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实践>
阅读文章

暑假社会实践 寻找厉害的TA:一场在盖宝田间地头的美育游乡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4-09-04 23:44:28

“叮——”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

贵州省黎平县盖宝侗寨盖宝小学

六年级的最后一科考试落下帷幕

一群来自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农耕文化教育创新社的师生团队

带着探索更多在乡村开展

美育浸润行动的可持续路径的教育理想

携手盖宝小学六年级的18名孩子

开启了一场穿梭在田间地头的美育游乡

以期深化乡村孩子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提高审美感知,丰富艺术表现,拓展创意实践

在这片碧水蓝天、青山环绕的土地上

孩子们与心中厉害的TA邂逅就此展开...

记忆里第一次见面

破冰活动上

来自天南海北的小老师们抛去原有的身份

扎根盖宝

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在地化昵称走进了当地孩子的生活

用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篮球赛

打破了师生心中最初的隔阂

脑海中最初的灵感

回到课堂,教室不再是考场

而是孩子们童真思绪的摇篮

他们用清澈的双眸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用稚嫩的小手写下心中厉害的TA

从一花一木到英雄伟人,从五谷杂粮到中华精魂

一笔一划都是他们在这段寻找旅途里最开始的地方


WOW时刻

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村寨里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

带着一双双发现日常灵动之处的眼睛

怀着一个个置身田野轻松自在的灵魂

来自城市大孩子和当地的小孩子们一起

用双眼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双手去创造

大到一棵四五人张开双臂才能环起的

小到轻轻落在路边片片雏菊上的粉蝶

从斗牛场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牛王猪猪侠

到村BA球场挥洒汗水锋芒毕露的篮球小将

每一个,都是孩子们眼里厉害的TA


独属于我们审美世界 

      一句句流露于笔下充满自然浇灌的童真的诗句

一幅幅五彩斑斓描绘儿童眼中的奇妙世界的画作

一首首朗朗上口用乡音传递对脚下土地热忱的歌

一张张手法稚嫩但饱含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喜爱与眷恋的照片

每一个孩子也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小老师们的思考

为什么要寻找最厉害的TA

随着城市化浪潮不断袭来,越来越多乡村孩子被迫于生计而外出务工的父母留在乡村。互联网的发展使手机也渐渐成为每天伴随孩子的伙伴。与同龄人的伙伴不同,手机的陪伴更多是带有渗透性和引导性的。当地孩子普遍反映他们会在空闲时间选择宅在家陪伴手机。电子竞技游戏、短视频等网络产物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这些五光十色、良莠不齐的信息就像一个巨大的糖果罐,逐渐让孩子们迷恋上虚无缥缈的奶头乐,却无意感受青山环绕和微风拂面。同时,网络环境或有渗透山外世界的绚丽多姿,当孩子们逐渐接受这种设定,人生的终极奥义便是走出大山,读书似乎就变成了逃离脚下土地的不二法门。可当他们立足于山外的世界,才突然发现城市的高楼大厦仿佛人心间铸起的铜墙铁壁,村口挥手的慈祥阿婆终成回忆,夜里的车水马龙好似飘零奔波的人生,前进的路上终究迷失了脚下的土地。

寻找厉害的ta,不是生活用品的夸夸乐,也不是英雄伟人的歌颂会。寻找的背后,是尝试以儿童视角构建我们与平常之物,我们与陌生之物的关系链接。在构建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思考乡村儿童与家庭、与乡村、与外部世界及外来者(我们)的复杂关系。厉害的真正意义,是对自我价值、人际交往和地缘关系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寻找厉害的ta,不是要比一比究竟谁的更厉害,而是让每个孩子在寻找的旅途中转换视野,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乡村、审视文化。用感受美、寻找美、欣赏美的眼光去看待日常世界,形成以土地为养料扎根生长的孩子们的自然审美世界,进而转化为能够汲取大地营养的新型审美关系。用最原始的、来自泥土的价值判断去观察和探索脚下生长的土地,建立起每个独属于乡村孩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乡村观。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被互联网的花花世界迷了双眼,才不会在纷繁的大千世界里落叶无根。

寻找最厉害的TA的过程中,教育是如何发生的?

美育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生的,也就是日常的生活中不断产生的。在寻找厉害的ta活动中,教学任务从学习变成了寻找,教学场景也从严肃教室变成孩子们每天生活的环境。儿时玩耍的小山坡、民间流传怪力乱神的土地庙,此刻从一个个地缘的符号变成了孩子们选择的后现代的教室。然而,老师们走进这些教室前需要叩开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门,而是孩子的心门。只有师生真正靠信任感形成了情感联结,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中的那扇门。在寻找的旅途中,孩子们将厉害的Ta”和心中所思所想讲述给小老师们,我们在聆听后给予他们价值判断上的反馈——引导他们打破原有套路,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事物,开阔思路,形成独属于自己的关于厉害的TA”的思考和态度。此时知识不特指书本上约定俗成的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教学也并不是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师生通过一句句对话、一个个小故事,不断去走进了解彼此,进而形成在审美意义上的相互的、缓慢渗透的浸润这种浸润不是价值灌输,不是审美评判,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交流,是一场关于美的灵魂对话。浸润的结果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灵感受,是我们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一颗关于美的种子。这颗种子也许不会一眨眼就长成参天大树,但一定会在点点滴滴的美的滋养下生根发芽。至此,美育悄然发生。 

本次乡村美育学堂,究竟在哪里?

美在美的判断。受互联网的影响,孩子心中的可能是高楼大厦间的以富为,抑或是白幼瘦纯欲审,又也许是滋滋的躺平摆烂佛系。受种种思想荼毒的孩子将失去感受真正美的能力。身在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他们可能抱怨枯燥无聊,面临健康的抉择时,他们可能失去正视青春身体的勇气,处于青葱岁月正需拼搏奋发时,他们可能虚度光阴后追悔莫及。在寻找厉害的TA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美,生活的美,财富的美,拥有辨别和正视美的能力与勇气。

美在美的发现。真实的美来源于生活,发现美不是手握放大镜去观察生活的蛛丝马迹,也不是刘姥姥逛大观园的走马观花。美的发现在于观察日常生活中不起眼但又令人惊叹的点滴,在于思考平凡的背后蕴含的无穷力量。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并没有让孩子单纯用肉眼去观察,而是将传统教学避如蛇蝎的手机还给了孩子。真正的教育应该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当孩子们意识到手机并不是一种诱惑,而是独具生活气息的工具,手机的镜头也就从冰冷的器械变成了孩子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孩子们利用手机记录自身的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感受大千世界,将自己与真实生活建立起独属于美的联结,形成新时代下正确的科技使用观,产生奇妙的人生感受。

美在美的创造。活动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提升创意实践的能力?很多乡村孩子脑海里并没有艺术的概念,在呈现作品时,大部分孩子只是选择了自己更为熟悉的方式——写诗和绘画。这一选择使我们想让孩子创意表达的初衷沦为了呈现作品结果的形式。究其原因,是所有人都会下意识给艺术审美加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在走入盖宝村厉害的TA的游乡美育活动探索中,我们既会感慨于先民在地的智慧创造,也会为孩子们与乡村点滴链接的真情流露而动容,既对乡土彩绘富有技巧的笔触赞不绝口,更会为孩子们五彩斑斓的自然配色惊艳。真正的艺术审美,不在技术,而在于创造。当真情实感在孩子们的作品里被具象化,艺术便诞生了。当孩子们创造出了人生中独属于自己的第一首、第一幅画、第一个音符、第一篇影像,他们便踏入了人生第一扇艺术的大门,他们也拥有了欣赏美、创造艺术的勇气和信心。

最后的最后,写给盖宝的孩子们


诗意写满田野,画笔绘制梦想

影像记录生活,歌声伴随成长

乡村美育学堂之寻找厉害的TA的旅途

虽然暂时告一段落

但感受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的

旅途才刚刚启程

盖宝的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够继续

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好

关心身边的亲朋,探寻村寨的美景,

热爱当地的文化

从脚下这片土地里汲取力量,勇敢前行

最后,愿你们始终相信

能够寻找到生活中厉害的TA的自己才是最厉害的

1

供稿:王丽舒

供图:农耕文化教育创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