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邹荣:“美育兴国,重在实践”系列之五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6-29 13:14:27

                                   “美育兴国,重在实践”系列之五

 

 

幼儿:美在画竹活动

【专家点评】

与美同行  厚积薄发

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是上海市示范幼儿园,早在1991年,上海市普陀区率先在该园举办幼儿美育现场交流会。从此,该园列为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的理事单位。近几年来,在吕超园长的带领下,与美同行,厚积薄发,幼儿美育展现了新的特色,总结了新的经验。

该园经过长期的美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构建美的和谐教育品牌”的美育发展目标,并形成了“美在身边,以美育人”的工作理念,以促进幼儿园的自主发展。该园实施美育的主要经验在于:

一、明确目标:以美育为特色,制定示范园的发展目标。

二、专题研究:以课题为载体,开展美育的实践研究。

三、队伍建设:以案例为抓手,激励青年教师重在参与。

四、家园同步:以家长学校为渠道,举办家庭美育专题讲座。

    何为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园长是幼儿园的灵魂,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我们期待,作为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理事的吕超园长,将带领全体教师在“以美同行  美育人生”的****上,树立新形象,再创新成果。

 

 

 

邹荣:美在人格魅力

 

美在身边 以美育人

                  ——记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家长学校美育讲座

 ——记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家长学校美育讲座

谈霞萍

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在认真贯彻课改理念,积极落实新课程的同时,充分挖掘资源,注重实践研究,着力建设幼儿园美育特色。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及家长的审美情趣,切实通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让幼儿的生活更具快乐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邀请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顾问邹荣老师继在总部家庭美育讲座后,再一次到来到我分园子长园,为中班家长进行“从小播下美的种子——家庭美育”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邹老师首先就什么是美、美学、美育、家庭美育等基本概念与家长进行了介绍讲解,并与家长共同探讨了美的形态、美育的范围、美育的主要特点、家庭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邹老师以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生动的案例、图片、书法,引导家长要关注美育,培养幼儿真善美的健全人格。让家长的心灵受到启迪,获得感悟。最后,邹老师现场提出三个问题与家长互动,家长抢答时气氛十分热烈。最后,邹老师向家长赠予自己亲手书写的励志书法作品,以此激励家长要坚持以美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普陀幼儿园举办这样的讲座,是幼儿园家长学校指导课程的一个内容,家长从中受益匪浅。他们纷纷感到:幼儿园开展美育活动,激发了孩子美的情感,启蒙了美的智慧。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在体验和感受美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美”是言传,更是身教,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并在点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让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

 

 

家长:美在和谐互动

 

为孩子开启美好人生

           ——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特色办学撷英

 

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创办于1989年,历年来,幼儿园先后获得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巾帼文明岗、市保育先进集体、普陀区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同时,幼儿园还为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先进实验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实践基地。2001年幼儿园被评为市示范性幼儿园。近年来,幼儿园紧扣上海市普陀区打造“优质教育圈链点”发展战略,立足高起点,取得新突破,以彰显美育特色,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为引领,在课程内涵建设、教育品牌锻造、办学绩效刷新、社会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勾画“唯美”校园

记得一位艺术家曾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可见,一个人的审美感知是其认识世界、观照自我的心灵“拼图”,而从小启迪这一双体悟“真善美”的慧眼,对孩子的未来健康成长又是何等重要。

幼儿园的美育教研始于四年前,以积极参与“十一五”全国美育重点课题《未成年人生命美育的实践研究》为抓手持续推进。随着美育经验的积累,幼儿园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尝试以更为宽广的视野探究幼儿美育的深刻内涵,将教学环境、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和日常生活互为渗透和融合,以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幼儿特色课程串联起“美的和谐教育”工程。

园舍环境衬出美育主题,并赋予其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幼儿园动足了脑筋。兼具设计感的园舍布局大气、合理,色彩运用既协调,又具美感。每个班级都设一个主基调,并在整体视觉上互为呼应。同时,注重班级环境调整的适宜、平衡、整洁,保持室内走廊的明亮、通畅和简洁。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是学校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基于此,幼儿园尤为强调教师的美育和家长的美育对孩子身心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美育以教师自学美育知识、专家美育讲座和工会“美的系列活动”为主阵地来开展。其中,“美的系列”活动亮点多多,特色各异:歌声美,“美妙之声”教工“阳光歌曲”表演一展歌喉;自然美,走近古镇、水乡、湿地,感受自然风光带给身心的愉悦;语言美,在大剧院观看话剧,品味话剧舞台的语言魅力;漫画美,在漫画前会心一笑,领悟漫画中的人生智慧;世博美,游世博场馆,领略世博神韵;教学美,青年教师展示风采,实践美育课程,以美互动;诗歌美,朗诵活动,抒发爱国、爱事业、爱孩子的美好情怀,弘扬博爱精神。丰富充实的美育活动使教师提升了审美情趣,优化了审美能力,进而将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幼小心田。

家长美育则重在宣导和参与课程活动。幼儿园通过家长讲座、家园小报、园刊、家长会、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家长沙龙等多种途径告知家长,引导家长,形成家园对美育特色的共识。还邀请家长亲临美育活动现场,开展如插花表演、种花活动、石头描绘、才艺表演、手工创意等活动,使美育品牌的传播率大为提高,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

建设特色课程

幼儿园将美育特色课程视为培育美育品牌的着力点,“美悦”特色课程渐入佳境。观其字,明其意,即“美的教育带给幼儿快乐,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幼儿园依据幼儿美育的共性,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经验和发展水平,我园从三条途径切入美育课程,选择的内容尽可能贴近幼儿的生活,旨在交给孩子一把初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心灵钥匙。鼓励幼儿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环境中的美、人的美、动物的美、事物的美,艺术作品中的美,在体验、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粗浅的审美经验,并尝试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美。

高质量美育课程的构建,不仅要有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出色的课程领导力和高效的课程实施机制更是题中之义。园长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组合保教主任、教研组长的专业资源基础上,再吸纳科研主任、骨干中青年教师组成课程领导小组,既强化了课程领导的协作力和开发力,进而带动全体教师贡献师智、共谋教研。

清晰的课程编制路线图有效运转:课程领导小组商讨主题——承担任务的某教研组长撰写课程参考方案,即主题背景、课程总目标、二级主题基本内容、活动提示,方案由园长审阅指正,以电子形式发送给其他级组教研组长,组长再组织教师就方案进行学习解读,对具体内容进行选择,并形成初步的网络图,教师依网络图显示的课程设计活动方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建普幼共同体,创品牌示范园”已成幼儿园近年来的发展愿景,让孩子愉快地学习、生活、运动、游戏,获得全面发展是幼儿园全体教师的共同心愿。幼儿园将努力践行《上海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倡导的“为儿童的健康和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以及普陀区提出的“提升每一位儿童生活、学习品质”的发展理念和教育智慧,为孩子们的“美丽”人生烙下最初的印记,刻画幸福的童年。

 

 

 

幼儿园:美在环境创设

 

 

走进经典  美育童心

——“大班幼儿中华经典作品欣赏活动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

 

2010年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下发了“十二五”科研项目全国重点课题“中华民族文化美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作为以美育为特色的幼儿园,我们高度重视,成立了子课题申报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分析当前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现状,查阅文献资料整理综述,并细致修订完善课题方案,最终确立课题名称为《大班幼儿中华经典作品欣赏活动的实践研究》,经申报,成功立项为区“十二五”美育课题。

确立课题,我们有这么几点思考:

1、什么是中华经典作品?2、中华经典作品欣赏的意义是什么?3、实施欣赏活动的主体是谁?4、怎么开展适合幼儿的欣赏活动?

首先理清概念,中华经典作品是指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文学、美术、音乐作品,耳熟能详,历经代代流传,且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理解、表达和表现、记忆的作品。

其次,明确欣赏的目的和意义,旨在让大班幼儿通过对中华经典作品的欣赏、感知、理解和表达表现,粗浅地了解一些具有中华美学特征的民族作品,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萌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再次,欣赏活动的主体为大班幼儿,这是基于大班幼儿发展水平而言。大班幼儿语言能力明显提高,不仅能根据画面、音乐、语言特点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还具有一定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大班幼儿的表现欲望强,也具备初步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他们会用利用语言、符号、图画、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象和愿望。因此,在大班开展欣赏活动既是符合其年龄特点需要的,又能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

再则,如何开展适合幼儿欣赏活动,需要我们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现有水平、认知特点、学习特点等要求,通过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梳理归纳出富有成效的欣赏方法,并构成如自主性、体验性、操作性、想象性、针对性、适切性、灵活性、实用性等基本原则。

围绕课题,我们认真开展研究,扎扎实实,不求速效,只求真实有效。借助集体备课、执教、反思研讨、案例记录与分析、专家互动等综合性活动,先后开展了例如“古诗:春晓”、“郑板桥的墨竹图”、“梁祝音乐片段”、“山谷回音真好听”等实践活动,分别从诗歌、美术,音乐作品的角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成效。我们的收获:

一、重作品选择

中华经典作品充满美感,体现在语言、画面的韵律美。作者都凭借着一颗至为真诚的爱美之心,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编织美丽的作品。然而针对大班幼儿的欣赏活动必须对作品进行选择,文学作品要注重语言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内容浅显,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复述;美术作品画面简洁清晰,重点突出,风格体现中国画明显特点,便于观察、比较、模仿;音乐作品节奏和旋律要注重鲜明性,或抒情慢板,或活泼跳跃,且作品旋律要有一定的反复性,便于幼儿倾听、理解、记忆和表现。

二、重情感体验

欣赏活动应结合大班幼儿具体形象特点,营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氛围,声、形、色等有机融合,让幼儿在优美意境中发现美,感受美,轻松、惬意、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中华经典作品欣赏的作品是作者对美的理解和感悟的高度浓缩,但需要我们将它化为孩子们喜欢的直观学习情境,方能使理性的作品转化为易于欣赏的直观体验。竹子的美、蝴蝶的美,唤起幼儿生活经验,继而通过作品的欣赏,将生活的感受与作品的美有机结合,使身心的体验得到愉悦。

三、重创造想象

把握作品选择的基本特点后,欣赏活动中就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展开积极的想象和创造。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结合对春天季节特点的认知经验,“春晓”中所描述的春天美丽的情境;如利用浓墨淡墨的深浅对比,鼓励幼儿想象竹子的前、后场景,并尝试用毛笔也来表现一下;如利用梁祝音乐,小提琴演绎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蝴蝶优美飞舞和快乐飞舞的情景等。这种想象与创造活动是孩子内心世界与作品理解的一种交汇,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一起感动,一起渴望,一起爱这个世界,一起感受世界的美。

四、重方法探究

课题研究应始终把握课改要求,以新课程启蒙性、开放性、整合性为原则。尤其是在欣赏过程中我们确立幼儿为欣赏主体,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推动者,尽量让幼儿自主地观察、发现、探究,不教条传授,不机械练习,而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或全体参与、或小组合作、或动手尝试、或自主创编等,使欣赏方法逐步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等特点。

五、重课程整合

美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活动紧密相关,不可分割,通过对中华经典作品的欣赏研究,让幼儿的课程活动更加体现“益、情、趣”三者的融合。益,是指追求课程活动的价值,让课程活动更有意义,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情,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美好的,真实的情感体验。趣,不仅是活动形式上的有趣,更是指志趣,指课程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兴趣,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带给幼儿志趣启蒙。“益、情、趣”相融,特指幼儿园的课程活动益为先,情为重,趣为本,将课程活动的意义、美好情感、志趣启蒙有机融合,互为影响,相互作用,使课程实施更为科学、规范、有意义。

下阶段我们的研究设想是:

一、加强教师对于中华经典作品欣赏的美育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美育指导能力。

二、着力推进新一轮的实践研究,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大班幼儿欣赏的经典作品,并归纳出欣赏活动的基本原则,梳理欣赏的几种常用方法。

三、通过撰写案例,讲故事等形式,分享课题研究的得失,使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更加明确,提高研究的价值。

 

 

 

吕超:美在高雅气质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