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美育大事记
2012全国美育学术活动综述
李田、崔彦海、刘洋
一、2012美育迎春专家畅谈会
2012年1月18日,由中国美育网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北京市哲学会美学研究会等共同组织的“2012美育迎春专家畅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举行,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研究处的领导和在京的中国美育界知名专家学者二十六人应邀出席,大家就近年来美育事业发展及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交流畅谈。
畅谈会由中国美育网执行主编崔彦海主持。中国美育网主编李田教授致欢迎词,欢迎与会专家畅谈中国美育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呼吁美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加强联系,并表示中国美育网将与大家携手共创美育事业美好明天。教育部社科中心美育处副处长周茂兴在发言中回顾了我国美育事业的发展,介绍了教育部文化美育研究处有关工作,认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气氛中,当前美育事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对中国美育网几年来坚持推动美育研究与实践的工作予以肯定和鼓励。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王旭晓教授传达了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长曾繁仁教授关于当前美育工作的意见,并结合有关调研成果阐述了当前美育工作面临的若干问题,强调了美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美育会会长,原清华大学艺教中心主任郑小筠教授提出:美育的实践性在过去被忽略了,以后要强调美育的实践性和功能性。要厘清美育和娱乐的区别,希望教育部社科中心美育处能够加强与旨在推动中国美育事业的民间组织的密切联系,建议中国美育网开辟艺术经典的美学欣赏窗口。
二、北京市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
2012年3月31日下午,苏志武校长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精神文明办陈冬主任共同签署了北京市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共建协议,意味着全国首个以美育与公民文明素养研究为中心任务的学术机构正式成立并落户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鲁炜,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王祥武,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等近百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三、创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
2012年5月20日,在上海召开的创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上,范万武谈及了现代高校美育教育的意义。通过对高校美育教育的探求,提出了给人对美育教育的看法,有助于提高高校美育的理论水平,深化美育实践的思路,拓展美育实施的方法,推动正在进行的国家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四、首届全国美育化教学论坛暨美育课题开题大会
2012年7月13日,由中国美育网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美育专项课题组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美育化教学论坛暨美育课题开题大会”在北京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圆满结束。
本届论坛是我国美育界提出美育化教学的首次专门论坛,主题是通过承担全国十二五教育部课题的美育专项课题的科研与实验;探讨将美育作为目的和手段同时引入各学科教学的可行性;理清美育作为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大致类型和特征。构建教学中的美育与美育化的教学之间得以融会贯通的桥梁与纽带;用美育化的课堂教学解决美育从悬空到落地的实际问题。
中国美育网主编李田、副主编王旭晓、邹荣、张敬培等发表了专题讲座、执行主编崔彦海主持会议。
五、《中国美育年鉴》编辑工作研讨会
2012年9月2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联合召开《中国美育年鉴》编辑工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美育网等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20余人参会。 与会者指出,美育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今天,美学理论与美育研究和实践,对于打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集合美学界学者力量打造《中国美育年鉴》是一项重大的文化课题。学者认为,年鉴的编写要有现实性,要“让美把丑和恶挤出去”,体现引导性和育人性。
即将由教育部社科中心和吉林大学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国美育年鉴》,是系统收集、概括、总结和研究年度美育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大型年鉴类图书。该年鉴的编写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选出有代表性的能够体现和反映年度美育发展态势的范例,努力研究美育规律和年鉴编写规律,不断提高编写质量。该年鉴的编辑出版将促进我国美育事业发展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创新。
六、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揭牌
2012年10月4日,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揭牌暨尹沧海教授助学金捐赠仪式在天津美术馆举行。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元龙、南开大学荣誉教授陈晏清共同为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揭牌。
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中,人文、社科教育比较薄弱,美育工作缺乏实质性的重视,文化转型又为美育带来了崭新的课题,美育专业委员会应在“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的方针指引下加强美育学科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服务于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广大美育老师的专业发展。美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原校长曾繁仁教授作了主题报告。
八、第27届全国美育学术年会
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美育学术委员会)和贵州省教育学会、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德育与美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27届全国美育学术年会于2012年11月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文化建设与学校美育的发展”。
首都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美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蔡春教授的讲话,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对今后学会工作做了部署安排。顾问委员邹荣、朱小石等做专题讲座和重点发言。
九、北京市首届校长美育论坛
11月20日,北京市首届校长美育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委托朝阳教委和北京市中小学美育研究会承办。旨在通过举办论坛,进一步推动北京市中小学美育科学研究,促进美育工作者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运用教育智慧反思美育行为,提升理论高度,总结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全面提高北京市学校美育工作水平。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包括北京市十六个区县艺术学科教研员、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校长及艺术教师、朝阳区金帆团承办校校长及艺术教师、朝花团承办校校长及艺术教师、朝阳区美术特色校校长及艺术教师等。
十、“美丽中国: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研讨会
12月4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文化美育处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和中国美育网共同协办的“美丽中国: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研讨会在首都师大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研讨会围绕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展开话题,与会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和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须先实施生态美育的思想共识,有的专家还结合自己的学科领域,分析并理清了作为美育工作者在建设“美丽中国”伟大征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和肩负的使命。大家一致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既是中国美育界应该积极参与的份内事,也是中国美育界一次整合群体力量,发挥自我功能,参与伟大工程,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好机会,对于创新美育本身的内涵和发展中国美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社科中心副主任杨海英主持会议,社科中心主任杨河教授发表主题讲话。
十一、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暨全国第三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和全国大学校长美育论坛
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暨全国第三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和全国大学校长美育论坛于2012年2月在杭州举办。论文报告会和校长论坛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加强美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宗旨,围绕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挥科学研究在知识创新、实验探索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努力提升艺术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十二、2012审美认知与美育进展国际论坛
“"2012审美认知与美育进展国际论坛"于2012年4月19日至22日在西南大学举行,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福州大学、四川文理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就中国传统美学体系构建、生活美学、审美心理实证、审美神经机制、美感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悲剧美与人格教化、人工智能中的感性因素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促进了中西方学者在审美认知与美育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审美心理和审美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数字化和多元化进程。
十三、2012中国美育论坛
2012中国美育论坛5月23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这是一个仅以音乐艺术教育为特质的美育论坛,重点探讨音乐的美育作用和中外音乐现状与走向。许多中外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参加会议并作学术发言。
本次美育论坛名为“融合媒体论坛”,将于2012年10月23、24日两天下午在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教学楼501报告厅举行。内容包括:著名学者栗宪庭主讲的《五四美术和宣传艺术》、由著名艺术家汪建伟发起的自由论坛《遭遇》(与栗宪庭和张永和的对话)、丹麦著名理论家克劳斯·约恩森(Klaus Ib Jørgensen)的《以丹麦实验性音乐为重点,谈欧洲音乐中的跨界趋势》以及我国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瞿小松的《音乐人读经》。
论坛以跨界理念为核心,所涉及到的内容游走于音乐与其他艺术领域之间,内容包括音乐、文学、美术以及建筑等多学科,具有强烈的合作融合与思想交锋的意味,所有这些特点将使本次论坛迸发出诸多不同的观念,为业内受众提供一个多元思想交流的平台。
本次“中国美育论坛”将由著名作家、音乐家刘索拉主持,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金平先生具体执行。刘索拉与金平都将在论坛上做重要发言。
十四、社会转型时期的美育与艺术教育高层研讨会
11月9—11日,由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美育研究中心和文学院美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美育与艺术教育高层研讨会” 在南京师范大学圆满举行。来自国内外近60名专家学者及来自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美育与艺术教育工作者齐聚南京、共飨盛会。
2009年,由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滕守尧教授率领的南京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申报获批了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该项目联合国内外从事美育、艺术教育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进行了集体攻关研究。本次研讨会既是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讨会,又是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研究的交流会。会上就当代审美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滕守尧教授做了题为“中华创生传统与当今艺术教育”的专题报告,指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审美与艺术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并强调只有回到中华传统创生文化中才能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与思路。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美育、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创造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广阔平台,也为我们深入研究美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这是美育界的学术盛会,也是促进沟通、增进友谊的交流盛会。
十五、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德育分会美育研究会2012年会
2012年6月6日 ——7日,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德育分会美育研究会2012年会在南京莫愁中学召开,年会主题是:加强审美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黄辉副处长、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郑惠坚副会长、富祥武副秘书长,美育研究会刘五华副会长,南京市教育局潘东标副局长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南京市30余所职业学校的分管德育校长和学生处主任也出席了开幕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徐萍副处长和南京市教育局潘东标副局长分别致辞。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郑惠坚和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黄辉副处长分别讲话。
十六、“21世纪的人文与美育”高端论坛
2011年11月25-27日,由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美育学刊》杂志社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协办的‘21世纪的人文与美育’高端论坛在杭州举行,60余位来自海内外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围绕‘人文与美育’这个中心议题,对美育的人文与科学维度、美育的实效与审美乌托邦问题、启蒙语境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后现代文化的超越与突围、美育与当代中国的知识现状、文化相对主义中的美育思考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会议综述见陈飔,林媛媛:《“21世纪的人文与美育”高端论坛综述》(《美育学刊》2012年第1期)。
十七、2012年高校审美教育高峰论坛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高校审美教育高峰论坛5月25日—26日在重庆长江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新时期高校美育理论创新与大学生审美实践指导。市高教学会秘书长刘颖,长江师范学院校副校长戴玄,该校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韦济木、美术学院院长彭一虹等应邀出席会议。高校美育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许世虎主持会议。
各位专家领导围绕大学美育课程改革,世界艺术的多元化,美育科学化,以及重庆地方特色、自然景观等七个问题展开演说和讨论。其中,专委会副主任赵伶俐高度赞扬了该校将美育教育纳入大学通时课程教育的举措,并表示此举措开创全国的先历,让美育教育的推广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次审美教育高峰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的探讨,同时也是各位专家分享对美的发现及诠释的乐园。创造了办学水准的空前和学术氛围的空前,
十八、辽宁省中小学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校长论坛
辽宁省中小学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校长论坛5月30日在抚顺市实验小学举行,论坛主题: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周浩波为与会人员作了专题报告。邀请省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各市教育局主管局长及体卫艺(科)长和部分优秀校长及艺术学科教师参加论坛活动。
会议提出教师都能做一个“让孩子幸福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诗意的教育,是好的教育”的实践者,让我们的校园体现出一种儒雅而诗意的校园文化风格,让教育成为一个幸福的过程,让教师成为一种幸福的职业。
十九、湖北省第九届黄鹤美育节现场艺术展演暨中小学美育论坛
湖北省第九届黄鹤美育节现场艺术展演暨中小学美育论坛于10月15日至19日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举行。同时举办本届美育节优秀文艺节目汇演、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中小学校长美育论坛和颁奖典礼。
湖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邱刚强致开幕词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副处长姜贵君,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楚天艺术教育杂志社主编邱方达,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周翔,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熊萍等参加了开幕式。 三年一届的“黄鹤美育节”已连续举办了9届,成为湖北省中小学美育和艺术教育重要品牌活动,在促进该省中小学美育和艺术教育发展,积极宣传学校美育和发挥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独特育人功能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黄鹤美育节为龙头,牵引了全省的美育实践活动和美育教学,围绕黄鹤美育节,还可看到如下的相关报道:
1、 2012年4月23日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一中举办美育节。
2、 湖北省汉川市垌塚镇6月1日举办第十九届中小学美育节,该镇坚持把“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陶情、以美健体、以美强志”作为办学核心理念,通过美育特色教育,促进学生高雅情趣的形成,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向善”的情怀,“阳光”的心态,“正气”的人品。
3、 湖北省咸宁市第九届美育节于6月启动,10月结束。
4、 2012年9月28日上午,湖北省广水市第二届映山红美育节暨文艺汇演,充分展示了广水市实施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研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5、 湖北省2012年9月19日,随州市第四届编钟美育节在随县一中拉开序幕,活动主题为“阳光下成长”,旨在展示全市中小学生朝气蓬勃、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进校园“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推进我市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十、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2012年会
12月18日下午,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宜川附校美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宜川附校举行。年会及展示活动由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主办、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承办,年会活动的主题是“京剧传情,以美育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上海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孙重亮,副院长张帆,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区教育工会主席黄敏华,区教育局科室领导刘俊、徐蓓娜、徐明,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曹惠康、邹荣、吴毅浩、王茂江、顾文华等领导及团体会员单位领导和会员一百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二十一、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第27届美育节
2012年普陀区学校美育节于6月18日举行。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第27届美育节开幕式暨上海音乐学院、普陀区教育局合作十年汇报音乐会在普陀区图书馆隆重举行。18所以艺术教育见长的学校被命名为普陀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据了解,艺术教育的特色与品牌已成为普陀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表示,普陀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是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用智慧和心血浇灌学生的心灵,而“求真,向善,快乐成长”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它与普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据悉,普陀区学校美育工作开展20多年来,在教育局的持续推进和各基层学校的积极努力下,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取得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培育了不少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特色项目,并涌现出一批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二十二、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与当代文化建设研讨会
11月17日,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协办的“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与当代文化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首发式在杭州玉皇山庄隆重举行。
蔡元培、梁启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学术现代转型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学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开拓者与标志性人物。《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6册)由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金雅教授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汇聚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专家,对中国现代美学六位代表性人物进行了集中研究与梳理,提炼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对民族美学精神的发掘总结做出了开拓与探索。
该套丛书与2009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6卷)相呼应,从资料整理到专题研究,共同对民族美学的代表人物、精神特征、学术流派等进行了研究、梳理和发掘,突出了对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人生论民族美学情致的总结、阐发、倡导,提升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
(二十三)天津市小学美育教学交流活动
12月6日,天津举办小学美育教学交流活动。来自和平与塘沽的美术教师,为教育工作者展示了精彩的艺术教学技巧,以及天津在素质教育探索的成果。
2012年美育动态
一、美育相关社科成果立项等:
美育及艺术教育,国内有两个重要的单位,一个是西南大学赵伶俐主要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实践研究,吉林一中也是他们的实验点。一个是南京师大由滕守尧主持的艺术教育工程,这是教育部投入重金的。这两个单位的成果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今年没有项目。)
(1)“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滕守尧教授任课题研究首席专家。
该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国民艺术素养及教育的现状研究、我国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历史研究、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资源与平台建设等内容。课题组组长为首席专家滕守尧教授,负责课题研究总体思路的把握、课题组成员的确定、课题的组织实施和研究成果质量的审定。
课题组副组长边霞教授、易晓明教授,协助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负责课题组成员和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协调、课题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完成等工作。
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具体负责各自子课题的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成果总结和成文等工作。
(2)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总课题成立了《运用现代教学技艺构建美育化优质课堂的研究》美育专项课题组,承担单位为中国美育网。以专业网站承担相关课题,是首开先河的创新之举,也是中国美育事业在互联网世界的创新举措。
中国美育网于7月举行开题大会,现有子课题单位十七家,其中职业院校两家,中学四家、小学七家、中心学校两家、校外专业培训机构两家。
专项课题组还将每年举行的全国美育成果展评纳入本课题的科研对象,从中整理和归纳美育化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现已印发指导性资料三期,2013年将举行课题的中期交流和优质课录像评比等活动。
二、相关政务政策活动和事件:国家文件、政策、活动:
(1)2012年4月26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的《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表示喜欢上音、体、美课程,而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莫因贫困阻挡了美育的脚步。让更多的孩子在音乐、绘画和操练中找到乐趣吧,无论贫困还是富足。
(2)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在即将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的《开学第一课》中,不断涌现的中国“最美人物”将引领同学们发现身边之美、人格之美、社会之美。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于9月2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学校组织学生统一收看《开学第一课》。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说,开学第一课预示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在这一重要节点进行教育十分重要。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通过不同形式,在开学这一天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开学第一课,我们不仅可以送给孩子一份特别的礼物,也可以将全社会对孩子深沉的爱、对他们成长的深切关怀,通过生动鲜活丰富的形式来呈现。
(3)“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党刊《求实》呼吁重视美育的作用: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培养人们认识美、欣赏美、向往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基层连队,应当针对青年官兵处于思想、心理成熟期的特点,加强审美教育,如通过演唱军旅歌曲、观看红色影视、开展读书演讲、组织文艺晚会、举行竞技大赛、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使官兵通过对美的讴歌、感悟、理解和欣赏,实现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升华。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美育与德育一样具有很高的教育功能。
三、重要讲话文献:
(1)2102年1月12日,在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即将在北京大学召开前,著名学者、美学家叶朗围绕“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施路径,多侧面、多维度、辩证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叶朗对“文化强国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强调,尤其体现了美学家引导人们努力提升人生境界的思考。
(2)201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今日出席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文艺界别小组讨论。在徐沛东委员看来,现有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生代儿童的教育了。当下大部分少年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中个性化的因子越来越多,学校作为集体生活的舞台,应该大力加强少年儿童的集体观念,合唱就是很好的一种形式。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学校提供合唱训练,更遑论合奏训练,这方面的教育目前仍然是空白。如果教育部门能够提供常规的科学的艺术教育课本,少年儿童能够成长的更愉快。美育教育不是要培养每一个孩子成为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一种熏陶和成长。
(3)2012年03月16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表示,文化建设应从教育开始,从孩子开始。文化是心灵的事,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课本、课文,很多文化是需要感受的,文化教育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们需要想办法让孩子从小心灵里就有文化的情感和情怀,热爱文化,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因此,他建议教育界应重新考虑美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