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争鸣:央视《开学第一课》缺少对学生个体尊重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9-10 22:24:43

央视《开学第一课》缺少对学生个体尊重
http://www.hebei.com.cn 2012-09-07 09:18 长城网


  孩子学校布置任务,要周末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八点至十点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并写一篇观后感。我们孩子认真,说过好几次让我们提醒她看。
  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到开学前一天,孩子有很多事情要做,把忘记的作业补齐,把提前返校时领回来的各种课本、作业本分类装入书包,还要在十点前上床睡觉,以便周一早上六点钟能及时起床去上学。我们当父母的,则要准备第二天的早餐,帮孩子准备好校服。各种事情挤压在一起极其忙乱,还要抽出两个小时看电视,用一个小时写观后感。晚会到十点钟结束,孩子完成作文要到晚上十一点。如早上六点钟起床,则只有不到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和央视联合拍摄《开学第一课》,每年夏天过后开学前一天晚上播放。今年主题“美在你身边”,这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节目没有任何实际课堂意义,整体的构思和编排方式都暗示着这是一台“儿童春晚”,弘扬主旋律及节目编排方式几乎雷同——两种崇拜:对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的英雄崇拜;对伦敦奥运会金牌获得者的成功者崇拜。两种催泪:在湖北恩施高原小学上支教三年的“最美女教师”邓丽的精神奉献;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被异物击中身体仍顽强地把车停稳后才昏迷过去的“最美司机”吴斌的身体奉献。这两种崇拜和两种奉献经于丹女士举例解释变成本次儿童春晚的核心主题:成功与奉献。晚会产生了悄然质变:由“发现美”转化为“奉献”。主题的审美教育被悄然改造成道德说教。我们可怜的中小学生,则由探索自然、感受生活的可爱精灵,被于丹女士的黑魔法施咒,变成了只能张嘴被填喂增肥道德饲料的河北填鸭。
  我不反对“美的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最缺乏的恰恰是美的教育。美的教育是从细节开始的,但今年《开学第一课》完全搞拧了美的主体。美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的敬畏和自律中,我们身边的是美的外化。“美在我们身边”的寻找模式,漠视了个人主体作用,也抹煞了个性意义,寻美过程变成了道德灌输,孩子们只剩下做一只填鸭的义务,而无法从这种这种的发现与自我发现中,找到自我价值,发现自我的能力。一个人如总在寻求外在美来试图感动自己,这是可悲的。没有主体意识的美是不真实的,而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美是脆弱的。
  任何叙事艺术,用感人事迹、生离死别来催泪都是有效的。我女儿看到“最美女教师”邓丽年满三年支教即将离开高原小学时,学生们对她依依不舍的镜头,感动得眼眶里滚动着泪水。看到“最美司机”吴斌先生的女儿在讲台上谈论父亲和缅怀父亲时,她也难过得低下脑袋。到了手舞表演四季时她揭发说这是模仿日本《超级变变变》,到了于丹女士的宣讲时,她感到难为情,说,爸爸妈妈,我先去睡觉了。
  邓丽老师的奉献精神让人敬佩。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女孩子来到贫穷落后的大山深处支教三年,奉献够大了。节目还藏有一手:大堆催泪弹铺垫后,邓丽老师和学生来到节目现场,主持人当场宣布:为回报高原小学孩子们的挽留,邓丽老师决定永远留在高原小学!掌声雷动!令人震撼!邓丽老师的奉献精神感动全场!但且慢,我担心,邓丽老师因为单纯与热情而被央视节目组以道德的名义绑架了。一个正直青春年龄的女教师把最美好的三年留给高原小学已令人敬佩了,人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道德令,非让她奉献一辈子?若干年后邓丽老师若因个人原因或需要而离开高原小学,这是她的个人道德瑕疵呢,还是央视在道德造假?从个人角度来说,奉献是有限度的,道德不能成为劫持别人的工具。
  拥有百万公里安全行驶纪录的“最美司机”吴斌先生,他的事迹已经广为流传。他的伟大在于对生命的尊重,对职业道德的坚守,这样的勇者在中国太少,值得反复宣传。但在一台旨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晚会上让吴斌先生的女儿当中宣讲惨痛往事,这样做尊重十七岁的少女吗?她的失怙之痛,真要当着全国观众的面从头到尾再撕扯一遍?这不仅不美,而且有些恶意了。
  晚会宣扬人性美,实际却流于形式。在实际运作环节上,教育部和央视的具体节目安排,没有考虑到收看节目的中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也缺乏对中小学生个体的基本尊重。
  美本来是很可以宣传的,可以深入阐发的。别的不说,中国各中小学校校服大多料子低劣,裁剪不合体,穿在身上男女生不分都是长长短短,难看异常。这样具体的事都没有顾及,不尊重学生的美的需求和美的实际要求,违背美育的原则。不仅如此,上海媒体报道说,全市校服抽查,合格率不到一半。这样的数据面前,身边的美是无力的,甚至是虚假的。缺乏真切的关心,而只提倡、只要求献身,这种教育违背了人性,也违背了现代文明的核心人道主义价值。
  美不是抽象的,美就是现实。美也不仅是外在的,作为现代公民,学生们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直接与现实的、日常的美融为一体。青春期男生女生,本来应该在最美、最爱美、最喜欢探索美的时期,但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却是压制这种美的渴望,打击美的心灵的。在我们学生时代美更多的是一个贬义词。加上前缀后缀美就变成了“臭美”,那些在小辫子、橡皮筋以及衣服上稍微花点心思换点花样的女孩子,大多会遭到班主任和学校其他领导的排斥和打击。
  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体行为和个人修养的真实体现。如果中小学生只能伸长脖子景仰他人的英雄主义和成功主义,如果我们只能长大嘴巴等着填唯道德饲料,而不能学会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和欣赏,不能学会思考和质疑,这种美则是虚假的,也是不人性的,更谈不上任何的人性美。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