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尹少淳:改进美育教学正当时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4-06-02 17:11:51

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 尹少淳

人刚出生仅具生物学意义,而要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化。所谓教化,是用文化引导人成为适应社会的道德、法律、习俗,具备常识和专业知识的人,使其在社会中能够正常生活,并对社会有所贡献。所以,一个社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合格公民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培养政治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其他社会劳动者的问题。基础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对此根本任务,党和国家表述为“立德树人”。

怎样才能“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公民?唯有通过素质教育。公民素质是多方面的,有研究者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并将其分为社会参与(包括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包括身心健康、自我管理、问题解决与创新)和文化素养(包括语言与沟通、科技与信息、人文与审美)三个方面。只有在这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可能具备核心素养,并成为合格的公民。公民不一定都是专家,但专家一定是公民,所以素质教育是针对全体公民的教育,而非针对少数具备专家潜质的人的教育。全面发展的人并非在所有专业领域都有上乘的发展,但必须在有助于公民生存质量的基本水平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具体而言是指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教育。其中美育的目的在于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力、创造力以及提高审美趣味,其基本特征是形象化和情感性。广义上的美育是将美学的原理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育,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言:“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从狭义认识,美育则专指艺术教育。因此,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体和实施美育的主要渠道,而各个教育门类同样负有实施美育的责任。

对人实施全面的教育在中西方均有传统和历史,而全面的教育必然包括美育或者艺术教育。古希腊时期即实施“完全教育”,除了当时必须存在的军体教育之外,还实施称为“缪斯教育”的艺术教育。但在中世纪这一传统发生了断裂,文艺复兴之后才得以重新续接,直至今天全面发展的教育已经成为人类理想教育的共同形态。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也是一种全面教育。孔子提倡的诗教、乐教即是美育,他主张通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步骤塑造一个人的人格。但严格地说,“美育”在中国是一个近代概念,来源于西方的人文思潮。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首先提出的,并以此构成了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在中国第一个从教育学角度论述美育的是思想家王国维,他将美育与德育、智育和体育并列,指出美育是培养“完全之人物”的重要部分。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将美育纳入政府的教育方针之中,倡导重视美感教育。当时中小学开设了唱歌、图画和劳作等课程,以贯彻美育思想。

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和中学的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小学和中学实施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教育文件首次提及美育。后来由于“文革”,美育被当作“封资修”的专利,从而导致美术、音乐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地位岌岌。改革开放以后,美育逐渐受到重视,再次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没有美育的教育被认为是“不完全的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对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美育的高度重视。

此外,《决定》中提的是“美育教学”,而非美育,这将关注点直接指向了实践层面。如何实施美育教学?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文化艺术机构和艺术教师来共同回答。

教育部已经颁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正在制订《改进美育教学的总体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上做了宏观规划,在具体措施上做了明确部署,为改善全国的美育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跟进,结合地方的实际,考虑具体的实施办法, 指导学校和相应的机构有效地开展美育教学。

首先,学校的领导不能只盯着分数和升学率,应该具有教育家的胸怀和眼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考虑美育的地位,为艺术教师创设基本的工作环境和教学条件,保障艺术课程足量高质的开设。

其次,社会文化艺术机构,如博物馆、剧场、影院、美术馆、文化馆、少年宫等应该尽可能地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活动课程和艺术欣赏的机会,从社会教育的角度促进美育教学的开展。

再者,艺术教师是实施美育教学的主力,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探索美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艺术课程的教学,并积极开发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校本课程。

艺术教学,尤其是课堂的艺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和显化的途径,但美育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润泽、濡染、陶冶,逐渐将高雅的审美趣味渗入学生的心灵。除了教师的仪表、行为长期无声的影响之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校在此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深圳市龙岗区的四联小学是一所村小,校长提出了“品味教育”的理念,在学校营造了以“品艺”“品陶”“品文”等八个不同的功能区,学生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所有在学校的日子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而由此获得的高“品味”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改进美育教学正逢其时,学校是实施主体,各方应协同合作,推进包括审美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