的原则、方法融入到各科教学乃至教育全过程中,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全面发展。美育的深刻性则体现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关注学生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人格教育,是提高学生人生价值和进行终极关怀的生命教育。
高权指出,大美育观将美育视为教育的自觉行为,最终使教育达到一种自由创造的境界。大美育观强调教育教学要做到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统一,将教学的各种内在因素、外在因素都转化为审美对象,使师生教学关系转化成为审美关系,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转而成为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相互促进的活动,立美育人成为教师的自觉。大美育观强调美与创造是一对双胞胎,美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如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各环节之间的流畅、教学节奏的张弛适宜、师生审美关系的相互促进等,让教育全过程浸润于美的氛围中,使师生都得到美感体验,从而使学科认知任务在审美愉悦中高效地完成,从而点燃智慧、激发创造。
      高权强调,教师是落实大美育观的关键因素,学科教师是落实大美育观的主力军。离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认同,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在准确把握大美育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师的美育素养给予高度关注,对如何提高学科教师的美育实施能力进行切实可行的研究,推动大美育观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要聚焦教师主体,聚焦审美课堂,不能让教师美育思想研究成为美轮美奂的空中楼阁。美育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在审美课堂中是大有可为的,无论是哪个学科,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排等都应该力求美,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让美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置身于愉悦、活泼、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美的法则,获得美的知识、观念、技能,陶冶美好情操,实现人格完善,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在重视育人环境美、教学艺术美、教师仪表美、课堂氛围美的基础上,重点挖掘教材展示内容美、 优化教学展现过程美,编写科学简明、操作性强的《学科美育课程指引》。
会议明确了加强全市中小学美育工作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构建中小学“大美育”格局,要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要将美育与各学科教学和课程改革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相结合,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各美育实验学校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关注和研究美育,以积极担当的精神推动美育实践,在教师崇尚美、科研探索美、课程渗透美、活动习得美、资源拓展美、文化倡导美六大板块中认领实验任务,不断推出美育成果。
       淄博四中分管领导和生物学科教师、淄博七中的语文学科教师、市教科所课题组负责同志分别从学校美育精品活动打造、学科美育课程指引编写、市教师美育思想研究课题组任务部署等方面依次发言。美育工作区县教育(教体)局分管副局长、市属学校分管副校长,市美育实验学校分管副校长,教师美育思想研究课题组成员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