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校园美育>
阅读文章

谈谈对中学生实施美育的点滴体会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10-28 18:06:39

腹有诗书气自华

——谈谈对中学生实施美育的点滴体会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联和初级中学   容振朝

  

内容提要: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朝气蓬勃的时期,爱美之心尤其强烈,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更不能体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涵。我们必须把美育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上来,用美学思想来指导学生,把道德情操作为我们时代美的最高准则,加强美育,寓德育于美育之中。

关键词:美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外在美    内在美   审美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一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1)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式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时期,爱美之心尤其强烈。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和不成熟。

第一,追求美,却不具备判断美的能力。

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美与丑的判断标准往住是雾里看花的模糊,因此,对美容易产生错觉。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力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视为美,这种现象表现为:校园追星现象。他们把港台歌星、影视红星视为自己的“偶像”加以迷恋、崇拜,有的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程度。再有一种现象,就是误以丑为美。他们主要以江湖义气和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出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对于审美观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讲,学生追求美却不具备判断美的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和破坏作用。

第二,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

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外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真正的美贵具内在美的涵义。

因此,许多中学生在刻意修饰,在外在美方面大下功夫,以致于在校园中出现了港台发型时装模特等怪现象。这些学生几乎认识不到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更不能领悟“腹有诗书气自华”[2]的内涵。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迫切的、必要的。

第三,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我们不仅要找到患者的病因,更有意义是找到治病的药方(鲁迅语)[3]。为了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把美育纳入培养人才的轨道上,用美学思想来指导学生,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道德情操作为我们时代美的最高准则,加强美育,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这就是我们一直寻求的一济有效的良方: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为中学生开创一个清新自然、健康向上、高尚内涵的美育天地。

1、家庭是中学生美育的第一课堂。

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第一直接美育课堂。因此,家长应当从小就为子女奠定高尚风格,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做好学生的品行教育工作。

2、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板报、名人警句和教室布置等为学生营造美育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育环境中发现美、体验美。通过欣赏高雅的美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她那清纯、淡雅、自然和蔼的神态,被誉为世上最美妙的笑容。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的情操的感染,抵制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颓废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在精神上树立更高的要求。这样,对于学校的德育和美育工作都具有典型的启发和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业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辛勤授业,更应苦心育人。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美的仪表、语言和行为来体现人民教师美的风范,对于有悖于教书育人的要求和丑的现象,应自觉抵制。再次,教育工作者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成才教育的实际出发,把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德育与美育相得益彰,使中学美育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3、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美育“净土”。

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阶段,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4]。因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使之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总结

美育主要是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对人生灵魂塑造起重要作用。自然美、社会美, 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5]马约尔先生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6]。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素质将决定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他们的内涵将决定中华民族是否得以复兴,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美育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美育是培养人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对人生灵魂塑造起重要作用。美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啊!

[参考文献]

[1]《初中教师之友.美术卷》东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苏轼 《和董传留别》

[3]《鲁迅全集》

[4]《科学与艺术教育》赵学漱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   20016

[5] 陆广智《基础美学》

[6]《艺术概论》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