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专家热评邹荣新书(之二)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1-07-13 19:27:22

有些美丽美到成为一种信仰

                       ----读《爱,在美中升华》有感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  邢企衡

最早听说美育节是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当年我对美育节的认知估计和初中生相差无几。眼睛一闭一睁十年走过,在年年重复的工作中我走过了自己最青涩的教育生涯。今天,当我阅读邹荣老师的《爱,在美中寻找》一书时,我才真正了解什么是美育,全书体系完整、结构缜密、内容丰富、实例详尽、是邹荣老师对美育工作很好的总结,更是一本浓缩的精致的美育教科书。我很固执的一口气读完此书,不是为了填补这十年对美育知识的匮乏,而是以这种行动向邹荣老师的一种坚持,一种信仰致敬,我真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有些美丽可以美到成为一种信仰!

美哉,喜获美育理论与操作指导

通过“美在散文共赏”,“美在活动实践”,“美在课题研究”,“美在专题讲座”,“美在理论探索”,“美在情感对话”,“美在崇尚感恩”,“美在编辑生涯”,“美在历史回眸”等9个篇章的阅读,使我更清晰地了解了美育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从理性的角度对美育又有了新的思考。比如:美育是什么?美育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探索活动中的美育新模式?怎样进行美育专题研究?如何坚持并实践自己的“美育观”?……

这些原本枯燥空洞的理论,通过大量的实例,以及深入浅出的诠释使我对美育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原来,美育在我们的生命中,在我们灵动的课堂中,在我们的活动中,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中,更需要我们用美的眼睛去寻找,用心的体验去升华……

美哉,感悟前辈对事业的虔诚

通过细致的阅读,我对美育的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佩服于前辈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深入的研究。一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可以做到,但是要把美育这一项目连续做上几十年,而且年年有创新,年年有深度,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而我们不得不相信,我们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是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他们五彩缤纷,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生命的美呢?前辈立意深远的美育理念、科学健全的美育体系、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影响深远的美育节品牌,这一切都源自对事业的投入,对理想的坚持,如宗教信仰般的虔诚。这源自于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坚持,源自对美育育人功能、实践作用的深刻领会,也是邹荣老师“以美会友,以美育人;与美同行,美育人生”的最好诠释。道德经里说,“善建者不拔,善抱着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老子是想告诉我们,不管做多么平常的事,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不行的,没有吃苦的准备是不行的,没有碰壁的过程是不行的,没有执着的精神就更不行。《爱,在美中升华》,邹荣老师为我们小辈做了一个最漂亮的示范动作!

美哉,思考如何面对体育美育

《爱,在美中升华》对我有很大的鞭策作用。在长达298页的书中,老师好似一个行者,他以一种谦和淡定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出”他的理念、他的行动、他的理想,每一句话、每一个报道、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画面都打动着我的心,鞭策着我们如何进行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邹荣老师在我眼中,似乎就是“美育”的代名词,就是他,让美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不但如此,美育的研究活动已经成为区级乃至全国的招牌活动。《爱,在美中升华》让我逐渐清晰了概念,知道了美育的内涵和外延,知道美育原来是在与课程的整合、活动的总结提升中逐渐完善、饱满形成体系,这中间就要靠教师有不断创新实践的胆识,有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的毅力,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回顾自己的工作,至今走过的12个年头,工作似乎已成一种惯性定式:常规工作年年做,教学设计老一套。真正什么是美育?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东西,该怎么做美育?真的是无暇考虑,无心顾及。

此书的学习,不但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更有许多愧色。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总是起色不大,为什么我们总是停留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上,为什么我们职业的幸福感指数不高,为什么大家埋怨的话题很多……我想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没有把工作当成一件神圣的事来做,没有把热情投入其中,没有研究教书育人的规律,也没有学会在反思总结中提升。于是,我突然很后悔“那节课”,我应该鼓励全班同学给予那个动作一次最热烈的掌声,即使那是一个失败的动作,但他更需要大家的鼓励而不是埋怨。现在想想,一次对学生心灵之美的教育被我的不以为然而擦肩而过;记得那次足球比赛,课后我应该去和他们握一次手,合一张影,说一段话,让每一个孩子记住:在最困难时都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因为那一次的比赛惊心动魄,结果我们扭转乾坤反败为胜,生命的美在于克服困难,团队合作,取得佳绩,梦想成真。唉,我错过了对学生进行美育最佳的教育契机;还有最近的一次,我们加班加点练习广播操,参加区级的比赛,我却没有及时总结自己和学生的体验感悟,说实话,第一次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赛,比赛规则要求体育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广播操。参加比赛前夕,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一样心情紧张,一样担心动作节奏的失误等等,但在评委当场亮出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分数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汗水和泪水证明了我们我们跳出的是运动之美,但事后,我为什么没有好好总结这个活动的案例呢?我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样可以在课前,在课中,甚至是课后,设计出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及教育实效性的课,这才是提升美育有效性、赋予美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可以找到很多的机会寻找美,升华美,教育自己更教育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不管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我们都一样可以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美哉,我们的教育事业!美,应该在我们的教育中升华,那就让我们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美育渗透到学生的教育中,以达到师生共同受益其中,共同成长进步的境界吧!

爱,在我们身边

                      ——《爱,在美中升华》读后感

上海市沪太新村第一小学   杨莹蕊

爱,应该是平凡的,是无声的,它是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记述”我们身边的师生之情、同学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了人心灵的美丽与纯洁。这就是我最近拜读的邹荣老师一本作品《爱,在美中升华》所阐述的内容。

读完老师的每篇文章,激荡于我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老师用“爱”的钥匙引领我们打开心扉。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本书的名字深深的铭刻在我的心上。

正如该书的名字一样,《爱,在美中升华》是一本对爱的阐述,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一篇篇美丽的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师生情、母子爱、朋友的友谊,总是能够产生共鸣。对于“爱”这个主题的诠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反响。无论从书本身的内容,还是精美的设计风格来讲,都应是我们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必备书籍。因为它让我们知道爱,在哪里,我们怎么去爱,我们怎样教育孩子们去爱,怎么去发现身边的美,怎样让爱在美中升华。

美育,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书中让我感受到,我应该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美,在逆境中发现美,因为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孩子应该享受生活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坦然面对生活的曲折与困境,从而产生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愿望。

美育,应该是一种示范。它必须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最有效的美育,应该是教育者对学生自然而然的美的影响、感染和示范。所以,离开的教师,就谈不上任何真正有效的美育。当代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引导者,还是美的体现者和感染者,理应注重自己美的示范。

美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我们在教育中,需要注重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生蓬勃生长的历程。美激励着我们求真,美引导着我们向善。美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老师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在培养孩子们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让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也只有这样,不管我们的学生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他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充满爱的心灵

——读《爱,在美中升华》有感

上海市长征中心小学  范红娣

阅读过《美,在爱中寻找》,现在又阅读《爱,在美中升华》,心中不禁对邹荣老师由衷地敬佩。敬佩他一位七十多岁老人身上散发出的美,敬佩他二十几年在美育事业中的孜孜不倦,更敬佩他带动我区广大中小幼教师把美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

席勒认为: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而使人成为审美的人的教育便是美育。美育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长期的审美熏陶之后,人们必然会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使自己的趣味变得越来越高雅,成为身心健康完美的人,生活目标崇高的人!那时我们的民族素质将整体提高,人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信心十足,我们的民族将成为举世无双、不可战胜的无比强大的民族!

邹荣老师正是深刻理解美育的深远意义,也坚信美育会强大一个民族,他无怨无悔二十几年如一日深深扎根于普陀区美育这块园地,用心浇灌,如今我区美育这棵大树已枝繁叶茂,也已硕果累累。跟随邹老师参加我区美育研究的广大教师肯定都有同感。

邹荣老师的美育人生能够那么精彩,是因为他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办公室里培育的一盆绿萝,在邹老师看来,她是美的使者,办公室因她而生机盎然,邹老师也因她而心中荡漾出无限的美好;幼儿园里亲子活动,孩子童真无邪,是美好的,邹老师欣然参加,感受童真之美,更重要的是挖掘童真之美。

    邹荣老师的美育人生能够那么深邃,是因为他具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十多岁的邹老师是九十多岁老母亲的依靠,老母亲的生活邹老师一一照顾,悉心有加;君子之学,以美齐身。”邹老师把墨宝送于孙女韵韵,深意蕴含期中;邹老师到各个学校讲座指导,满含着对学校、教师在美育工作中的期望;邹老师带领我们进行美育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实践,为的是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对美育的理解和经验撒播到学校美育的园地……

    作为基层学校一位跟随邹老师进行美育研究多年的教师,被邹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在敬佩的同时倍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邹老师在《爱,在美中升华》一书中对美育基础知识、美育功能、美育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详细的阐述,细细品读,一定受益匪浅,也一定有助于自己在学校美育工作这条道路上走得越宽,走得越远。

让爱与美同行 让美育之花绽放

       ——读《爱,在美中升华》有感

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  

六月多雨季,雨天的早晨,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来到美育研究室邹荣老师的办公室,在一番事情安排后,他给了我一本由他自己编著的新著《爱,在美中升华》,觉得似曾相识,回想起,几年前,我写文章还参考过这本书的姐妹篇《美,在爱中寻找》。

拿到书后,我如获至宝,在回来的路上,虽然雨仍不停地下,却浇灭不了我内心的热情,在路上我就翻了起来,书中共收集了七十余篇关于美育的文章,一篇篇短小精悍,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美育工作者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作为美育教师的伟大。

通读《美,在爱中寻找》全书,让我不得不钦佩老师在美育领域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笔根不辍,成果颇丰。有幸我也亲身体验了老师的《审美体验·美化生活·情感深化——曹杨职校美育活动展示喜获成功的理性思考》,其中,我在“三个一”的一台戏中参与学生服装制作与表演的指导。作为中职校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我觉得正像老师说的:“美在理论探索”。让我感触更深的是,注重过程而有情感性——体现美育的“过程即目的”原理。老师把美融入专业课程,带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在社团等活动中认识、体验、感悟美的力量。以丰富、灵动的资源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平时行为习惯偏差生感受礼仪美、智慧美、创造美,让他们对自己有新的定位;让喜爱专业学习的学生体验愉悦和理智的美,让他们在自己亲手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热爱自己的专业,让学生在情感中升华。

在书中,我也随着老师的美在课题研究中成长,伴着“十一·五”重点课题“未成年人生命美育的实践研究”,我学习了生命教育的一个个鲜活实例。在 “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华民族文化美育的实践研究”中,让我感到认真做好我的子课题《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立裁礼服的移植研究》,也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和更高的使命。作为中职校班主任的我,在平日和一些学生谈心中发现,现在的他们已不再缺少物质生活上的供给,但总觉得他们缺少些什么,或许是缺少些追求美的动力,被动地过着每一天,缺乏朝气。“如果要把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经过长期的审美熏陶后,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使自己的趣味变得越来越高雅,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人。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既有丰富舒适的物质生活,又有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更有责任和义务以中华民族崇高的美揭示生活的真理,正确指引学生走好人生的道路。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都能像邹荣老师一样,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工作在发现美、创造美、传输美的教育第一线。“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让爱与美同行,让美育之花在学校绽放!

懂得爱自己的母亲,才懂得爱一切

       ————读《爱,在美中升华》有感

上海市玉华中学  张 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究竟何为“美”?“美”一词的内涵博大精深,有一位慈祥的长者曾引用美学家的名言说“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教育和“美”联系在一起,他自己用真、善、美的思想和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究竟什么是“美育”,他就是从教50载,坚守美育27年的邹荣老师!

初识“美育”一词,是在去年参加《追求教育幸福,打造美丽人生》的征文活动过程中。那时的自己还不懂什么是“美育”,所写的文章虽然能够紧扣“追求教育幸福”的主题,但未能真正突出“打造美丽人生”的深刻内涵,直至今天我有幸拜读了《爱,在美中升华》这本书,我才清醒地意识到,邹老师倡导的“美育”其实不仅仅涵盖了教育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教会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怎样用一颗美的心灵去做教育、去做人。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感动最深的是书中《美在崇尚感恩》这一部分的内容。

在邹老师笔下,我读到一位谦恭的学者对已逝恩师满心的敬意和感恩,我读到一个孝顺的儿子对年迈老母深深的爱和感恩,我读到一个懂事的弟弟对已故姐姐深深的怀念和感恩!

邹老师说“尽孝,趁母亲健在”,“孝顺母亲要趁早。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对母亲,“一要‘孝’,二要‘顺’”,“‘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邹老师对躺在病床上的妈妈说:“老人不生气,能活一百年。您就这样轻轻松松活下去,我们不能没有您!”他和全家人都期待母亲能创造生命的奇迹,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行为帮母亲创造了那份奇迹,我想这一定是儿女们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这些读者!

邹老师说“母亲是一本书,一本厚重的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学会了做人、做事,学会了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且不丢失自我。

读着邹老师笔下的故事,我不由得会想到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从小因身体原因未能上学读书,但是她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做事。

儿时的我,家境不是很宽裕,但母亲却用她的勤劳为我撑起了一片实现梦想的天!我深深地记得母亲在田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累疲倦,深深地记得母亲为了帮我筹集学费而到处找零活干的不辞辛苦,深深地记得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着千层底布鞋的专注认真,深深地记得母亲送我去读大学时那目光的殷切和喜悦……

如今,我能够在这样一座繁华的都市生活,能够以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身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必须要感恩母亲为我全心全意地付出,感恩母亲多年来的谆谆教诲!

就像邹老师说的那样“尽孝,趁母亲健在”,去年,我把父母接到了上海,我希望自己能够做那个懂得“孝”更懂得“顺”的孩子,以邹老师为榜样,用邹老师的话警醒自己:孝顺父母“一定要抓紧,趁他们健在的光阴”!

这个道理也许人人都懂,然而,处于信息飞速发展的高速时代,很多人因为工作与生活的忙碌,没有很好地尽到孝道。一个电话、一笔钱、一份礼物,看似表示出对父母的关爱,实则是把一颗冷冰冰的心抛给了年迈的父母,他们不图儿女多给他们钱、多送他们礼物,他们更愿意儿女每天都能健康平安,有时间多围绕在自己身边,哪怕只是吃粗茶淡饭……

希望懂得这些的时候不像邹老师所说“已不再年轻”,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景况是一种多么大的遗憾和悲哀!为了告诉人们不要让这样的悲剧上演,很多名人志士都曾写下无数格言警戒世人,而身为一名普通又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邹老师用他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感恩,怎样才是真正的孝顺。

“感恩”与“孝顺”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就难了。如何去做到?

仔细去拜读一下邹老师的文章吧,他会用自己那颗追逐美的心,为我们诠释即便是取得那么多成就的美学研究会秘书长、美育专家,在自己母亲的眼里他只是母亲深深爱着的孩子;即使是工作那么繁忙的学者、教育家,他依然在心里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母亲,并用实际行动感恩母亲所为他做出的一切!试问,不懂得爱母亲的人,怎会做到“真善美具备”?不懂得爱母亲的人,怎会做到“人生完美”?

“美,在爱中寻找”;“爱,在美中升华”。感谢邹老师,感谢邹老师为我们诠释了这些值得人一辈子去追求、去实践的道理!我相信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教育工作者,都已懂得“追求教育幸福,打造美丽人生”的真实内涵,都能在工作中认真踏实地实践“美育”!

美,要在爱中寻找;美,要崇尚感恩。爱,使美得到升华。只有懂得爱自己的母亲,才能懂得爱身边的一切;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由内而外地去实现美,创造美。

“寂寞”的行者

——《爱,在美中升华》读后有感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 

近日,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邹荣先生《爱,在美中升华》一书,顿觉如沐春风,似饮甘霖。毫不夸张的说,我是乘兴一气呵成地读完的。我和邹荣老师没有交往,但这并不妨碍我与邹老师在墨香中的交流。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文人(美的践行者)都是能坚守寂寞的:屈原、杜甫、鲁迅……他们无不为国为民寂寞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当然邹荣老师所处的时代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却深深地体会到邹荣老师骨子里那种为了民族的教育事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寂寞地艰难前行的壮士风骨,让我姑且称他为“寂寞”的行者吧。

“寂寞”的坚守

上海,一座繁华而喧嚣的大都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们时刻都在琢磨如何才能赚取更多的金钱,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在这样一座炫耀着繁华,弥漫着诱惑的都市里,邹荣老师却毅然选择了审美教育这样一个不来钱的活,而且坚守了27年。人生能有多少个27年?没有甘于寂寞、拒绝诱惑的精神是难以做到的。

在本书的第六辑“美在情感对话”中,上海市洛川学校的谷丰、王文静两位老师形容邹老师“是护林人,默默坚守,养护着美育的漫山遍野”,这毫不为过。寂寞是柔软的,它像轻风,你感觉不到它,然而在这个充满坚硬物质的世界里,它却像个不知疲倦的行者,辛劳地寻找着自己的寄居地。它像一汪清泉,不经意地浸润着邹老师的身体,无可挽回地侵占了邹老师的精神世界。

人们好奇的是,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邹老师那份“寂寞”的坚守?读罢《爱,在美中升华》你就能寻找到答案:是责任,是对民族教育的高度责任感在支撑着他。

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者选择着不同的切入点:死亡教育、价值教育、爱情教育……邹老师却选择了审美教育这个立意更高的切入点。“曲高”自然“和寡”,“寂寞”是难免的,然而邹老师却做得有声有色。他是一个“寂寞的行者”,他通过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地研究,躬身亲历地实践,取得了累累硕果,不得不令人惊叹。

邹老师之所以对民族的教育事业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一切皆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寂寞”的热爱

“他是个行者,寻幽览胜,走遍大江南北”。九寨沟自然风光的原始写照给了他艺术的源泉;办公室柔嫩的绿萝给了他哲理和遐思;兰溪中老年康乐园首届交谊舞友好赛上留下了他翩翩的舞姿……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奇峰屏列的沱江两岸,幽静异常的美丽峡谷,无不令他心驰神往。他满怀对生活的热爱,游遍祖国山河,他走到哪里,就将他的美育理论带到哪里。

雨中登峨眉,朋友纷纷打起退堂鼓:“等到天晴时,还可在登山。”老师却不甘心,“寂寞”地坚守者他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又踏踏实实地做了一回“寂寞”的行者,独自在雨中欣赏峨眉雨景,并突发奇想: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只有历经了坎坷,方知生活的快乐。

老师就是这样,对生活无比的热爱,对祖国无比的热爱,因此在国旗下的讲话中,他热情地发出《美哉,五星红旗》的赞美。难怪50多年前一篇《六十四岁上河塘》的公开发表,会点燃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写作的热爱。也正因为此,老师的梦想就此起航。当他梦想成真时,他会情不自禁地去帮助年青人实现梦想,并以此为生活最大的快乐。

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并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老师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他智慧、达观、懂得感恩。他说“母亲是一本书,一本厚重的书”,母亲养育了他,他不忘报恩。在照顾98岁病中的母亲时,他贴着妈妈的耳朵说:“老人不生气,能活一百年。您就这样轻轻松松活下去,我们不能没有您!”;祖国母亲养育了他,他就为祖国的美育事业鞠躬尽瘁、孜孜以求,殚精竭虑。

如今,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老师却不是“寂寞”的。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人成长了起来,踏着老师的足迹为普陀的美育事业热热闹闹地忙碌着。相信普陀的美育事业将迎来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金秋。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