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实践>
阅读文章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艺术美育成果报告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11-30 16:54:37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艺术美育成果报告

 

    加强艺术教育,发掘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已深入研究多年,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已培养一千多名学生考入各类艺术院校。辅导数百幅(件)学生作品参加国内各级中学生美展以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并获奖;编排、指导数十个学生节目参加市、县级中小学艺术展演并获奖;二幅获国际中学生美展优秀作品奖, 一幅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人类与环境”国际中学生美展优秀作品奖。撰写艺术教育论文获县级、市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利用第二课堂发掘学生美术才能的研究》重庆市教育学会立项为2006年教育科研课题,已于200911月通过市专家组的结题评审,并得到中国教育学会、市县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课题组有多项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在权威期刊或获国家级、市级、县级的表彰和奖励。现将我校艺术美育成果汇报如下:

 

一、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能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文明的内函,使人的理性与人的生命沟通,从而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并对于培养情商与智商和谐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艺术教育实行“三个结合”的教育原则,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艺术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

 

1、坚持以全校艺术类选修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建设高水平的学生艺术团队为旗帜,加强艺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

 

2、坚持“倡导高雅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校园文化”的文化艺术观念;

 

3、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教育目标为导向。通过艺术教育,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育实施

 

(一)艺术课程:体系完整、形式多样,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开足开齐了艺术教育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着力推进艺术课教学改革,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

 

1、美术系列

 

1 拓展美术欣赏的视域和提高兴趣。艺术教研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本内容外为学生补充大量美术作品的形象材料,如中外画家介绍、中外名画赏析、石窟艺术、建筑艺术赏析、中国历代服饰变化、图腾脸谱、动画、漫画、广告、电脑游戏设计介绍等等。使学生较为深入地认识各类艺术,感受到各种美术形式的魅力。

 

2 增加美术实践练习。包括静物、石膏、真人头像写生和动态人物速写、校园风景写生、工笔花鸟临摹、黑白画设计、纸板画设计等。为展示学生艺术才华,激发学生绘画热情,每年在校园举行学生美术作品展览。

 

3)举办文化艺术讲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一定性说明,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含技能)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最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使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而且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及最广泛的联系,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依照高中艺术课程标准系列3 艺术与文化之精神,在校举办了文化内函深厚专题系列讲座: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中国山水画中老庄潜影新探——中国现代山水画欣赏——“三峡魂”艺术讲座——魂萦三峡,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三峡的形成、内函及特点有进一步了解,对三峡组画的创作理念及创作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周未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操,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2、音乐系列

 

   为了使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音乐,我校设计了六大板块教学内容,视具体情况安排数量不等的课时,其中包括:

 

    音乐家板块:介绍、欣赏从巴洛克时期开始的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到施特劳斯、肖邦、韦伯、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等音乐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艺术特点。

 

    流行音乐板块:介绍美国乡村音乐、中国流行音乐及发展、另根据学生需要,欣赏现实比较流行的优秀通俗音乐作品。

 

    剧目板块: 介绍分析话剧、歌剧、舞剧(中外结合)、音乐剧等的艺术特色。

 

    合唱板块: 精选少量合唱作品组织学生练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音乐创作板块:对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诸要素的培训和创作实践。

 

    舞蹈板块: 舞蹈常规排练和舞蹈创编;形体与舞蹈课;健美操与舞蹈的欣赏和训练。

 

      3、新课程改革下的艺术选修课

 

    新课程改革后,我校在第八节选修课当中,新增了多门艺术类选修课,包括素描、水粉、设计、书法、器乐、舞蹈、合唱、健美操、摄影技术等,进一步体现了艺术课程开设的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艺术课程各个学习领域的自主选择。

 

    (二)艺术活动:重视提升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普及度高、表现性强

 

1、广泛开展学生艺术作品征集、展演活动

 

    近年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了艺术作品的征集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提交了数百幅绘画、书法和摄影作品,其中百余幅师生作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国庆60周年“绚丽年华2009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学校通过拍摄整理后,在校园网和门厅内进行展示,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2、保持传统、凸显特色,组织红叶艺术节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艺术实践, 高度重视全校范围内的大型艺术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项目“红叶艺术节”,每年举办一届,历时数周,比赛与展演内容相结合,涵盖了歌唱、舞蹈、器乐、书法、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学生参与率达到60%以上,成为我校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活动。

 

(三)艺术社团:积极鼓励、繁荣活跃、自主发展

 

    我校目前有红叶合唱队、舞蹈队、广播电视台、美术培训班、红叶诗社等多个艺术社团,日常参与人数达到几百人,在全校性的艺术活动中,参与的学生更多。对于这些艺术社团,学校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经费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并对辅导教师有明确地教学要求和目标管理。各艺术团队也有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和目标,并逐步形成各自的教育特色,如美术培训班就形成了一套以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并成为教学实践的核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是取得一定成果的重要因素。尽管处于探索之中,却反应出美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是教学之主体,教师是教学之主导;“学”是教学之中心,“导”是教学之主线。既启发引导表现能力方面艺术思维,又教授造型能力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既注重表现能力的培养,又不忽视描绘能力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绘画基本规律,能动地艺术表现。

 

(四)艺术环境:营造校园艺术氛围,建设文化学习环境

 

    我校一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用心营造学校的艺术氛围。校园内营造有巨型神女假山荷花池,池内芙蓉出水,游鱼成群,池旁垂柳成荫,鸟语花香;新建富有文化内函的文化广场,广场中央屹立着象征科技、教育、未来的现代不绣钢雕塑,广场四周是布局有序的花甫、草坪和绿树,雄伟壮丽,层次井然;教学楼厅、楼道中有名人精典格言、警句和巨幅三峡风光摄影作品;这些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文艺术景观,使师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此外,我校还启动了“红叶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征集了校徽、校旗、校歌以及标志等活动,并在校园内设置了六块艺术宣传厨窗专栏和四块黑板报,集中展示我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出富有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 教育成果

 

    我校的艺术教育,经过不断实践、提炼,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适合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我校学艺术的学生在参加各类院校的美术专业考试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而且文化成绩也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文考线,几乎都能进入高一级艺术院校学习。另外,学生的艺术作品多次在校及其网站上展览,他们的艺术作品及表演参加国内各级中学生展演并获奖。这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和成功体验,形成健全的人格。

 

艺术美育成果一览表:

 

11450佘名学生被各类艺术院校()录取。2008105名学生参加重庆市艺术院校统一招生考试专科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78.5%、重点艺术学院上线率30.5%。

 

2、编排、辅导、选送文艺节目参加重庆市主办的“歌唱祖国”社区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荣获二等奖;重庆市大中小学教师爱国歌曲传唱比赛,荣获一等奖;重庆市第五届中学生才艺大赛高中组,荣获四个二等奖;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荣获两个二等奖,我校学生张琴被授予“故事大王”荣誉称号,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为其颁奖。

 

    辅导、选送学生电脑绘画、动漫、设计作品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县级两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市级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

 

3、组织、辅导、选送120余幅师生作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国庆60周年“绚丽年华2009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我校荣获单位一等奖,美术教育先进学校,校长卢尧被评为美育先进工作者;美术教师吴恩桔、吴双荣获美术教学成果一等奖;10名师生作品获一等奖,22名学生作品获二等奖,11名学生作品获三等奖;组织、辅导、选送学生美术作品参加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荣获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撰写、创作《“三峡魂”艺术讲座》教案及多媒体课件获特等奖;《利用第二课堂挖掘学生美术才能的研究》获优秀教研成果奖;5篇教研论文获一等奖。

 

4、辅导、设计、完成巫山高级中学第一、二、三、四届红叶科技文化节书画、摄影展览。制作、发送到互联网上展出巫山高级中学学生美术习作展共六期。

 

5、教研成果奖

 

《利用第二课堂挖掘学生美术才能的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优秀教研成果奖。

 

6、获奖教案

 

《“三峡魂”——艺术讲座》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教案及多媒体课件特等奖。

 

7、获奖论文

 

   《谈美术教育中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巫山县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全国艺术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二等奖;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第22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谈写生教学中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化》获巫山县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第22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审美心育功能新探》获巫山县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论文评选一等奖。

 

   《写生造型技能训练的再认识》获巫山县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重庆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全国基础教育美术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第21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教育学刊全国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论文评选一等奖。

 

   《谈素描教学中学生智能素质的提高》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论文评选一等奖。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后进生”成因探析》获中国教育学会第21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教育学刊全国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论文评选一等奖。

 

   8、教改成果获奖

 

   《利用美术教育挖掘学生美术才能的认识与实践》获重庆市首届中、小学优秀教改成果三等奖。

 

   《审美心育功能新探》获重庆市第三届中、小学优秀教改成果三等奖。

 

   《浅谈美术欣赏对高中教学的影响》获重庆市第三届中、小学优秀教改成果三等奖。

 

   《利用美术教育促进“后进生”转化为“特长生”的研究》获巫山县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巫山县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9、发表论文:

 

   《谈美术教育中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入编《艺术教育创新论丛》第二卷。

 

   《谈写生教学中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化》发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12期。

 

   《论通感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在长江师范学院报上发表。2008116日总第75期。

 

   《写生造型技能训练的再认识》发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美术欣赏对高中教学的影响初探》发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后进生”成因探析》入编中国教育学刊《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200910

 

    总之,经过艺术教育教学探索,使我们对高中艺术教育新课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也使我们的审美情感教育落实到实处,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本地的文化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新和提高了教师的“人才观” 、“学生全面发展观”和“注重学生个性品质、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观” ,促进了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

 

2010年11月

 

图片里的巫山中学

 

学校全景图

 

 

钢琴教学课

 

校园大合唱

 

校园艺术节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讲座。

 

声乐辅导课

 

篝火映年华

 

人物写生

 

校园鼓手

 

校园大舞台

 

主题活动

 

 

素描课

 

吴恩桔老师的三峡文化讲座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