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邹荣:美在风雨坚守三十年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3-02-20 11:12:25

美在风雨坚守  三十年美育情有独钟

(一)我与“美育”结下不解之缘

我的一生做了四件事:一是语文教学,二是行政管理,三是史志编纂,四是美育实践研究,其中“美育”是我的最爱。我的美育开始于1983年,在上海前锋中学任副校长时,参加上海教育学院中学行政干部讲习班,在全国美育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李榷的指导下,我撰写了第一篇美育论文,题为《学生迫切需要美育,学校必须加强美育》,在讲习班结业典礼上发了言,不久这篇美育处女作刊于19833月《中学教育》杂志。从此,一发不可收,我与“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屈指算来,我与美育已亲历有30个年头。美,在爱中寻找,这30年,是我与美同行、情有独钟的30年;爱,在美中升华,这30年,是美育滋润心田、美育伴我成长的30年。

(二)精心经营普陀区学校美育26年的历程

1986年至今,上海普陀区学校美育已走过了26年的历程。回顾20多年来普陀区学校美育的研究与实践,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年至1989年,学习理论,认识美育,制定《中小学美育实施纲要》,进行试点工作。第二阶段,1989年至1993年,典型引路,全面实施《美育纲要》,本区被命名为“全国美育实验区”。第三阶段,1993年至2000年,以法治校,以美育人,加强实践研究,命名“全国美育实验学校”,创建特色,总结经验。第四阶段,2001年至2012年,课题研究,探索规律。2001年至2005年完成“十五”全国重点课题《融合式美育的实践研究》(全区立项30个子课题)。2006年至2009年完成“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未成年人生命美育的实践研究》(全区立项50个子课题)。2010年至今,正在实施“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民族文化美育的实践研究》(全区立项52个子课题)

以课题为载体,以美育活动为中心,以美会友,以美育人,是研究会的行动准则。自1986年以来,研究会协助普陀区教育局行政举办了27届美育节,先后举办了中、小、幼美育现场会学校55所,62场次。每所学校的美育现场会均由美育研究会承担指导任务。现场会展示均做到“七个一”的要求: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一组生动的美育观摩课,一个精湛的艺术作品展览,一部丰富的校园文化录像,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一本《美育》论文专辑,一篇校长的总结报告。19995月,全国第十五届美育学术年会在普陀区举办,大会组织观摩了中、小、幼5所学校的美育活动。与会代表赞叹说:“你们抓美育抓到根上了。”中央教科所领导评价为:“这是全国历届年会中组织得最好的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在全国27届美育年会中亲历24

1984年至2012年,全国召开美育学术年会共27届,我出席24届,在全国美育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中,从参加年会次数而言,可能就算得上鄙人了。2000年起,曹惠康退休后,由本人任全国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我接受北京李田教授等同志的提议,曾写过一个全国美育专业委员会大事记,从这27届年会的名称看变化。1984年——1986年,开始的3届,称为“全国美育座谈会”,1987年——2000年的14届,称为“全国美育研讨会”,2001年——2012年的10届,称为“全国美育学术年会”。

在本人参加的24届美育年会中,承担的任务是美育论文的评审工作,主要负责评审的资料组织、确定标准、颁奖及讲评。这项工作的开始阶段十分繁重、十分艰苦。证书没人打印,只能手写。每次评审结束,为搞好证书,常常通宵达旦。还时有不愉快的事发生,有代表上门责问:“我的论文在某某地区得到一等奖,怎么只给三等奖?”为解决评审中的矛盾,19917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第8次美育研讨会上,由我执笔拟定了“全国美育论文评审标准”,每次评审小结先宣读标准,然后按标准选择典型实例进行讲评,这样不仅减少了矛盾,而且美育论文写作水平逐年有所提高。

当时,确定的美育论文评审标准为:

一等奖: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论证严密;行文符合论文规范。

二等奖:论点鲜明,有一定新意;有一定理论深度;观点和材料统一;行文较符合论文规范。

三等奖:有较明确的论点;经验总结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行文基本符合论文规范。

尽管美育论文质量有了提高,但这个评审标准沿用至今。19937月,在陕西临潼召开的全国第10次美育研讨会上,大会安排我作了“美育研究与论文撰写”的专题报告,不仅从美育研究与论文撰写的关系上作了明确的诠释,而且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给与会者解除了一些困惑,从而提高美育工作者美育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的能力。在此以后的10多年论文评审中,看到与会者递交的论文发生了变化:由油印稿到递交铅印稿;由美育心得体会到递交美育课题研究成果;由单篇美育文稿到递交美育专著,真可谓今非昔比,刮目相看,美在眼前,美在心田。

(四)为了生命美育的共同追求

时任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孙俊三教授,在为我的专著《美,在爱中寻找》的题为“生命的体验,深情的歌”的序言中,对本人的美育工作予以充分肯定:“邹荣先生历任学术委员、专业委员会委员,既见证了全国美育专业委员会经历的风风雨雨,也为专业委员会学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见证了上海市美育实践的进步和深入。他担任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秘书长,长期负责指导普陀区中小学、幼儿园的美育工作,参与并组织丰富多样的审美教育活动,运筹于帷幄,出彩在校园。他主持了多项美育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取得很大反响和普遍好评。”孙教授的如此评价,是对我这个长期从事美育工作学者的尊重与激励。

上海市普陀区美育研究会会长、教育局郑建国副局长在“序言”中这样描绘:正因为邹荣为人善良,对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充满着爱,才能发现美,才能有今天如此的成果。如果我们把他在美育研究探索上已达到的层次,在美育开展实施上所获得的成果都称之为“美”的话,那我要说,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原因是:其“美”在做人。

和我与美同行10多年的常务副秘书长陈琦在《其荣其美》一文中这样写道:雷锋同志的一句名言耳熟能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然而,邹荣老师却用其“与美同行,美育人生”的珍贵情感,将这句名言重新诠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美育事业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美育事业之中去。”正是由于他30年来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坚守,才换来了普陀区美育园地的一派繁“荣”似锦。

《中国美育网》在“人物”栏目给予了我更高的赞誉——南国美育家。“按语”指出:中国美育网要推出一个“家”,这个“家”,与已经约定俗成的“家们”相比,具有更为可贵的实践精神;与旁门左道的“家们”相比,他更显出庄严、正气和神圣。这个家就叫美育家。成为美育家的标准可有待将来研究,但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可以堪称美育家的参照样本。这个人就是上海的邹荣。他不为稿费、演讲费、出场费,却只为以美育人掏心掏肺。

在美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已经雄辩地证明,美育事业取得成功,要坚持三项原则,即美学导向原则、对话交流原则和综合渗透原则。更重要的是,为了美育事业,在美育园地里耕耘,除了具有健全的人格特征和深刻的人文情怀之外,还必须有执著的探究精神和深刻的审美体验。我是美育园地的播种者、耕耘者,有播种、耕耘就会有收获。执着的探究精神,使人体现正能量的释放;深刻的审美体验,使人体现生命美育的价值。20009月,本人的业绩被收录由国家人事部编纂的《中国专家大辞典》;20119月,本人被评为“上海市老有所为奖”。

我常说:“当今的美育人生,不像财富人生那样财大气粗,不像艺术人生那样光彩照人,也不像教育人生那样富有诗意。美育人生还未被所有的人所理解,偶尔也会听到个别不和谐的声音,然而美育人生追求的是人生目标的最高境界,美育工作者应该首先美在心灵。”美育是我最喜欢做的事,健康着,美育着,享受着。30多年来,与美同行,乐此不疲,无怨无悔,情有独钟。我崇尚生命美育,更追求美育生命。

有朋友劝说,你已七十有零,现在第二次退休,也可以说“功成名就”、“心想事成了”。然而,我想,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这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美丽中国”的理念,应该包括美丽生态环境、美丽校园、美丽家庭、美丽社会、美丽人生等等。美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美育的特殊作用,应该倡导美丽人生。美育工作者的美丽人生,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美,在爱中寻找,让美育滋润我们心灵;

爱,在美中升华,让美育伴随我们成长。

201318

于上海普陀少年城1702

* 作者为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顾问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