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校园美育>
阅读文章

周冲:我们谈谈“打伞事件”中的奇谈谬论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05-14 09:32:22

放开女老师,我们谈谈“打伞事件”中的奇谈谬论

www.jyb.cn 2015年05月12日 作者:周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这两天,网上出现几张图,关于小学生为老师撑伞。大家想必都已看过:学生忠心耿耿,老师威风凛凛,非常有爱,非常尊师重道……

我只是有一点儿小疑问:老师,你不是说爱孩子吗?这么热的天,您在伞荫中轻摇檀扇,缓步徐行,而孩子大汗淋漓,你心疼吗?

如我们所预料,图片引发大讨论后,事态不受控制了,老师开始“撒娇”,用情感来“和稀泥”。说,我和他们平时关系很好的,是他们主动的,我也没想到……

“爱”字一出,万事皆休。一大片为老师洗白的言论相继诞生,理由是:

1.学生是自愿的。

2.教师与学生关系亲密,行为是可以无间的。

3.学生只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教师的尊重与感恩。

于是赢得了一大片引发,转得最欢脱的,当然是老师,毕竟为他们说了话,代了言,转发时,没忘记跺下脚,抛个白眼:“老师是弱势群体,待遇低,付出多,你们挑三拣四,还有良心吗?”

但显而易见的角色倒错,界限不分,被情感泛滥的人们忽略。

曾经,我也是一枚教师。后来教不下去了,乖乖放弃公职,灰不溜秋地离开了体制。

但那几年里,教育里的种种名不符实,像每天上演的新闻联播一样,在我面前不间断闹腾,让人又气愤又无奈。其中最无奈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无知与甘于无知。

撑伞事件华丽登场后,舆论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在这种浪个不停的声音里,再次涌来熟悉的无奈感。好吧,今日无事,开坛作法一一收拾黑风阵阵的奇谈谬论,还我大天朝的朗朗乾坤——

1.教师是职业,不是公益

有一回,有教师朋友跟我聊她的工作,大意是说自己很努力,却得不到学生的感恩。似有怨怼。

我说,教师只是一份职业,不必自我圣化成拯救灵魂的精神救世主,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是基本的职业要求。纳税人的钱已经将我们养得活蹦乱跳,再要求额外的报酬——物质上的进贡,精神上的感恩,就逾越了底线。

教师与医生、警察、公务员一样,也是一种社会分工,各有专业要求,各有责任担当。身在其位,必须遵守那一二三四五。一个公务员提供服务,并不表示他有良知和操守,只表示他没有不称职,不必因之感激涕零。同样,教师也是如此。拿了纳税人的钱,就好好教书育人,不要生出幻觉,觉得自己是在吐丝和烧蜡。

强化师德,鼓吹感恩,是一种长期的道德绑架。因为,教师有报酬,有奖金,五险一金全不少,该你的全给了,如果还天天希望学生来点儿情感上的报答,就未免过分了。

放在此案中,利用孩子的好感,享用他的付出,往大了说,是一种小规模的行贿受贿;往小了说,是一种对职业规范的无知——教师没有享用学生撑伞服务的职业基础,以及道德基础。

2.伦理化、亲情化用在教育上最具欺骗性和反教育性

中国的教育中最常见的,是老师们动则以母子、父子、朋友等关系,替代师生关系。“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就像是我的儿女,我的朋友……”但这种关系的界定下,孩子们会在亲情幻觉中,变异为情感先行、理智置后的生物。

而所有亲情化、伦理化、感恩化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反智。

你常常会见到此类现象,老师泪眼花花地对学生说,“我那么爱你们,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哪怕有时候手段不对,需要这样不依不饶吗?”于是,尚不能独立思考的孩子,在情感的催眠下,忽略常识和底线。

李镇西在为被撑伞老师正名的文章里,将师生情感当成武器,反驳所有质疑者和批评者。我看了极其失望,关系好,就可以任意胡为,无视底线?

真正的教育者,遵守规则,不逾矩,不利用,尊重学生,不断自我教育,引进智慧,启蒙思想,并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们,人如何成为独立而高贵的人。这才是教师。至于动则甩情感牌、感恩牌的老师,其学识与本事,都难免让人好奇:这些牌甩完,不知道老师还有多少存货?

3.师生不能打破界限平衡

界限在教育中,必须存在。

教师与学生,归根结底是一种职业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共同事务:教育。除此之外,均属过界。教师工作时间外,没有继续为学生授课答疑的义务,学生在任何时候,也没有为教师处理私人事务的职责。

至于孩子主动擦黑板、扫地、倒垃圾、帮助同学,处理班级的公共事务,应该点赞。但如果涉及老师的个人事务,就应该被禁止,否则,就属于公私不分,界限不清。

哪怕是师生关系好,也必须严守这种距离。

再者,师与生,强与弱,根据职业责任与伦理要求,教师应该照顾学生,强者保护弱者。但撑伞事件中,职责完全颠倒,角色完全倒错。

4.没有独立人格,教育就不会存在

孩子对人格独立、权利平等等概念,并没有认知,需要师长来一一启蒙,以及作出示范。但撑伞事件中,教师的这种示范,我不想说这是萌芽中的奴化教育,但距离独立与平等的观念培养,也差太远了。

后来出来的澄清是:孩子是自愿的。

但这一点,并没为老师洗清过错,反而使我对该老师的专业素质,再次产生怀疑。

我曾设身处地地想,要是我的学生走过来(他们有些已经和我差不多高,甚至比我更高),说,冲哥,我帮你遮一下太阳吧。我一定会拒绝:这是我的事,怎么能要你来做?顺便来个小金句:我的白里透红,我自己来买单;你的欢呼雀跃,你自己去投入。

权利意识的薄弱,反抗能力的缺乏,是孩子的现状。作为成人,特别是老师,不要利用他们对权威天然的好感,享受一些小便捷,而是具有清晰的职业认知,严守界限,拒绝好意,利用细枝末节,进行教育:不,你不需要为老师撑伞,不仅不需要,而且以后别的老师让你做类似的事情,都可以拒绝。因为你是你自己,不是老师的小服务员。

5.教师具有实际权力

在不平等的双方关系中,若一方具有实际权力,那么,被掌控的一方,无论是否出于自愿,给予其便利,赠送其礼物,提供其服务,都是应该禁止的。

而教师,在班级中,有着明显的实际权力。打分、安排座位、给予荣誉、推荐优秀学生、用赞扬提高孩子的威信、用批评贬低孩子的地位等,这些对孩子而言,都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哪些孩子成为佼佼者,享受追捧和赞扬,哪些孩子成为班级的废物,承受排挤和羞辱。因此,在学生眼中,教师不仅是权威的象征,也是权力的化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厘清与孩子的界限,不要因为与某些孩子关系过近,导致注意力的偏差,和判断的不公允。

前不久,看到美国禁止师生恋的文章,当时觉得奇怪,双方自愿,你侬我侬,为什么要禁止?

后来一看,发现极有道理,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权力不平等,如果允许师生恋,有权力(打分、推荐等)的老师可能会滥用权力,对没有权势的学生进行性胁迫,而作为弱势者的学生有时不得不屈从,“双方同意”的两性关系在权力不平等的人之间是很难存在的,因此禁止师生恋的本质是防止权力被滥用。

请注意,文中提到了即使双方自愿,也不行,因为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中,权力的因子从始至终,都像空气中的尘埃一样存在。倘若真心相爱,教师辞职,双方在平等的关系中,自由恋爱。

大学生(文中提到的大多数是大学生)比之于小学生,权力意识与反抗能力,已经明显变强,但与权力打交道时,仍然被法律细致入微地保护,提防教师的权力,对学生造成控制和伤害。

这场撑伞事件中,主角是一个小男孩,对权利全然无意识,反抗之于他而言,更是无从谈起。比之于美国师生恋的受害者,撑伞孩子更加弱小,他在权力面前的无知,使得我们更应该重视。至少,不应该再鼓励孩子为老师撑伞、打饭、买药、洗衣服…….枉顾界限,打破公私平衡,使学校变成容易让人联想为奴化教育基地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里,希望孩子真正懂得平等与独立,怕是有些难了。(周冲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