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精彩荟萃——上海市普陀区26届美育节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1-12-28 14:26:08

这是一块美育的圣地,这是一个新人的摇篮,这里遍洒美育的阳光,这里盛开美丽的花朵。这里的教育是美的化育,这里的师者是美的使者。他们探索美育的教学,他们营造美育的课堂,他们建设美育的校园,他们创造美育的奇迹。

这里的学生会有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心灵会有美好的憧憬,美好的憧憬会激发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想象会产生美好的创造,美好的创造会美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将是美妙的天堂。(本站编者按——古海感言)。

热烈祝贺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美育25周年暨第26届美育节

 

与美同行  难忘历程

——普陀区学校美育25周年庆典暨2011年区学校美育研究会年会侧记

20111227日下午,普陀区学校美育25周年庆典暨2011年区学校美育研究会年会在宜川中学举行。大会由原副会长曹惠康主持。新老会员160多人出席庆典兼年会。

会上,宜川中学书记李蓓璐以《扬美求是·以美辅德·德美融合》为题作了美育实践经验介绍;老校长、老会员代表卢鸿根以《美好的回忆  难忘的实践》为题作了发言;秘书长邹荣接受区学校美育研究会理事会的委托作了题为《难忘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2007年至2011年区学校美育研究会工作报告。他的报告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工作回顾;二是主要经验;三是今后工作建议。

本届年会的又一项内容是换届工作。先由原副会长吴毅浩宣读理事会推荐的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鼓掌形式通过。新任理事会成员代表顾文华发了言。在更迭的成员中,老局长冷家瑞因年事已高不再担任名誉会长;原副会长曹惠康和原秘书长邹荣均聘为研究会顾问。由副局长、会长郑建国分别向冷家瑞和曹惠康、邹荣颁发了荣誉证书和顾问聘书,并赠送了鲜花,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郑建国代表教育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讲话,既肯定了区学校美育研究会25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又指出学校美育研究会成熟的标志是,新一届理事会学会了感恩,他对今后的工作寄予厚望。会上,学会向全体会员赠送了庆典书刊,宜川中学还赠送了礼品。

会后,由宜川中学、宜川附校、朝春中心小学、童的梦艺术幼儿园、普陀幼儿园以及退休教工舞蹈团表演了精彩节目。

 

上海市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

201214

 

 

 

重视美育:净化一代人心灵强大一个民族

——祝贺普陀区学校美育25周年

普陀区教育局 郑建国

200610月,为祝贺普陀区学校美育20周年,撰写了一篇题为《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纪念文章,一转眼5年过去了。在纪念学校美育25周年之际,本文着重回顾20多年来美育课题研究情况。

早在1987年——1989年,本区接受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的委托,由曹惠康、邹荣主持《普陀区中小学美育实施纲要的制定和试行》的课题研究,其成果获上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刊于《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第3期。2001年——2003年,由邹荣主持的“十五”全国重点课题《融合式美育的实践研究》,确立子课题30个。课题专著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正式出版。专家撰写的“鉴定书”认为:“本课题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突破:第一,美育内涵上的突破;第二,理论研究上的突破;第三,实践探索上的突破。”接着,在本区进行了两年科研成果的推广。2006年——2010年,由邹荣的主持“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确立子课题50个。这个课题,我亲历了实践研究的全过程。在这五年内,区学校美育研究会出版了七期《美育》会刊,一期是创新实践主题活动案例专辑,两期是中期和结题的成果报告专辑,四期是主题征文专辑。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课题组抓住“大地震是生命美育大课堂”的契机,由区学校美育研究会和《普陀教育报》联手会同10所中学发起了“抗震救灾·生命礼赞”征文活动,当时我应约为征文特辑撰写了题为《在震撼中坚强 在磨难中成长》的序言。这项活动经过征文评选、出版特辑、召开颁奖大会三个阶段历时两个月的紧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新普陀报》等媒体报道了这项特色活动。

每五年一个课题,成为了研究会工作的主旋律。201011月,邹荣主持的“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民族文化美育的实践研究》被批准立项,设有子课题51个。2011年起,新一轮课题实践研究踏上征途。本期《美育》刊载了子课题的方案,以供交流。

从《美育实施纲要的制定与试行》到《融合式美育的实践研究》,从《未成年人生命美育的实践研究》到《中华民族文化美育的实践研究》,这是20多年来我们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美育》会刊,现编辑出版总第27期,这是我们美育实践研究留下的深深足迹。我们的美育研究是有系统的,是一以贯之的。生命美育的课题虽然已经结题,然而美育生命是永恒的课题。我们的“十二五”课题为“中华民族文化美育的实践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之开端,哲学观念之呈现,着眼点是生命”。中华民族文化是审美型文化,而不是知识型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审美倾向,这从文字、文学到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正如伟人所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鼓舞人心,上海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钟声已经敲响。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脉灵魂,文化是城市魅力的集力体现,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的繁荣发展必然呼唤审美的迫切需求。审美是文化价值的核心,审美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审美是文化创新的向导。区学校美育研究会本着方向性、前瞻性的原则,“民族文化美育”课题的立项,正符合当前“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国家教育部的领导同志说:“不重视美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大声呼吁:只有注重审美文化建设,同时重视美育,才能净化一代人的心灵,强大一个民族!

作为“全国美育实验区”的上海普陀区,应该在美育实践研究领域走在全国的前列,充分发挥美育实验区的“实验性、示范性和辐射性”的三大功能,为“净化一代人的心灵,强大一个民族”作出新的贡献。

 

﹡郑建国系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普陀区学校美育研究会会长。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