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4号)和《关于做好2022年“国培计划”总结工作的通知》(国培办〔2023〕2号)的有关要求和部署,为总结推广“国培计划”有益经验,探索先进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开展了2022年“国培计划”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培计划”示范项目承担单位推荐、专家遴选,选出一批优秀典型案例,通过“微言国培”公众号逐期发布,供各地各校学习参考。
案例概要
本案例以满足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教师岗位胜任力的“一二三四五”培训模式,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健康发展。“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师德高尚、情怀深厚的教师。“二”是针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实需求,把“能写+会教”确立为两个基本点。“三”是统筹兼顾,注重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培养。“四”是创新形式,构建“耳听+手临+眼观+心体”四位一体的培训认知体系,“五”是优化内容,打造“师德+技法+文化+审美+从教”五个维度的螺旋式课程体系。
背景介绍
自教育部2013年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书法教育已经走过10年历程。我省在《纲要》发布当年,就开展了“国培计划”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从“薄弱学科”到“紧缺领域”再到“骨干教师”,至今已由河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18期培训,参训的1800名学员分布于全省各市县乡村,他们以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从教能力,逐渐成为推动我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国培计划2022”——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中,总结提炼前期培训经验,实施了“一二三四五”教师培训模式,解决了培训课程体系化不足、培训方式单一、训前训后力度不强等问题,该模式促进了书法教师在培训中提升,在实践中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做法
1. 注重训前调研。为掌握我省小学书法教育教师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为书法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训前以线上问卷的方式对参训教师基本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主要从教学现状、专业能力及培训需求三方面展开。本期学员在培训需求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希望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更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技能;希望观摩优秀课例,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希望能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优秀学校先进做法和经验;希望能在培训后建立长期交流平台,持续跟踪学员发展。这些需求最终成为制定本期培训方案的重要参照。
2. 注重训中实效。根据前期调研,本期培训强化目标意识,打造“师德+技法+文化+审美+从教”五个维度的螺旋式课程体系。具体内容是:师德情怀模块,通过解读政策,示范校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理念、任务和目标,开拓视野,激发投身书教事业的使命感;技法训练模块,讲授毛笔、硬笔、粉笔的笔画、偏旁、结构基本技法及章法布局,解决书法教师的书法基本功问题;从教技能模块,通过教案设计、示范课观摩和说课大赛,将培训中的理论与书法教学范例相结合,提高参训教师的感性认识和从教能力;文化模块讲授文房四宝、书法史论等,提高书法教师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模块,通过历代名家名作解析,提高书法教师审美素养。按照这一内容体系组织培训,发挥教师参训的自主性、主动性,在“能写+会教”的基础上,达到全面素质的提升。
3. 注重训后回访。利用暑假时间组织部分专家分赴各地跟踪回访,在首席专家寇学臣教授的主持下,送去两场针对性较强的专题培训:一是旨在提高专业技能的章法创作与作业点评,二是旨在提高从教能力的书法教学法专题讲座,学员积极互动,热情高涨。座谈会上,学员们充分交流了国培心得以及返岗后的实际运用与收获。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赵秀琴老师深情回顾了自己从一位“书法小白”成长为桥西区书法教研员的历程,感恩国培专家长期的跟踪指导。沧州市运河区南陈屯镇东屯学校王静静老师参加国培后在学校组建了“书法社团”。学员们也提出许多建议与期望,诸如:“加强书法教学法培训”“适时举办提高班”“加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时长”等,与会专家随时进行专业指导和解答。通过回访,拉进了学员与学校、专家的距离,树立了国培项目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创新举措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书法学科特点,通过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等优势,构建了“耳听+手临+眼观+心体”四位一体的培训认知体系。培训本着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聆听专家讲座,将书法艺术置身传统文化的高度,围绕当下的书法教育需求渐次展开,开阔学员的视野,提升学员的文化素养。二是临写实践,包括毛笔书法、硬笔书法和教师板书技法,借助高校书法专业和省硬笔书协的师资力量,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下训练为辅,加强演示与示范环节,深受学员好评;三是参与体验教学,在听取名师示范课的基础上,组织学员撰写教案,制作教学微课,用生动案例和亲身体验,提高学员教育教学能力;四是观摩考察,由省级书法示范校校长做主讲嘉宾带领学员走进学校,领略优雅的校园环境、书香弥漫的书法教室、特色办学的理念、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果,切身感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开展的势头,感知当前书法教育的最新成果,提升投身书法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主要经验和成效
1. 打造最优化专家团队。河北师范大学已经组织书法国培18期,形成了由省内外30多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分别来自国家部委、高校、社会、中小学一线。最优化原则:一要统筹培训方案的主要模块和课程性质,二要兼顾专家的职业(高校、中小学)、范围(省内、省外)、学历、职称、主研方向;三要适应培训时长及学员年龄、学段、专业、地域等。
2. 配置最优化实践基地。跟岗实践、优质校、示范课等是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10余年的努力,本项目已形成“小学+中学+项目+区域”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跟岗实践基地,学员可以到最好的学校参观考察,可以遇见“烛光计划”,可以参观“全国最大的书法数字化教室”,可以参加“河北省汉字书写大会”,由点及面,相互启发,相互带动,相互成就。
3. 培训目标有效达成。从学员日志、调查问卷、圆桌论坛、成果展示、结业典礼等诸多环节反馈结果来看,经过培训,学员在观念更新、理论提升、技能提高、行为转变、视野开阔、能力拓展、价值观转变等诸多反面均有可喜收获,达到了培训预期目标的要求。保定市河北小学郭亚柳学员说:“这次培训让我从思想、能力、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大的提升和飞跃。我将把所学所悟,应用到我的今后工作生活中去,让它落地生根。”
4. 学员带动作用有效发挥。经过回访调研发现,每期均有75%的学员经过培训后迅速成长,区域性推动本校或当地书法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张北县义合美新城小学杨林学员返岗后创建了由5所学校组成的“书法教研共同体”。张家口市万全区第六小学校长刘树高介绍了“立足本校、辐射全区”的做法与经验。保定市特教学校梁连壮学员从普通老师成长为市级书法教研员,推动全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
推广价值
本案例目标明确,体系科学,指向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迁移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能够使培训者尽快进入角色,增强培训效果,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本案例应用于“烛光计划”书法教育大型公益活动之书法种子教师培训项目,现已培训种子教师600余人,学员覆盖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案例已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2023年开始承担“国培计划”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培训项目。书法教育方兴未艾,文化传承任重道远,本案例期待更加广泛的认知和推广。
供稿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执笔人:寇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